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为自己过去所犯下的错误而深深忏悔。
2.回忆起过去对待父亲的粗暴态度,他忏悔不已。
1. 佛教语。梵文ksama,音译为“懺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懺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
引
1. 每礼拜忏悔,皆当至心归命,并慈念一切众生。
晋
《奉法要》
郗超
2. 积罪尤多,今既觉悟,尽诚忏悔。
《法苑珠林》卷一〇二
3. 当往求善秀长老,说忏悔可以灭罪。
宋
《睽车志》卷一
郭彖
4. 夫儒家之改过,即佛家之忏悔也。
清
《新齐谐·石揆谛晖》
袁枚
5. 他本来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跑到里面去,跪倒在妻的床前,向她忏悔他这几年来的错误。
《家》三七
巴金
忏悔的意思是对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或罪行感到懊悔,并决心改正。这一概念在佛教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要求个人反思和改正错误,还强调了对佛、菩萨、师长和大的慈悲之心。忏悔包括两个部分:“忏”和“悔”,其中“忏”是指坦白承认自己以前所造下的罪业,而“悔”则是反思改悔以断除今后会造的罪业。
在佛教中,忏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通过忏悔可以达到灭的目的,请求佛的宽恕和指导。忏悔的方法和性质多样,包括制教忏与化教忏、事忏与理忏、作法忏悔、取相忏悔和无生忏悔等。此外,忏悔还可以通过向佛或比丘坦白自己的罪过并乞求宽恕来实现。
忏悔不仅仅是认识到罪过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全面的恢复过程,包括对罪过的悲伤、决心不再犯罪以及采取必要措施来避免再次犯罪。这种过程不仅涉及内心的转变,也体现在对外表现上,与所犯错误相对立。
总之,忏悔是一种深刻的认识和反省过程,旨在通过承认错误、请求宽恕并决心改正来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提升。
忏悔在不同宗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其定义和实践方式各有特色。
在基督教中,忏悔被视为一种整体性的行为,影着个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忏悔的四种基本要素包括:对错误的承认、对上帝的忠诚、对罪恶的悔改和对救赎的寻求。忏悔需要忏悔者表达悔改的意愿,并向神忏悔自己的罪过,通过忏悔,信徒可以得到上帝的宽恕,并与上帝和教会重新建立联系。忏悔分为完全的忏悔(源于对上帝的爱)和不完美的忏悔(源于对罪恶的憎恶和对未来的罪恶行为的恐惧)。
在伊斯兰教中,忏悔(Taubat)是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从错误中回归正轨,重新回到真主的道路上。真主在《古兰经》中多次强调忏悔的重要性,例如在第31章第An-Nur节中,真主命令所有信仰者向真主忏悔。伊斯兰教中的忏悔分为个阶段:首先是“awliya’ u ‘muqarraban”的阶段,即先知和圣人的阶段,其次是“awat”的阶段,即真正的忏悔,即从自我转向上帝,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的所有过失。
在佛教中,忏悔通常由能够接受忏悔的人(通常是寺庙中的高僧或长老)进行,忏悔者应至少理解道德戒律并最好有遵循戒律的经验。忏悔的目的是体验内疚感,反思行为后果,以在未来做出更好的选择,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解脱。然而,忏悔并不能免除个人对行为责任的追究,因果报应仍会显现。
在犹太教中,忏悔也是获得对上帝和他人罪过的宽恕的重要环节,且通常以集体形式进行,承认“我们都有罪”。
忏悔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但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自我反省:诚实地审视自己的良心,了解上次忏悔以来所犯的罪行。这一步骤要求个人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这些错误感到内疚。
向上帝祈祷:向上帝祈求帮助,希望祂能打开我们的眼睛,看到自己的罪恶,触摸我们的心灵,将我转化为祂自己。
真诚认罪:以谦卑和诚实的态度承认自己的罪过。这包括向牧师或神父坦白你的罪行,并确保你承认了所有实质性的罪过及其数量。
悔改行动:怀着深切的悔恨和坚定的改正决心,避免再次犯罪。这一步骤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言语上的道歉。
履行补赎:虔诚地执行所规定的补赎,并为上帝的恩典和怜悯而感恩。补赎可以是祈祷、行善或其他形式的赎罪。
获得赦免:在忏悔后,感谢上帝的宽恕,并决心不再冒犯祂,避免任何机会犯错。同时向耶稣和玛丽祈祷,祈求坚韧不拔。
精神共融:通过精神上的共侍,表达对上帝的赞美和信任。例如“我的耶稣,我相信你就在圣洁的圣礼中。我爱你一切,我渴望将你融入我的灵魂”。
保持谦卑和感恩:在忏悔之后,保持谦卑的态度,并对上帝的恩典表示感激。这包括经常进行忏悔,以保持心灵的纯洁圣洁。
忏悔对于个人精神成长和社会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从个人精神成长的角度来看,忏悔是一种内在的改造过程,它赋予个体救赎和净化的意义。通过忏悔,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不再重复这些行为,从而实现自我救赎。这种自我反省不仅有助于消除内心的罪恶感,还能恢复积极的情绪,如希望、信任和爱。此外,忏悔还能够提升个人的智力水平,引其走向精神发展。
在社会关系方面,忏悔有助于修复因错误行为而受损的关。通过真诚的道歉和请求原谅,个人可以重新建立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公开道歉尤其重要,因为它能够为受伤者带来极大的安慰,并促进更健康的社会互动。忏悔还衍生出个人的社会承诺,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减少对他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总之,忏悔不仅是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工具,也是维护和修复社会关系的关键手段。
忏悔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基督教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演变反映了宗教实践和社会观念的变迁。
忏悔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时期,但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宗教仪式,则是在早期基督教教会中逐渐形成的。在公元二世纪,忏悔的公共纪律变得显著,文献如《希伯来书》、《伯撒书信》等描述了忏悔者的行动,包括禁食、祈祷、布施等个人非圣事行为。
到了中世纪,忏悔和宽恕的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古罗马帝国落后,许多古代教会的财富被保存在英国岛屿上,包括忏悔仪式。爱尔兰的修道院中发展出了个人忏悔和宽恕的做法,并通过凯尔特人和盎格-撒克逊传教士传播到欧洲大陆。6世纪末,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僧侣将一种新的忏悔系统带到了欧洲大陆——一种没有公开忏悔的新方法,称“关税忏悔”。
在650的查朗宗会议上,天主教会将忏悔视为一种有益于人类的灵性治疗,这标志着忏悔实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5世纪到6世纪,忏悔实践在爱尔兰和英国的修道院中兴起,并通过修士和修女的活动传播到整个欧洲。忏悔书(penitential books)成为精确描述特定罪行的忏悔方式的重要工具,忏者通过使用忏悔书来描述自己的罪行,由一位神父确定具体的忏悔方式。
历史上,忏悔经历了从公共忏悔到私人忏悔的转变。早期教会中的忏悔具有公共性质,严重罪行需经过多年公开忏悔才能恢复信徒身份。直到第二次大公会议引入新仪式和对忏悔的新认识后,忏悔的概念才得以复兴,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1215年第四届拉特兰议会规定,向教区牧师进行年度忏悔是必须的,这促使了忏悔手册的出版,这些手册也被新兴军队所使用。这一规定推动了定期忏悔的实践,并要求每个教区居民每年向其教进行一次忏悔。
从1965年至今,第二次大公会议重新定义了忏悔,强调其公共性和集体性,使用“和解”一词。然而,在某些地区,如伊利诺伊省芝加哥大主教区,仍沿用“忏”名称。
总体而言,忏悔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体现了宗教实践的演变,从早期教会的公共性质到现代的个人与集体关系。
通过忏悔实现内心的真正转变,首先需要认识到忏悔不仅仅是表面的悲伤或重复公式,而是对罪恶的深刻认识和内心的悔改。忏悔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需要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包括自我省察、承认罪过、向主祈祷和开始新的生活。真正的忏悔意味着在知识和憎恶的基础上,下定决心避免不公正、贪婪、愤怒等恶行,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违背良心。
忏悔的过程可以比作开垦荒野,通过定期实践忏悔,我们能够从凡人转变为精神人,并在上帝的帮助下重生。忏悔不仅审视我们的行为,还要审视我们意志的意图,因为我们的思想和意志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当我们考虑仇恨、背叛、偷窃或撒谎等行为时,我们可以拒绝并戒除它们,反复练习这种方法,最终将这些恶行贬入地狱。
忏悔是天生的习惯,促使人立即为所犯的罪过向神道歉,并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决心或过自新的意愿是真正的悲悯的必要组成部分。忏悔是一种彻底的生活转变,是对神的回归和转化,伴随着对罪恶的憎恨、对所犯之罪对神的伤害的悲伤、渴望赎罪及不再犯罪的决心。
总之,通过忏悔实现内心的真正转变,需要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自我察、承认罪过、向主祈祷和开始新的生活。真正的忏悔意味着在知识和憎恶的基础上,下定决心避免不公正、贪婪、愤怒等恶行,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违背良心。忏悔不仅审视我们的行为,还要审视我们意志的意图,因为我们的思想和意志决定了我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