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你来得正好,咱们商量一下周末去爬山的事情。
例句
1.咱们是个直性子,说话不会曲里拐弯。
1. 我;我们。指说话的一方。
引
1. 〔主人笑曰〕咱们祖上亦是宋氏,流落在此。
宋
《癸辛杂识续集·文山书为北人所重》
周密
2. 咱们放你回去,可报与楚王,休以大国为意。
《秦
3. 他得意笑咱们,他失意咱们笑。
明
《庆东原·改古词》曲
杨慎
2. 统称己方与对方。
引
1. 圣人都喜欢辩论,何况咱们后生小子乎!
《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
周恩来
2. 咱们一起唱好不好,忘了词可以互相提醒,唔,唱吧!
《马路动作》
铁凝
“咱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zán men”,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人称代词使用。它通常用于表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即包括己方和对方。这种用法使得“咱们”在表达共同意见或立场时显得更加亲切和亲密。
具体来说,“咱们”可以指代说话的一方,也可以统称己方与对方。例如,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咱们”,用来表示说话者和被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古代文献中,“咱们”同样被用来指代说话的一方或统称己方与对方,如宋代周密的《癸辛识续集·文山书为北人所重》中提到:“咱们祖上亦是宋氏,流落在此”。
在日常口语中,“咱们”比“我”更常见,因为它强调的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不是简单的集体归属感。例如,在邀请朋友一起吃饭时,使用“咱们一起去吃晚饭吧”更能表出邀请者的热情和亲密感。
此外,“咱们”在不同方言中也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在北方方言中,“咱们”常用于口语交流中,而在南方方言中可能不常用。在某些情况下,“咱们”甚至可以表达一种排除性的语义,即主人也包含在内,但需要考虑听话者对于其所指的高辨识性。
“咱们”是一个多用途的词汇,既可以用于表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共同身份或立场,也可以在不同语境下表达不同的含义,如亲密关系、共同行动等。通过使用“咱们”,说话者能够更好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交流亲密度和集体感。
在古代文献中,“咱们”一词的使用情况和含义主要体现在其作为人称代词的用上。我们可以看到“咱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在《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和《红楼梦》第六十七回中,“咱们”分别描述了当地马匹众多和人物间的对话场景,显示了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含义与用法:
“咱们”的使用并不区分书面与口语,也不受说话人是否在场的影响,多用于北方地区,个别地市可能不区分两词。
历史演变:
综上所述,“咱们”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和含义主要体现在其作为人称代词的用法上,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广泛使用。
在不同的方言中,“咱们”的具体使用习惯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从地域分布来看,北方方言中,“咱们”更常见,而南方方言中则较少使用。例如,在普通话中,“咱们”通常指说话人和听话双方,强调亲密感和团体感。然而,在南方地区,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我们”,因为南方方言中缺乏“咱们”的使用,且“我们”在书面语和口语中更为普遍。
此外,“咱们”的使用场景也受到方言的影响。在北方方言中,“咱们”常用于表达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第二人称复数,如“咱们学校”。而在南方方言中,由于“咱们”带有北方口语色彩,南方人更倾向于使用“我们”来表示包括听话人在内的第二人称复数。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南方方言中对“咱们”的使用范围有限,以及南方人更注重书面语的规范性。
在特定情境下,“咱们”的使用范围可能受到限制。例如,在公共场所,“咱们”可能会被误解为指代自己而非他人。此外,方言中对不认识的人使用“咱们”可能显得过于亲密,这也反映了方言的地域性和多样性。
不同言中“咱们”的具体使用习惯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域分布、使用场景以及对亲密感和团体感的强调程度上。
在现代汉语中,“咱们”通常用于表达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语义,即所谓的“包括式”用法。然而,东北官话中的“咱们”可以用于表达排除性的语义,即不包括听话人一方的群体。这种用法的条件是说话者须确信听话者能够清楚辨识“咱们”所指的集合中的每个个体,即“咱们”的所指必须具有个体指称上的“可辨识性”。
在《红楼梦》中,“咱们”一词的用具有丰富的语境和深刻的人物关系影响。首先,刘姥姥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她敢于在荣国府中使用“咱们”一词,体现了她的不卑不亢和高情商。这种用法不仅展现了她内心的坦荡和平等意识,也让她赢得了王熙凤和鸳鸯等人的喜爱。然而,在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背下,奴才与主子之间通常不能使用“咱们”一词,袭人曾因与贾宝玉说“咱们”而遭到晴雯的讽刺和挖苦,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咱们”的使用需要谨慎。
此外,“咱们”一词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宝玉与黛玉的对话中,“咱们”传达了他们之间心意相通、命运相交共同体感,这种用法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紫鹃对黛玉的关心也通过“咱们”一词表达出来,显示了她对黛玉的理解和支持。
在日常口语中,“咱们”与“我们”的使用区别主要体现在亲密感和交流的亲密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相比之下,“我们”则较为书面化,适用于正式或学术写作,少用于口语交流。
指代对象的不同:
而“我们”一般不包括听话人在内,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但更多时候是排除听话人。
地域差异:
在北方地区,“咱们”更常见,而南方可能更多使用“我们”。这反映了不同地区语言习惯的差异。
心理距离与情感交流:
在叙述口吻中,“咱们”更符合口语场景,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实际应用中的区别:
“咱们”与“我们”的区别在于亲密感和包容性,前者更显亲切,适合非正式场合,后者则较为书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