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只怕的意思

zhǐ

只怕

拼音zhǐ pà

1.只怕常用意思: 表示推测或担心。

词性副词
近义词 恐怕 , 或许 , 惟恐 , 生怕 , 唯恐

例句 1.今天路上这么堵,我们只怕是要迟到了。
2.天空中乌云密布,只怕是要下大雨了!

只怕引证解释

1. 犹恐怕。表示疑虑或估计。

1. 只怕后生家看得容易了,他日负起心来。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2. 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清 《桃花扇·听稗》 孔尚任
3. 趁早儿去解说,他只怕就醒过来了。 《红楼梦》第五七回
4. 到那时候或者简直说世间无一不可言,也很可以罢,只怕此事亦大难,还须得试试来看,不是一步就走得到的。 《看云随笔·草木虫鱼·小引》 周作人


相关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怕是什么意思

“只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zhǐ pà,意思是表示担心、害怕或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常用于达对某种可能性的担忧或忧虑,尤其是在对不好的结果感到担忧时使用。例如,可以说“只怕这个事情会变得更加复杂”或“只怕他会迟到”。

“只怕”通常与“恐怕”一起使用,强调对某种不好的事情感到的担忧或害怕。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民间谚语,描述了一个人因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而无法安心的心情。在现代汉语中,“只怕”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

此外,“只怕”在古诗词和古文中也有丰富的应用,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中的例子:“只后生家看得容易了,他日负起心来。”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记忆技巧方面,可以想象一个人因担心而紧张的表情,帮助记忆“只怕”的含义和用法。通过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只怕这一成语。

“只怕”成语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只怕”这成语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曹唐的《勗剑》诗中,其中有一句“生怕雷霆号涧底,长闻风雨在牀头。

在古代文献中,“只怕”有哪些具体的使用例子?

在古代文献中,“只怕”有以下具体的使用例子:

  1. 在《孟子·离娄上》中,有“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君主侮辱和夺取别人的君位,只怕不会顺,怎能做到恭敬节俭呢?

  2. 在《史记·五宗世家》中,有“初好音舆马;晚节嗇,惟恐不足於财。”这句话,意思是说起初喜欢音乐和车马;晚年节俭,只怕不够用钱。

  3. 在唐代诗人李颀的《古行路难》诗中,有“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这句话,意思是说世人追逐权势争先恐后,只怕落在后面。

  4. 在元代杨暹的《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中,有“此一行奈妾有八箇月身孕,惟恐路上艰难。”这句话,意思是说这次出行因为妻子怀孕八个月,只怕路上艰难

  5. 在鲁迅的《书信集·致郑振铎》中,有“穆公木天也反正了,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毁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判若两人。”这句话,意思是说穆公木天也反正了,他与其他三人作了一份报告,只怕不毁掉左翼,和以前的激昂慷慨判若两人。

“只怕”与“恐怕”在使用上有何区别和联系?

“只怕”与“恐怕”在使用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从联系上看,“只怕”和“恐怕”都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不愉快结果。例如,在中提到,“恐怕”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人健康状况的担忧、对某事成功的猜测、对某事后果的担忧等,而“只怕”也可以用于类似的场景,如“只怕他生病了”。这表明两者在表达不确定性和担忧方面有相似之处。

然而,从区别上看,“恐怕”更多地用推测、猜测某种可能性或将来的事态发展,暗示可能发生的不愉快结果,更偏向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而“只怕”则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可以表示对个人或他人安危的担忧。例如,在中提到,“恐怕”作为副词,表示对某一事物、情况或状态的估计或猜,有“大概”、“也许”的意思,但只能用于动词前,不能用于名词前。相比之下,“只怕”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综上所述,“只怕”与“恐怕”在使用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恐怕”更侧重于对外部情况的推测和担忧,而“怕”则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如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有效地教授“只怕”的含义和用法?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有效地教授“只怕”的含义和用法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实例,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一词汇。以下是一具体的教学方法:

  1. 定义与解释: 首先,教师可以明确地解释“只怕”的本含义,即表示疑虑或估计,常用于表达担心或担忧的情绪。例如:“只怕”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情的不确定性和担忧,如“只怕他不来”。

  2. 例句分析: 通过分析具体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只怕”的用法。例如:

  3. “只怕他不来”:表示担心他可能不会来。
  4. “只怕你不知道出发的时间,特地打话告诉你”:表示担心对方不知道时间而特意提醒。

  5. 情感色彩的强调: 强调“只怕”所带有的情感色彩,即担忧和不确定感。例如,在朗读时,可以根据情感的变化调整语气,前两句可以读得轻快欣喜,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6. 对比其他相关词汇: 将“只怕”与其他类似词汇进行对比,如“生怕”、“恐怕”,帮助学生分它们的细微差别。例如,“生怕”常用于描述担心惊扰到某物或某人,而“只怕”则更多用于表达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7. 情境模拟: 利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只怕”,如担心天气变化、担心考试成绩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8. 文化背景的融入: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表达,如古诗中的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只怕”的文化内涵。例如,在古诗中,“只怕”可能用于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

  9. 练习与反馈: 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造句并解释句子中的“只怕”,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和点评。

“只怕”在不同方言中的表达方式有何差异?

在不同的方言中,“只怕”这一表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粤语中,“只怕”可能被翻译为“只怕”,而在其他方言中,如上海话或北京话,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的发音和用法可能会有所差异。此外,根据我搜索到的资料,成语“只怕有心人”在不同方言中的使用情况也可能不同,这取决于方言中对成语的读音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