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覆亡的意思

wáng

覆亡

拼音fù wáng

1.覆亡常用意思: 灭亡。

词性动词
近义词 覆没 , 覆灭

例句 1.腐朽的清王朝覆亡了,中国帝制从此告终。
2.战争和内乱是导致国家覆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覆亡引证解释

1. 挽救败亡。

1. 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 《左传·隐公十一年》

2. 灭亡。

1. 阖境熬然,不胜其弊,以此而观,覆亡可待。 《周书·韦孝宽传》
2. 顿甲守城下,覆亡固其宜。 清 《江上》诗 顾炎武


覆亡是什么意思

“覆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fù wáng,意思是灭亡;遭到破坏、俘虏或军事上的总失败。这个词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政权、组织或个体在面临重大危机时的最终崩溃或消亡。例如,《清史稿·康有为传》中提到“四夷交侵,覆亡无日”,表示国家即将灭亡已经没有可以推延的时间了。

“覆亡”也可以引申为挽救败亡的意思,即努力避免灭亡的境地。在历史文献中,“覆亡”一词多次被用来描述重大历史事件,如罗马帝国的覆亡。

“覆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如下:

  1. 本含义
  2. “覆亡”主要指灭亡、倾覆或彻底失败。它涵盖了国家、军队、宗族等的覆灭或毁灭。

  3. 历史文献中的应用

  4. 汉代:刘向在《列女传》中提到“赵兵果败,括死军覆”,这里的“覆”即军队的覆灭。
  5. 宋代:文天祥在《集杜诗•淮西帅》序中提到“败覆”,意为失败和倾覆。
  6. 清代:魏源在《圣武记》卷五中提到“相持月余,粮尽矢竭,九月我师覆焉”,这里的“覆”指军队的覆灭。

  7. 具体应用实例

  8. 南宋小朝廷:在广东新会崖门的兵败覆灭。
  9. 殖民者:在东印度群岛的衰败覆亡。
  10. 金人:因不识水道而最终败覆。
  11. 封建社会:各朝开国之初对前朝腐败覆亡教训的吸取。

  12. 成语中的应用

  13. “覆亡无日” :形容灭亡即将临,已经没有可以迁延的时间了。例如,《清史稿.康有为传》中提到“四夷交侵,覆亡无日,非维新变旧,不能自强”。

  14. 其他相关词汇

  15. “覆灭” :意为全部被消灭或毁灭,常用于描述军事或政治上的彻底失败,如全军覆灭。
  16. “覆没” :基本含义是指船只倾覆沉没,但在古代文献中也指军队被消灭或国家遭受覆灭。

覆亡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首次出现是在哪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例子?

“覆亡”一词在代文献中的首次出现并没有明确的记录。然而,我们可以从相关词汇和成语中推测其可能的早期使用。

  1. 败覆:该词最早出现在汉代焦赣的《易林·需之屯》中,意思是败亡倾覆。虽然“败覆”与“覆亡”意思相近,但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词汇。

  2. 消亡:该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氓序》中,表示灭亡或消。虽然“消亡”与“覆亡”意思相近,但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词汇。

  3. 颓毁:该词最早出现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谷水》中,表示坍塌、毁坏或衰落败坏。虽然“颓毁”与“覆亡”意思相近,但也不是全相同的词汇。

  4. 成语中的“覆亡” :在成语中,“覆亡”一词出现在多个成语中,如“覆军杀将”、“覆巢毁卵”、“覆舟之戒”等。这些成语表明“覆亡”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经有一定的使用。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覆亡”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首次出现时间,但可以推测其可能在汉代或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在后来的文献中逐渐被广泛使用。

如何区分“覆亡”与“灭亡”、“消亡”等词语在使用上的差异?

我们可以区分“覆亡”、“灭亡”和“亡”等词语在使用上的差异。

  1. 灭亡
  2. 含义:指国家、种族等不再存或使不存在。它通常用于描述一种被动的状态,即被征服或被消灭。
  3. 用法:广泛应用于历史件、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中,强调事物的彻底消失或失败。例如,“帝国的灭亡过程”、“社会形态的灭亡”。
  4. 文翻译:be destroyed; become extinct; perish; die out。

  5. 覆亡

  6. 含义:虽然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没有直接提到“覆亡”,但根据其字面意义,“覆亡”可以理解为“被覆”,即被彻底摧毁或消灭。它通常用于描述一种更为彻底的毁灭状态。
  7. 用法:多用于描述国家、民族或集体在战争、政治压迫等情况下被彻底毁灭的情景。例如,“帝国的覆亡”可以理解为帝国被彻底摧毁。

  8. 消亡

  9. 含义:指物体、事物、势力等逐渐消失、灭亡。它强调的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而不是突然的、彻底的消失。
  10. 用法:常用于描述某个事物、势力或组织在某种力量或原因的作用下逐渐失去影响力、衰落。例如,“企业的消亡”可以理解为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最终消失。

总结:- 灭亡:强调的是被动的、突然的、彻底的消失或被消灭。- 覆亡:可以理解为更彻底的灭亡,通常用于描述国家、民族或集体在特定情况下被彻底毁灭的情景。- 消亡:强调的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通常用于描述事物、势力或组织逐渐失去影响力、衰落直至消失。

在现代汉语中,“覆亡”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哪些变化?

现代汉语中“覆亡”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境并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或详细的变化描述。然而,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可以推测出一些变化趋势和语境上的差异。

  1. 语境变化
  2. 在古代文献中,“覆亡”一词常用于描述国家或政权的灭亡,如《清史稿·康有为传》中的“覆亡无日”。这表明在古代,“覆亡”更多地与政治、军事事件相关联。
  3. 在现代汉语中,“覆亡”仍然保留了灭亡的含义,但其使用范围可更加广泛,不仅限于政治和军事领域。例如,在描述企业破产、项目失败等情境时,也可能使用“覆亡”一词。

  4. 使用频率

  5. 现代汉语中,“覆亡”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日常用语中。更多情况下,人们倾向于使用“覆灭”、“灭亡”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6. 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学语境中,“覆亡”一词可能会被频繁使用,以强调灭亡的彻底性和不可逆转性。

  7. 词汇演变

  8. 随着汉语的发,“覆亡”一词的含义和用法可能受到了其他类似词汇的影响。例如,“覆灭”、“灭亡”等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更高,且涵盖的范围更广
  9. 此外,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覆亡”一词在某些语境下可能逐渐被其他表达方式所取代,尤其是在非正式或日常交流中。

现代汉语中“覆亡”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特定的历史、文学或正式语境中。

关于马帝国覆亡的历史研究中,“覆亡”一词是如何被理解和描述的?

关于罗马帝国覆亡的历史研究中,“覆亡”一词的理解和描述是多样的,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学术观点的变化。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重新提出了罗马帝国如何衰落的问题,并开始使用“衰亡”(decline)这一术语来描述罗马帝国的衰落过程。比昂多(Flavio Biondo)在1453年首次以“罗马帝国衰亡”为标题写作历史,选择公元410年阿里克攻陷罗马作为开端,这标志着罗马帝国衰亡叙事的正式确立。

进入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大卫·休谟等人从史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罗马文明的衰亡。他们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外族入侵等。

20世纪晚期,古代晚期研究逐渐削弱了“衰亡”叙事的影响,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罗马帝国晚期的历史。格伦·鲍尔索克(Glen W. Bowersock)指出,在对罗马帝国“衰亡”的解释中,存在着某种近乎“非理性的绝望”,鼓励了一种“不体面的傲慢与自我满足”。到了1995年,许多学者不再将罗马的崩塌视为一个事实或合理的范式。

此外,吉本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多种原因来解释罗马帝国的崩解,包括战争负担、军人势力膨胀、财政困难、外族压力、自然灾害和生态变化等。他认为,罗马帝国的崩溃并不是突然生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演变。

总体而言,关于罗马帝国覆亡的研究表明,“覆亡”一词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一复杂的历史现象,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