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衢的意思

tōng

通衢

拼音tōng qú

1.通衢常用意思: 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大路 , 亨衢 , 大道
反义词 小径
例词南北通衢
例词通衢大道

例句 1.这是沙城的一个奇处,巨大的城池中纵横着十九道通衢大道,错落着风格各异的台阁楼榭。
2.早在清朝,天津由于邻近都城北京,又是南北东西交汇的通衢大邑,所以戏曲活动相当发达。

通衢引证解释

1. 四通八达的道路。

1.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汉 《东征赋》 班昭
2.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晋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 陶潜
3. 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著脚不牢,未为坦道。 宋 《修路疏》 叶
4. 三面滨海的通衢里,建筑着许多颜色很沉郁的洋房。 《过去》 郁达夫


相关词 通衢广陌

通衢是什么意思

“通衢”一词的含义是四通八达、宽敞平坦的道路,通常用来形容交通便利、连接多个方向的大道。其中,“通”意为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衢”意为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这个词语最早出自汉代班昭的《东征赋》,后被多个文人引用,描述道路的广阔与平坦。

“通衢”不仅指实际的道路,还象征着交通枢纽的重要性。例如,武汉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被称为“九省通衢”,意指其交通极为便利,可以往多个省份。此外,“通衢”也常用于形容繁华的城市或地区,如“通衢大邑”表示交通便利且繁荣的大城市。

“通衢”主要指四通八达、宽敞平坦的道路,同时也象征着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和城市的繁荣。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通衢的历史演变是如何的”这一问题。虽然有几篇证据提到了“通衢”一词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但这些信息并不足以全面描述通衢的历史演变过程。

然而,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取一些相关信息:

  1. 通衢的定义和出处
  2. 通衢最早出自东汉史学家班昭的《东征赋》,意为“四通八达,宽敞平坦的道路”。

  3. 通衢不同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4. 在晋代陶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旧唐书·李揆传》、《宋史·朱昭传》、宋代叶适的《修路疏》、明代罗贯中的《三演义》第九回、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以及郁达夫的《过去》等文献中,都有使用通衢一词的例子。

  5. 通衢在现代的应用

  6. 巴东县从过去的交通闭塞之地逐步演变成为通衢之域,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得到确立。
  7. 衢州自古以来就有“四省通衢”之称,体现了其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冷兵器时代的独特区位优势。
  8. 襄阳自以来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七省通衢”之称。

  9. 通衢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10. 武汉市在城市设计战略中明确“九省通衢”作为城市特色之一。

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通衢”一词的定义、使用情况以及一些具体地区的通衢地位,但这些信息不足以全面描述通衢的历史演变过程。

通衢在古中国社会和经济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通衢在古代中国社会和经济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一问题。虽然部分证据提到了一些与通衢相关的具体案例,但这些案例并不能全面覆盖通衢在古代中国社会和经济中的所有角色。

然而,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取一些相关信息:

  1. 交通与物流中心
  2. 九江作为“七省通衢”,在宋元两朝时期,成为全国交通运输的重要一环,承担了漕粮的储存转运、茶叶、食盐的征税任务。
  3.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漕运转运中心,因漕运的兴起而兴盛,成为政治经济重地。

  4. 经济枢纽

  5. 铅山作为“八省码头”,与“九省通衢”的汉口相媲美,享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尽的河口”之誉,是全国的茶叶交易中心。
  6. 州地处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交界,被誉为“四省通衢”,在历史上是江南重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经济活动。

  7. 军事与政治意义

  8. 襄阳被称为“七省通衢”,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地位。

  9. 文化与交流

  10. 丽水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通衢在古代中国社会和经济中主要扮演了以下几个角色:- 交通与物流中心通衢地区通常位于交通要道上,成为南北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转运。- 经济枢纽:通衢地区往往成为经济活的中心,如茶叶、粮食、盐等重要商品的集散地。- 军事与政治意义:通衢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常被作为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 文化与交流:通衢地区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互动。

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优势是什么?

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背景

  1. 早期的“九省通衢”概念
  2. “九省通衢”这一称号最初非特指某个城市,而是泛指四通八达的地方。历史上,山东滕州、河南、江苏淮安等地都曾被称为“九省通衢”。
  3. 明朝时期,官员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描述了武汉的地理位置和商业活动,强调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商人云集的景象。
  4. 清朝初期,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将武汉的汉口称为“九省通衢”,指出其作为楚国咽喉和九省货物转输中心的地位。

  5. 清朝中期的正式称号

  6. 晚清名臣胡林翼在《清史稿》中首次正式提出武汉是“九省通衢”,强其在水路和陆路交通上的重要性。
  7. 在乾隆五十三年的“乾嘉海防危机”中,武汉的地理位置再次证明其战略价值,成为清军对抗安南海盗的关键

地理优势

  1. 地理位置
  2.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3. 武汉位于湖北省,与四川、陕西、河、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以及湖北九省相通,因此得名“九省通衢”。

  4. 水运交通

  5. 武汉的水运非常发达,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使其成为内河港口商业城市,行政中心城市和水上运输中心。
  6. 武汉的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上交通极为便利。

  7. 陆运交通

  8. 近现代,武汉不仅拥有水运优势,还利用江汉平原的地形优势,建立了发达的铁路运输系统,成为国内物资运输、贸易往来的枢纽和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9. 武汉的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可航空方面可直航全球五大洲。

现代意义

  1. 交通枢纽地位
  2. 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城市,拥有长江黄金水道、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和天河国际机场,成为连接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门户。
  3. 武汉的高铁和地铁网络发达,成为全国交通枢纽,其“九省通衢”的名号实至名归。

  4. 经济发展

  5. 武汉不仅是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还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6. 武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使其在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优势主要源于其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的交通网络和战略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水陆交通系统。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如何实现和维护“通衢”的功能?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实现和维护“衢”的功能需要综合考虑交通网络的建设、城市设计的融入以及区域发展的协调。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对如何实现和维护“通衢”功能的详细分析:

  1. 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2. 多模式交通体系: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打造市域、城区、县乡三个“半小时”交通圈,实现“通达”变“通勤”。这包括依托国省道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主城区与各县(市)的快速通道,规划留市域市郊城际铁路,进一步提升城市首位度。
  3. 高铁与城际铁路:杭衢高铁的建设是衢州成为浙江内陆开放桥头堡的关键。高铁的开通将使衢州成为杭州西进内陆的桥头堡,促进衢州海创园成为东融杭州的根据地。
  4. 水运发展:衢州港的规划建设如同为衢州装上了强劲的“水运引擎”,打破了地域局限,使其成为通江达海的巨轮,在区域发展中破浪前行。

  5. 城市设计与规划

  6. 城市设计融入全过程:赣州市政府发布的《赣州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将城市设计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目标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7. 城市更新与修补:老城区将以改善民生为主线,推进城市更新和修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公共空间秩序品质,凸显城市历史文化。

  8. 技术应用与智能化管理

  9. 地铁实时监测系统:北京九通衢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地铁实时监测系统通过多数据收集,能够对地铁运行状态进行精准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供数据支撑,以便于迅速处理。该系统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监测列车运行态、轨道状况、环境温度湿度等多项指标,预测设备故障和维护需求,实现高效运营管理。

  10. 区域协调发展

  11. 成渝门户枢纽: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全域融入成都半小时、重庆1小时通勤圈,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壮发展平台,做强枢纽经济。
  12. 武汉的全面复兴:武汉通过提升交通地位和优化城市规划来促进城市发展,建设集铁水公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包括加快航空、水运和铁路建设,以及完善市内交通网络。

  13. 基础设施与路网建设

  14. 道路贯通工程:东风路(铁西大街—千童大道)的贯通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增强了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也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15. 红星东街延伸段:该道路的建成通车对于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缓解城市东出入口交通压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武汉,还有哪些城市或地区因地理位置优越而被称为“通衢”?

除了武汉,还有多个城市或地区因地理位置优越而被称为“通衢”。这些城市包括:

  1. 黄山:于安徽省南部,地处新安江上游、皖浙赣三省交界处,有“三省通衢”之称。
  2. 兴义:位于黔西南自治州,地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结合部,是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
  3.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有“四省衢、五路总头”之称,是吴越文化之地。
  4. 徐州:地处江苏北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五省通”之称,是京杭大运河通过的重要城市。
  5. 洛阳:地处河南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有“十省通衢”之称,是十三个王朝的建都地,有“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名号。
  6. 鹰潭:位于江西省,是华东交通枢纽,有“火车拉来的市”之称。
  7. 襄阳:位于湖北省,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是经济军事要地。
  8. 渭南:位于陕西省,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
  9. 郑州:位于河南省,是承东启西、北接南联的交通枢纽,有“九州心腹、十省通衢”之称。
  10. 兰溪: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浙江中西部的重要地区,境内河流众多,为它赢得了七省通衢的美誉。

此外,历史上还有其他一些地区曾被称为“九省通衢”,包括山东滕州、河北正定、江苏淮安、河南郑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