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抗命的意思

kàng mìng

抗命

拼音kàng mìng

1.抗命常用意思: 拒绝服从命令。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拒命 , 违令 , 违命
反义词 从命 , 遵命 , 奉命
例词胆敢抗命
例词抗命不从

例句 1.在军事训练中,士兵必须服从指挥,不得抗命。

抗命引证解释

1. 抗拒命令。

1. 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 《荀子·臣道》
2. 至若抒忠胜国,抗命兴朝,稽诸前史,例得并书。 《明史·忠义传序》
3. 题签上写着的理由却是端王派他去虎神营当差抗命不到。 《烟壶》五 邓友梅

2. 不屈从于命运。

1. 穷乡僻壤或都会中,孤儿寡妇,贫女劳人之顺命而死,或虽然抗命,而终于不得不死者何限,但曾经上谁的口,动谁的心呢?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 鲁迅


抗命是什么意思

拼音:kàng mìng

词性:动词

解释:指不服从或违背上级或权威的命令。

例句:他因为抗命而被上级严厉批评。

近义词:违抗、抗拒

反义词:服从、遵从

1. 抗命的定义是什么?

抗命通常指在军事或组织中,下属故意不服从上级的命令或指示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出于多种原因,如对命令的合法性或合理性的质疑,或对上级的不满。抗命可能会导致纪律处分或其他严重后果,具体取决于相关的规定和情况。

2. 在军事领域中,抗命会带来哪些后果?

在军事领域中,抗命通常被视为严重的违纪行为,可能带来以下后果:

  1. 纪律处分:抗命者可能面临严厉的纪律处分,包括警告、降职、开除军籍等。

  2. 军事法庭审判:如果抗命行为严重,可能被送上军事法庭,面临刑事指控和审判。

  3. 影响职业生涯:抗命记录会对军人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晋升受阻或失去某些特权。

  4. 团队士气受损:抗命行为可能破坏团队凝聚力和士气,影响整体作战效能。

  5. 法律后果:在某些情况下,抗命可能构成犯罪,导致监禁或其他法律制裁。

总的来说,抗命在军事环境中是非常严重的,通常会导致多方面的负面后果。

3. 抗命与不服从命令有什么区别?

抗命和不服从命令在军事或组织纪律中有不同的含义和严重程度。

不服从命令通常指的是在执行任务或工作中,个体未能完全按照上级的指示行事,可能是由于误解、疏忽或部分执行命令。这种行为虽然违反纪律,但可能不一定是故意的,且后果相对较轻。

抗命则是指故意拒绝执行上级的命令,通常带有明显的对抗或反抗意图。这种行为被视为严重的违纪,可能导致严厉的处罚,甚至军事法庭的审判。

简而言之,不服从命令可能是部分或无意的不遵从,而抗命则是明确且故意的拒绝执行命令。

4. 历史上著名的抗命事件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抗命事件包括:

  1. 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73年-前71年):由奴隶斯巴达克斯领导的起义,反抗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北美十三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最终赢得独立。

  3. 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9年):法国人民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4. 印度独立运动(1857年-1947年):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最终获得独立。

  5. 华沙起义(1944年):波兰地下军反抗纳粹德国占领的行动。

  6. 匈牙利革命(1956年):匈牙利人民反抗苏联控制,争取自由和独立。

这些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在法律上,抗命行为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在法律上,抗命行为的处罚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和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来说,抗命行为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军事领域:在军队中,抗命行为通常被视为严重的违纪行为,可能会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处罚包括降级、开除军籍、监禁甚至死刑,具体取决于抗命的严重程度和后果。

  2. 工作场合:在普通工作场合,员工如果拒绝执行上级的合法指令,可能会被视为违反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制度,受到警告、扣薪、降职或解雇等处罚。

  3. 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如果个人拒绝执行执法人员的合法命令,可能会被视为妨碍公务,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具体处罚根据情节轻重而定,可能包括罚款、拘留等。

总之,抗命行为的法律后果因具体情况而异,通常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和具体情节来判断。

6. 抗命行为对组织纪律的影响是什么?

抗命行为对组织纪律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削弱权威:抗命行为直接挑战组织中的指挥和决策权威,可能导致管理层或领导层的威信下降。

  2. 破坏团队协作:抗命行为会破坏团队的合作精神,导致成员之间缺乏信任,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3. 降低纪律性:如果抗命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其他成员效仿,导致组织纪律性整体下降。

  4. 影响任务执行:抗命行为可能导致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或执行不力,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

  5. 增加管理成本:为了应对抗命行为,组织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纪律整顿和人员管理,增加管理成本。

  6. 损害组织文化:抗命行为会破坏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影响组织长期发展。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抗命行为对于维护组织纪律和确保组织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7. 在什么情况下,抗命可能被视为正当行为?

抗命可能被视为正当行为的情况包括:

  1. 命令违法:当上级的命令违反法律或道德规范时,抗命是正当的。例如,命令执行非法活动或侵犯他人权利。

  2. 命令危及生命:如果命令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或生命危险,抗命可以视为保护自身或他人的正当行为。

  3. 命令明显错误:当命令明显不合理或基于错误信息时,抗命可能是正当的。例如,命令执行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明显无效的任务。

  4. 道德或伦理冲突:当命令与个人的道德或伦理信念严重冲突时,抗命可能被视为正当。例如,命令执行与个人宗教信仰相悖的行为。

  5. 紧急情况: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抗命是为了防止更大的灾难或损失,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正当。

在这些情况下,抗命通常需要经过合理评估,并且可能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来证明其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