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个地方的环境非常恶浊,充满了污水和垃圾。
例句
1.他为人恶浊,因此大家都十分讨厌他。
1. 污秽混浊。
引
1. 今世之人,见识一例低矮,所论皆卑。某尝说,须是尽吐泻出那肚里许多鏖糟恶浊底见识,方略有进处。
《朱子语类》卷七二
2. 吾厌见恶浊,请还待君于此,如过晡不来,予自去。
清
《聊斋志异·成仙》
蒲松龄
3. 吾人生在恶浊世界中,欲打破此旧世界,铲除一切烦恼,以求新世界之出现,则必有高尚思想。
《军人精神教育》
孙中山
4. 空气恶浊到叫人脑昏目赤。
《子夜》七
茅盾
“恶浊”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è zhuó,意思是污秽、不干净。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物体环境的肮脏、混浊状态,例如空气恶浊、水体恶浊等。
在佛教术语中,“恶浊”也与“五恶世”相关,指的是一个充满烦恼、混乱和堕落的时代。五浊包括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这些概念用来描述世间因烦恼和恶业导致的污秽和混乱。
“恶浊”既可以指具体的污秽状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充满负面因素的社会或时代。
佛教中的“恶浊”主要指的是“五浊”即寿浊、有情浊、烦恼浊、见浊和劫浊。这些概念在佛教经典中被广泛讨论,并且在不同的文献中有着相似的解释。
寿浊:指的是现代人的寿命缩短。古时人的寿命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岁,而现今仅能活到一百岁左右。
有情浊:指的是现代人不识父母、沙门、婆罗门等尊长,不懂孝顺和尊重,也不认识善知识。
烦恼浊:指的是现代人深陷非法贪、不平等贪、执持武器、斗讼诤竞、谄诳诈伪妄语等恶行。对杀盗淫妄等罪过不感到恐怖,不修善行,不受斋戒。
见浊:指的是现代人破坏正法,树立邪法,迷惑众生。心中见不净,邪见、戒取见,取常见、断见、有见、无见、我见、众生见。
劫浊:指的是时代恶化,渐入饥馑、疫病、刀兵劫,导致众生受苦。
这些概念在佛教经典中被详细阐述,例如《俱舍论》中提到:“言五浊者,一、命浊,二、劫浊,三、烦恼浊,四、见,五、众生浊。劫减将末,寿等鄙下,如滓秽故,说名为浊”。此外,《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也提到:“诸出於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总结来说,佛教中的“恶浊”具体指的是现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包括寿命缩短、不识尊长、深陷恶行、思想混乱和时代恶化等。
五浊恶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五浊恶世是佛教中描述的一个时期,指的是娑婆世界(即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处的恶劣状态。这一概念在多部佛教经典中都有提及,如《佛说阿弥陀经》、《楞严经》等。五浊恶世的具体表现包括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这些浊世现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痛苦和混乱时代。
在五浊恶世中,修行和证悟变得异常困难。由于五浊的影响,众生的智慧被遮蔽,修行者难以达到解脱的境界。因此,今生听闻佛法实为难得,应抓紧时间念佛求生西方,证入无生法忍,以期未来广度众生,实现菩提愿。
为了应对五浊恶世的困境,佛教提供了多种修行方法。其中,净土法门被认为是一种速修行的途径,通过念佛,即使只有一声或十声,也能感通佛力,带业横超,往生极乐净土。极乐净土是清净之法的聚会处,能够转五浊为五,包括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
五浊恶世是一个充满痛苦和混乱的时代,由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共同构成。在这一时期,众生遭受各种苦难,修行和证悟变得异常困难。
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区分“恶浊”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
在古代文献中“浊”字的本义是指浊水,如《说文》中提到的齐郡厉伪山东北流入钜定的北阳水。
具体应用场景:
品行:形容品行坏、卑劣,如“举世皆浊我独清”。
同义词和反义词:
反义词:纯净、清洁、清白、清新、清澄、清澈。
成语和固定搭配:
固定搭配:如“浊流”(指浑浊的水流或比喻腐败社会风气)。
文化背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恶浊”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恶浊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如何描绘和使用的”这一问题。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到了一些与“恶浊”相关的词汇和概念,但资料主要集中在特定的词汇解释和个别文学作品的引用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描述。
然而,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取一些相关信息:
“垢氛” :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被用来形容污浊的环境或氛围。例如,南朝宋谢灵运的《述祖德诗》、唐陈子昂的《感遇》诗之十一、唐薛据的《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诗等,均使用了“垢氛”一词。
“秽恶”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指邪恶、污浊之物。此后在宋、清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出现,如苏轼的《仇池笔记》和王士禛的《居易续谈》等。
“水之清浊” :在先秦文学中,水的清浊常常被用来象征人的善恶美丑。清水象征美善,而浊水则成为恶的化身。例如,《邶风·谷风》中的“泾以渭浊,湜湜其止”就是通过水的清浊来表达对被抛弃者的愤慨。
“烦浊” :这个词在汉代陆贾的《新语·慎微》中出现,用来形容杂乱污浊的状态。例如,南朝宋颜延之的《庭诰》中提到:欲者,理之烦浊,气之蒿蒸。”。
“滓浊” :这个词在晋代孙楚的《井赋》中出现,用来形容污秽和卑微下贱。例如,《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二年》中提到:“陛下不加清徵”元胡三省注:“譬之水也,清澄则尘翳在上,滓浊在下,不可得而混矣。”。
文天祥的《正气歌》 :文天祥在被关押的恶劣环境中,将恶浊之气总结为“水、土、白、火、米、人、秽”七种,并在《正气歌》中表达了他面对恶浊之气时的坚定正气。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当代社会中,恶浊的概念如何被理解和应用?”这一问题。虽我搜索到的资料中多次提到“五浊恶世”这一佛教术语,但资料主要集中在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的解释上,没有直接涉及当代社会对“恶浊”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取一些相关信息,尝试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烦恼浊: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渐退失。
现代对“恶浊”的理解:
思想混乱: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变得自私,道德修养下降,善恶界限模糊,也是一种“烦恼浊”。
应用:
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的解释上,但可以推测,在当代社会中,“恶浊”的概念仍然被用来形容社会风气的败坏、环境污染、思想混乱等问题,并且在批判社会问题和个人修养方面有一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