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的确的意思

què

的确

拼音dí què

1.的确常用意思: 确确实实,表示对某种情况的肯定。

词性副词
近义词 确凿 , 确实 , 实在 , 着实 , 确乎 , 委实 , 诚然

例句 1.他射箭技术十分高明,的确有百步穿杨的本领。
2.他的这番说法,的确高人一头,我非常佩服。

的确引证解释

1. 真实;确实;实在。

1. 若旧法人数有于今日不可行者,即是妨碍,合申乞改更。人数或太多,或太少,惟本州县知得的确。 宋 《申明役法札子》 司马光
2. 敖公,福州人,有诗名,仕至安抚司参议官。后村刘尚书志其墓,今观其评,的确峻峭。 元 《敖器之诗评》 刘
3. 那个人见是个小厮,又且说话的确,做事慷慨。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4. 杜慎卿回来,向季苇萧道:“他一见我偏生有这些恶谈,却亏他访得的确。”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5. 早一步来到打麦场上的人,的确都在慌乱里。 《艳阳天》第一一一章 浩然


的确是什么意思

“的确”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dí què”,通常用作副词,表示真实、确实、实在、果然或果真,强调事的准确性和确定性。在现代汉语中,“的确”常用于表达对某事或某物的真实性和确实性的确认,例如:“这篇小说写得的确好”。

“的确”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使用,如宋代司马光的《申明役法札子》中提到,用来强调旧法人数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此外,在元代刘埙的《敖器之诗评》以及明清小说如《初刻拍案惊奇》、《儒林外史》等作品中,“的确”也被用来描述真实、确实的状态。

在语法功能上,“的确”可以出现在陈述句中,以加强说话人的肯定语气,也可以出现在非转折语境中,用于确认性肯定。它还可以在篇章中起到衔接作用,帮助连接上下文,使语篇更加连贯。

需要注意的是,“的确”有时也可以用于否定前面的话或事实,表示说话者既不完全否认也不直接承认,这可能会引起困惑或不适合特定语境。因此,在使用“的确”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其确切含义和用法。

“的确”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使用例子什么?

在古代文献中,“的确”一词的使用例子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的引用:“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此外,唐代韩愈在《送齐暤第序》中也有使用:“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於上也。”。

“的确”作为副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有哪些具体表现?

“的确”作为副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句法位置的灵活性:根据多篇论文的研究,“的确”可以出现在句子的句首、句中和句末。当它位于句首时,可以独立成句或位于分句之间;在句中时,通常位于主语之后,对谓语起到加强作用;在句末时,多出现在对话文体中,句子重点在前半分。

  2. 与多种词类的共现:“的确”可以与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共现。例如,它可以与动作动词、存现动词、心理动词等共现,与形容词共现时多为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与程度副词共现时通常有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很、太、极了”。此外,“的确”还可以与其他副词如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等共现,并且总是位于其他副词之前,体现了评注性副词的前置性。

  3. 句类分布:“的确”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使用频率不同。在陈述句中,“的确”用于肯定加强说话人的内容,而在疑问句中,尤其是是非问句中,由于其语法意义与语用目的相吻合,因此也常被使用。然而,在祈使句中,“的确”会出现,因为存在使用上的冲突。

  4. 语义功能:“的确”的基本含义是对某种情况的真实性的肯定或加强,无论是客观事实是主观判断。这种肯定或加强语气的作用在陈述句中尤为明显,因为其语法意义与陈述句的语用目的相吻合。

  5. 与其他副词的区别:“的确”与“真的”、“实在”等副词在语义、句法以及语篇层面上存在一些差异。“的确”侧重确认一个事实的真实性,“真的”则强调真实性的程度,“实在”则是指对于某现象或情况没有任何疑问。这些副词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意图来选择合适的副词。

如何区分“的确”在肯定和否定语境中的使用差异?

在中文中,“的确”和“确实”都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确实,毫无疑问”的意思。例如,“这种事确实/的确我说过”(这个事情确实发生了)。然而,在肯定和否定语境中,它们的使用差异主要体现在强调的程度和语气上。

在肯定语境中,“的确”通常用于加强语气,表示对某个事实或情况的确认。例如,“电脑的发展速度的确很快”。这种用法强调的是对事实的确认和肯定,没有特别的情感色彩。

而在否定语境中,“的确”也可以用来加强语气,但更侧重于否定的确定性。例如,“这件事确不是他干的”。在这种情况下,“的确”不仅表示否定,还强调了否定的确定性,即否定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

相比之下,“确实”除了作为副词外,还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真实可靠,可以作为定语、谓语、补语等。例如,“这是确实消息”(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在否定语境中,“确实”同样可以用来强调否定的确定性,如“这个消息并不确实”(这个消息并不真实)。

总结来说,在肯定语境中,“的确”主要用于加强语气,强调事实的确认;而在否定语境中,它同样用于加强否定的确定性。

在不同朝代的文学作品中,“的确”的含义和用法有何变化?

在不同朝代的文学作品中,“的确”的含义和用法确实有所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的确”一词在宋代、明代以及清代的使用情况。

  1. 宋代: 在宋代,“的确”主要作为形容词使用,用来表示确实、真实的意思。例如,《朱子语类》中提到:“只是见得不完全,见得不的确。”这表明在宋代,“的确”用于形容事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明代: 到了明代,“的确”不仅继续作为形容词使用,还出现了副词的用法。例如,在《醒世恒言》中提到:“王员外若是个有主意的,还该往别处访问个的确。”这里的“确”已经不仅仅是形容词,而是用来修饰动词,表示确实、确实地的意思。

  3. 清代: 在清,“的确”的用法与前两个朝代有所不同。清代的文献中,“的确”仍然被用来形容事物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其语法功能更加多样化。例如,在清代吴骞的《<扶风传信录>序》中,使用了“真实”和“确实”来描述事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从宋代到清代,“的确”的含义和用法经历了从单纯的形容词到形容词和副词并用的过程。

“的确”在篇章衔接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的确”在篇章衔接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事实或观点的真实性:作为副词,“的确”常用于强调某个事实或观点的真实性。例如,在描述某个事件或情况时,使用“的确”可以增强语气,使读者或听众更加确信该事实的真实性。

  2. 引出事例或引发议论:在叙事议论中,“的确”可以用来引出具体的例子或引发进一步的讨论。例如,在一段叙述中,作者可能会用“的确”来引出一个具体的例子,以此来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

  3. 连接不同语境:在篇章中,“的确”可以连接不同语境,使句子之间形成逻辑上的连贯性。例如,一个句子可能描述一个背景情况,而下一个句子则通过“的确”来确认这一情况的真实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语篇。

  4. 增强语气和情感表达: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确”可以增强语气,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和有力。例如,在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肯定时,使用“的确”可以加强语气,使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5. 语篇功能的多样性:虽然“的确”和“确实”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它们在语篇中的功能和位置分布有所不同。例如,的确”常用于单句中作状语,而“确实”则可以用于篇章连接,前面可出现话题主语。

  6. 与其他词语的配合使用:在实际应用中,“的确”可以与其他词语配合使用,形成更加丰富的语篇效果。例如,通过与其他词语“真的”、“实在”等的组合,可以进一步强调事实的真实性或情感的强度。

综上所述,“的确”在篇章衔接中的作用主要体在强调事实真实性、引出事例、连接不同语境、增强语气和情感表达以及与其他词语的配合使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