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功德的意思

gōng

功德

拼音gōng dé

1.功德常用意思: 业绩与德行;功劳和恩德。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罪恶 , 罪行
例词功德无量

例句 1.归国华侨慷慨捐资为家乡修路,这份功德应该被我们铭记。
2.我们不能忘记先辈建造水利工程的功德。

2.功德常用意思: 佛教指诵经、念佛、布施等善行。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善事 , 善行 , 好事

功德引证解释

1. 功业与德行。

1. 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礼记·王制》
2. 陈平仲纪光武,班孟坚颂孝明。汉家功德,颇可观见。 汉 《论衡·须颂》 王充
3. 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 元 《咸淳师相》 张宪
4. 《与许知县完书》:“……但昔人谓救荒无善政,虽以朱子大贤,浙东荒政,其功德及民甚大,然犹自谓不过讨得几本青绫册子,不能尽如其意,则其他可知矣。” 明 《戒庵老人漫笔·论赈济遏籴》 李诩
5. 周公承接道统,继往开来,功德昭著。 清 《池北偶谈·谈故四·东野氏世袭》 王士禛
6. 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长留天地,却身与云飞无际。 《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 赵朴初

2. 佛教语。

1. 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盘,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 《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
2. 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 《南史·循吏传·虞愿》
3. 寨内扬起长幡,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晁天王。 《水浒传》
4. 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红楼梦》

3. 指做好事、有益的事。

1. 空同子功德我者厚矣! 明 《与李空同论诗书》 何景明
2. 功德词林,故自匪浅。 明 《诗薮外编·六朝》 胡应麟
3. 君如肯给以离书,俾终老于家,亦无量功德事。 清 《淞隐漫录·贞烈女子》 王韬

4. 代指佛像。

1. 及即位,铸金银蜗牛数百枚,于功德前供养之。 《太平广记》卷一三五引《录异论·金蜗牛》
2. 布衣曰:“某与此仆,不食旬日矣,不须食。”遂起,遍游诸院,瞻礼功德。 宋 《洛阳搢绅旧闻记》 张齐贤


相关词 功德圆满 功德无量

功德是什么意思

“功德”一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功业与德行的结合,二是佛教中行善所生的利益。

  1. 功业与德行在传统文献和日常用语中,“功德”常被解释为功业与德行的结合。例如,《礼记·王制》中提到:“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这里的“功德”指的是对社会有献和成就的人。这种解释强调了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对社会的贡献。

  2. 佛教中的功德:在佛教语境下,“功德”则指通过行善、诵经、念佛、布施等善行所获得的利益。这些善行仅是为了个人的福报,更是为了利益众生和追求解脱。例如,《大乘义章》中指出:“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这种解释强调了善行的果报和积累功德的重要性。

功德在佛教中还涉及到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行为,即通过善行帮助他人并转化成大爱,这种行为被称为真正的功德。外,功德也被视为一种修行成果,可以帮助修行者脱离六道,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功德不仅涵盖了功业与德行的结合,更在佛教中代表了通过善行所获得的福报和利益,是一种积极的、利他的行为和心态。

《礼记·王》中“功德”一词的具体含义和历史背景是什么?

《礼记·王制》中“功德”一词的具体含义和历史背景如下:

具体含义

在《礼记·王制》中,“功德”一词的含义主要指对民众有积极正面影响的功绩和德行。具体来说,“功”指的是建功立业,即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带来显著的正面变化;“德”则指道德行为,即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准则。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即为“功德”。

例如,《礼记·王制》中提到:“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对民众有重大贡献的人,将会得到土地和法律上的奖励。

历史背

“功德”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中。《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编纂于西汉时期,由戴圣对秦汉以前的各种礼仪著作进行辑录而成。在《礼记》中,“功德”一词被用来描述那些对社会有显著贡献和正面影响的人。

在儒家学说中,“功德”强调的是个人的功绩和德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例如周武王推翻纣王建立周朝,使社会安定,这就是一种“千秋功业”,被视为功德的典范。

发展与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德”的概念逐渐扩展和演变。在佛教中,“功德”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特指能够破除生死、到涅槃、度化众生的善行。佛教中的“功德”不仅包括个人的德行和善行,还包括念佛、诵经、布施等宗教仪式。

此外,“功德”还泛指那些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好事,如做好事、行善积德等。在现代社会中,“功德”一词仍然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行为和人物。

总结

《礼记·王制》中的“功德”一词,初指的是对民众有显著贡献和正面影响的功绩和德行。

在佛教中,如何通过行善、诵经、念佛、布施等善行积累功德?

在佛教中,通过行善、诵经、念佛、布施等善行积累功德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如下:

  1. 布施:布施是佛教中积累功德的重要方式之一。布施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财布施是指慷慨地施与他人,如捐赠金钱、食物、物等物资,以及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法布施则是传播佛法,无论是传播者还是听众,都能积累功德。无畏布施是指在他人无助时提供支持和勇气,如边疆战士、消防员、医护人员等,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2. 持戒:持戒是遵守佛教的戒律和道德规范,远离恶行,坚持善行。这包括五戒、十戒等戒律的遵守。持戒不仅有助于净化心灵,还能培养无私之心,减轻贪欲。

  3. 修行(禅定、修行) :通过冥想、经、修行等方式,培养内心的清净和平静,提升智慧,从而积累功德。诵经和念佛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至诚和一心不乱。

  4. 念佛:念佛是指念诵佛号,通过念诵佛号来净化心灵,达到解脱轮回的目标。念佛需要恭敬至诚的信愿、至真至诚的忏悔心、依教奉行、回向以及护持功德。

  5. 放生:放生是指救度生命,治愈疾病,改造命运。通过放生可以积累功德,因为放生不仅救度了生命,还能净化自己的心灵。

  6. 戒除邪淫:邪淫的危害和果报触目惊心,通过持戒、诵经、念佛、放生等方法来戒除邪淫。

  7. 长远精进:在学佛发愿创造命运的过程中,要保持长远心和精进心,福慧要靠一点一的积累。

  8. 惜福惜缘:珍惜自己点点滴滴的福报,过最简单的生活,不再在意别人藐视的目光。为一切众生带来欢喜心,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

  9. 救人急难:在急难之中,给予安慰和帮助,劝人向善,让闻到善法的人都能不被迷惑的世界颠倒,走向正确的人生。

  10. 劝人向善:劝人向善是令一个人真正得救的唯一途径。用尽善巧方便去做这项事业,让闻到善法的人都能不被迷惑的世界颠倒,走向正确的人生。

  11. 护持正法: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世间是每一个佛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通过实践来护持正法。

  12. 为人助念:送人成是度自己成佛的殊胜功德,遇到这样的机缘,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地去做。

功德在不同宗教或文化中有哪些不同的解释实践方式?

功德在不同宗教或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实践方式。以下是一些要的解释和实践方式:

  1. 佛教中的功德
  2. 概念:在佛教中,功德(梵中的“punya”)是指通过善行积累的善果,是通往解脱混乱、情感冲突和知识不全,迈向福祉、智慧和自由的重要路径。
  3. 实践方式佛教中的功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包括物质金钱、服务奉献、语言赞美和心意祝福。具体实践包括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等善行。此外,功德还可以通过冥想和智慧的培养来实现。

  4. 道教中的功德

  5. 概念:在道教中,功德指的是种种善举所积累的德行福报,大致可分为阴德和阳德两种。阴德是指暗地里的善行,而阳德是指明面上的善。
  6. 实践方式:道教中的功德可以通过不杀生、不妄语、重仁义、救济贫困、资助建桥建学塾等方式来实现。

  7. 儒家中的功德

  8. 概念:儒家强调通过仁爱、义理等行为实现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
  9. 实践方式:儒家提倡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追求内在光明德性,亲近民众,追求至善。

  10. 科学视角中的功德

  11. 概念:从心理学角度看,功德被视为自我价值实现的体现,能提升个人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12. 实践方式:科学视角下的功德强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善行与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和谐。

  13. 其他文化中的功德

  14.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功德的概念最早在《易经》中已可见雏,在吸收佛教教义中的功德、轮回观后最终成型。《易经》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鼓励行善的美德。
  15. 印度中的功德:在印度教中,功德通过善行、行为或思想的积累而产生,并在一生或后续转世中持续存在。功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包括布施、守戒、禅定等。

综上所述,功德在不同宗教或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实践方式。佛教强调过善行积累善果,道教注重善举的德行福报,儒家提倡通过仁爱和义理实现道德修养,科学视角则强调通过善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和谐。

功德与个人精神界提升之间的关系是如何被理解和描述的?

功德与个人精神境界提升之间的关系在佛教中被广泛探讨和描述。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功德的定义与作用
  2. 功德(Merit)是通过行善、美德或积极思想的积累而获得的力量,它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决定下一生的质量,并促进个人向觉悟成长。
  3. 功德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心灵净化和自我转化的过程。

  4. 功德与认知提升

  5. 功德是认知提升的结果,与业力相关联。通过修行和做好事,可以提升个人的认知水平。
  6. 正确的心态和精神修行是功德积累的关键,通过重复修习功德善行,可以增强良善质素的力量,重整思想和心态,最终实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7. 功德与精神自由

  8. 功德是建立精神基础力量的基础,有助于增强心智和性格,最终导致精自由。
  9. 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等修行,可以净化心灵,达到解脱和觉悟。

  10. 功德与社会影响

  11. 功德不仅对个人有益,还能增强社会能量,助人登堂入圣。功德愈深,信誉愈高,判断愈明,做事愈顺,获益愈丰。
  12. 功德分享是佛教实践的重要方面,通过无私地将积累的功德用于他人的利益和福祉,可以促进社区的团结,并产生积极和慈悲的涟漪效应。

  13. 功德与未来成就

  14. 功德的积累会带来束缚,只有通过精神修行才能达到最终的解脱。
  15. Pāramitā(功德)的修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修行各种善行,净化心灵,最终达到觉悟和解脱。

功德与个人精神境界提升之间的关系是密切且复杂的。功德不仅是外在行为的积累,更是内在心灵的净化和自我转化的过程。

功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是什?

功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功德被定为功劳和恩德,是通过善行和美德为社会或他人创造积极影响的能力。这种善行不仅包括物质上的帮助,如捐款、捐物,还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在现代社会中,功德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品德的提升:功德与个人的道德品质密切相。通过行善积德,个人可以培养内心的谦卑和智慧,认识到人人平等拥有佛性,不被妄念所束缚。这种内心圆满和智慧有助于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实现心灵的满足与解脱。

  2. 社会和谐与稳定:当每个人都能够积极行善,社会便充满正能量。这种正面的影响能够减少冲突和矛盾,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例如,志愿者社区中提供服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仅能够改善他人的生活,也能提升整个社区的氛围。

  3. 历史传承与文化价值:功德历史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行善积德,个人和团体可以为后代留下宝贵的遗产。例如,捐巨资办学使失学儿重返校园,不仅造福了当代儿童,也为未来的社会培养了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

  4. 精神层面的满足: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名利所累,忽视了内心的需求与成长。通过积累功德,人们可以学会放下执着,关注内在,通过善行善念来滋养心灵,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与有意义。

  5. 职业与日常生活的实践:功德不仅限于特定的活动或场合,它蕴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通过发愿、观想和念诵等方式来做功德。例如,开计程车的司机可以通过真心服务乘客来积累功德,店服务员可以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来积累功德。

总之,功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人品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促进上,还在于历史传承和精神层面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