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辞世的意思

shì

辞世

拼音cí shì

1.辞世常用意思: 辞别人世,指去世。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去世 , 逝世 , 过世 , 谢世 , 长逝
反义词 出生 , 降生 , 诞生

例句 1.父亲遽然辞世,全家悲痛不已,完全靠心中的一丝信念才得以支撑。
2.他猝然辞世,令其家人和好友措手不及。

辞世引证解释

1. 避世;隐居。

1. 怡颜高览,弥翼凤戢。托迹黄老,辞世却粒。 晋 《汉高祖功臣颂》 陆机
2. 僶俯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晋 《与子俨等疏》 陶潜

2. 逝世;去世。

1. 儵忽逮今,二十余岁,存皆衰白,半亦辞世。 唐 《祭虞部张员外文》 韩愈
2. 可怜他亲娘不幸先辞世,刚抛下一双的业种无知。 元 《酷寒亭》第二折 杨显之
3. 人已辞世,哭也无益。 《红楼梦》第十三回
4. 在母亲辞世的第二天早晨,万国殡仪馆便来了一辆汽车,如同接送病人的卧车一般,将遗体运到馆中。 《南归》 冰心


辞世是什么意思

“辞世”这个词在中文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去世或逝世,二是指隐居或避世。

  1. 去世或逝世:在现代汉语中,“辞世”通常用来表示某人去世或逝世。这是一个比较婉的说法,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例如,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人们可能会用“辞世”来描述一位著名学者或有地位人士的去。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也很常见,如唐代韩愈的《祭虞部张员外文》中提到的“辞世”就是指逝世。

  2. 隐居或避世:在古代,“辞世”还有隐居或避世的意思。晋代陆机的《汉高祖功臣颂》中提到“托迹黄、老,辞世却粒”,这里的“辞世”指的是隐居。陶渊明在其作品中也提到“辞世”,表示辞去世俗事务,选择归隐。

此外,“辞世”在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中也有特殊的意义。例如,在佛教和道教中,“辞世”可能象征着一种超脱尘的精神境界,许多高僧或道士在临终时会用“辞世”来表达他们对尘世的告别。

“辞世”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语境中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去世或逝世,也可以表示隐居或避世。它不仅是一种对死亡的委婉表达,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辞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有何变化?

“辞世”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辞世”主要指隐居避世或去世、逝世的意思。

  1. 隐居避世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辞世”被用来描述公孙挥隐居避世的行为。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隐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去世、逝世:在韩愈的《祭虞部张员外文》中,“辞世”则明确指代去世或逝世。这表明某些情况下,“辞世”可以作为对死亡的委婉表达。

此外,在现代汉语中,“辞”通常作为委婉语,用来代替直接说“死”,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这种用法体现了汉语中对死亡话题的敏感性和文化上的避讳。

辞世在佛教和道教中的具体象征意义是什么?

在佛教和道教中,“辞世”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佛教中,“辞世”通常是指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以及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佛教认为,生命是短暂且无常的,人们应当通过修行来达到涅槃,即解脱生死轮回的状态。例如,释宝昙的《辞世颂》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感慨和对佛法的求,诗中提到了对生死、轮回、涅槃的哲学思考。此外,辞世诗也是佛教僧人在圆寂前吟诵的最后话语,内容多为回顾人生或直面死亡的顿悟,以此向世界告。

在道教中,“辞世”则更多地与羽化飞升的概念相关联。道教认为死并不存在,而是灵魂的升华和超越。例如,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提到“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反映了道教对死亡的另一种理解,即通过修行达到灵魂升天的状态。

因此,在佛教中,“辞世”象征着对生死轮回的理解和对涅槃的追求;

如何区分辞世在去世或逝世与隐居或避世这两种含义上的使用场景?

“辞世”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含义根据,当“辞世”用于描述去世或逝世时,它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生者的慰问,如“亲人已仙逝,请节哀保重身体”,这里的“仙逝”为去世,是种委婉的说法,是对逝者的怀念和生者的慰问。然而,在中,“辞世”也被用来形容离开尘世,这与去世或逝世的含义相重叠,但更侧重于描述一种超脱或离开的状态。

对于隐居或避世的含义,提供了丰富的成语和表达方式,如“遁世隐居”、“潜遁幽抑”、“佯狂避世”等,这些成语描绘了避世隐居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包括逃避世俗、深居不做官、长期不出、抛弃荣华富贵等状态。进一步阐述了避世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体现在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对内心的探索以及对更高层次意识的追求上。

因此,区分“辞世”在去世或逝世与隐居或避世这两种含义上的使用场景,关键在于理解其背后的语境和所要表达的含义。当“辞世”用于描述去世或逝世时,它是一种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的表达方式;

辞世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哪些变化?

“辞世”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使用频率: 在现代汉语中,“辞世”作为表示死亡的委婉语之一,其使用频率相对较高。根据相关献,现代汉语中关于死亡的表达方式非常丰富,包括“去世”、“辞世”、“死去”、“安眠”、“安息”、“过世”和“永逝”等。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因合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 语境变化

  3. 正式场合:在正式场合,如新闻报道、讣告或悼词中,“辞世”常被用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例如,在一些重要人物去世时,媒体和官方文件中会使用“辞世”来描述其离世。
  4. 口语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家庭和朋友之间,“辞世”较少直接使用,更多地被其他委婉语所取代,如“去了”、“走了”、“不在了”等。

  5. 文化内涵: “辞世”一词不仅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还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人文关怀。在古代,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去世有不同的称呼,如帝王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士称“不禄”。而在现代,“辞世”作为一种较为中性的表达方式,既避免了过于直白的冲击,又保持了对逝者的尊重。

  6. 与其他词汇的关系: “辞世”与其他表示死亡的词汇共同构成了现代汉语中关于死亡的丰富表达体系。例如,“逝世”、“去世”、“离世”等词汇常用于类似情境。这些词汇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和表达需求。

“辞世”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且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辞世在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被描绘和使用的?

在文学作品中,辞世的描绘和使用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辞世,即告别这个世界,通常出现在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中,以表达对生命终结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死亡的哲学反思。

辞世在宋代诗人释宝昙的《辞世颂》中被描绘为一种平生洒脱、末后哆嗦的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这种情感通过诗句“殷勤觅一把火、莫辜负澄波”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寓意着珍惜时间、不负韶华。

在日本文化中,辞世诗(辞世の句)是人们在面对死亡时所写下的字,通常以俳句、和歌或汉诗的形式出现。这些辞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对生命的感悟,还体现了日本上层贵族对死亡的态度和生死观。例如,在原业平的辞世之句中,他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此外,辞世的念也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陶渊明的《离骚》祭文中描述了辞世前的悲凉与超逸人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终结的感慨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