词典

居民的意思

mín

居民

拼音jū mín

1.居民常用意思: 在某一地区内固定居住的人。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住户 , 市民

例句 1.警察和当地的居民通力合作,很快就传来破案的好消息。
2.该镇的居民都为镇上新建的那座图书馆感到骄傲。

居民引证解释

1. 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

1. 有偏守新城,而居民苦矣。 《战国策·楚策一》
2. 居民怨苦兮号穹旻。 唐 《憎王孙文》 柳宗元
3. 次经过平顺州,入城,屋甚雄壮,居民繁密,市井中货易类燕京。 《宣和遗事》后集
4. 我这公祖少年老成,居民无不瞻仰。 元 《荆钗记·团圆》 柯丹丘
5. 粤西某村,居民数千家,俗尚蓄犬以为食。 清 《夜谭随录·癫犬》 和邦额
6. 差不多每天都发生兵士跟学生的小冲突,闹得全城居民惊惶不安。 《家》九 巴金

2. 使民安居。

1.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 《礼记·王制》

3. 民居;民房。

1. 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宋 《东京梦华录·宣德楼前省府宫宇》 孟元老


居民是什么意思

“居民”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多种含义。首先,从广义上讲,“居民”指的是长期或永久居住在一个主权国家境内,并受到该国法律保护和管辖的自然人或法人。在中国法律中,居民特指依法应当或以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

在国际经济领域,“居民”通常指在某个国或地区居住期限达到一年以上的人,否则即为非居民。这一概念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管制法规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发生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构成国际经济交易。

此外,“居民”也可以指居住在特定地点的人,如城市居民、郊区居民等。在法律语境中,“居民”指的是因居住、继承、就业、国籍等原因而居住在特定地点的人,这一概念用于设定各种目的的居住要求,如投票权、税收和司法管辖权。

在统计学中,“居民”是指在某个经济体内通常居留的人,与国籍无关,通常是指那些在该经济体内有主要经济益中心的人。例如,在中国香港统计中,居民包括个人及机构,通常是指在该经济领域内通常居住或经营业务的人或机构。

“居民”一词的含义多样,具体应用需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它可以指长期居住在某个地方的人,也可以指在特定经济体内有主要经济利益中心的人,或者是在法律上具有特定权利和义务的人。

居民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管制法规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居民在国际收平衡和外汇管制法规中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收支统计的核心概念:居民原则是国际收支统计的基础,它定了哪些交易被记录为国际收支的一部分。根据居民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记载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这意味着居民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因此在统计和分析国际收支时,居民的交易数据至关重要。

  2. 外汇管制的主体和对象:在外汇管制中,居民和非居民的身份划分是关键。居民通常指的是在本国长期居住和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或人,而外汇管制的主体包括中央银行、外汇管理机构等。对居民的外汇收支实施更严格的管制,因为这些交易直接影响到居住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3. 政策上的差异:由于居民的外汇收支与国家的国际收支紧密相关,因此多数国家对居民的监管较为严格,非居民则相对宽松。这种政策上的差异反映了对居民和非居民的不同管理需求和目标。

  4. 税收政策的应用:在中国,居民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则仅针对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表明居民的身份不仅影响外汇管制,还影响税收政策的执行。

  5. 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居民的经济活动通过影响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因此,居民的行为和决策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何根据中国法律定义居民与非居民的区别?

根据中国法律,居民与居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税收身份上。具体来说:

  1. 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华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居民个人需承担无限纳税义务,无论所得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境外,都需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2. 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或虽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华居住不满183天的个人。非居民个人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3. 居民企业: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需对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

  4. 非居民企业: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非居民企业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居住期限标准有何差异?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居住期限标准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移民监政策上,即为了保留或成为移民国家的永久居民身份,申请人需在该国居住一定时间。

  1. 美国:绿卡居民每半年入境一次即可保留绿卡,申请入籍需5年内住满2年半,离美超过6个月将中断居留时间计算。

  2. 加拿大:永居需5年内住满2年,入籍需5年内住满3年。

  3. 澳大利亚:永居需5年住满2年,成为公民需5年内住满4年,最后一年不准离境逾3个月。

  4. 新西兰:2年内每年住满184天便可申请永居,获得永居后没有居住要求。

  5. 新加坡:投资移民申请人在获得永久居留权后,全家5年需在新加坡居住50%以上的时间。

  6. 英国:获得永久居民的居住要求是一年住半年,连续住五年。维持永居的居住要求是每两年登陆一次英国即可。入籍居住要求是获得永居后任意一年居住满9个月,即可申请或者在获得临时居留卡开始,一年住9个月,连续住五年。

  7. 西班牙:五年内住满4年零2个月,入籍居住要求是持续居住10年

  8. 葡萄牙:每年需居住7天,维持绿卡时每2年需登陆1次。

  9. 希腊:没有移民监,无居住要求。

  10. 意大利:每半年登陆一次,建议住7天,没有实际的居住间要求。

  11. 德国:没有移民监,只需半年有一次的进出德国的入境记录,即可视为履行了居住人在德国的居留要求。

  12. 爱尔兰:每年住24个小时。

  13. 马耳他:无居住要求,无需登录

  14. 亚洲:日本无移民监。

这些差异反映了各国对移民身份保和公民身份申请的不同考量。

统计学中,如何准确区分居民和非居民在经济体内的作用和影响?

在统计学中,准确区分居民和非居民在经济体内的作用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一区分:

  1. 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
  2. 居民单位是指在某国经济领土上拥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实体,即在该领土上长期(一年或以上)从事经济活动的实体。例如,一家公司如果在某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设有分支机构并持续进行经济活动,则该分支机构被视为该国的居民单位。
  3. 非居民单位则是指在其他国家经济领土上拥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实体,这些实体在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活动。

  4. 交易分类

  5. 居民单位与非居民单位之间的交易被称为外部交易,并被归类在“世界其他地区”账户中。这些交易包括商品、服务、资本等的流动,反映了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联系。
  6. 在国家账户的会计结构中,“世界其他地区”类似于机构部门的角色,尽管非居民单位仅在与居民单位进行交易时才被纳入。

  7. 名义上的居民单位

  8. 名义上居民单位是指那些在国家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部分,通常是在该国领土上进行经济交易一年或以上,或者进行不超过一年的建筑活动,如果产出构成总固定资本形成。
  9. 此外,非居民单位作为土地或建筑物所有者在国家经济领土上的角色也被视为名义上的居民单位,但仅限于涉及此类土地或建筑物的交易。

  10. 统计应用

  11. 在货币与金融统计中,区分居民和非居民实体是所有宏观统计体系的重要特征。例如,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和外债,单独列示对非居民的债权和负债的存量和流量是必不可少的。
  12. 在国民账户体系中,居民单位和非居民单位的交易被归类在不同的账户中,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以上定义和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区分居民和非居民在经济体内的作用和影响。

居民身份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居民身份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权利:

  1. 证明身份:居民身份证是证明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身份的基本证件,公民有权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其身份。
  2. 享受社会保障:居民身份通常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特定权益和福利有关。
  3. 参与社会活动:公民可以凭借居民身份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兵役登记、婚姻记等。
  4. 个人信息保护: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应保密。

义务:

  1. 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应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周岁的可由监护人代为申请。
  2. 履行申请手续:公民应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并履行申请手续。
  3. 遵守法律法规:公民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事务中可出示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有关单位得扣留或要求作为抵押。
  4. 缴纳证件工本费: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需缴纳证件工本费,具体标准由国务院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核定。
  5. 保密义务: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有权查验居民身份证,但除强制措施外,不得扣留公民的居民身份证。

法律责任:

  1. 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伪造、变造居民份证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事犯罪活动的也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泄露个人信息: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本条例时徇私舞弊、侵害公民合法权利和利益的,应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