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借口的意思

jiè kǒu

借口

拼音jiè kǒu

1.借口常用意思: 假借某种理由。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托故 , 托词 , 借故 , 借端 , 托辞 , 藉端 , 托言 , 砌词 , 设词

例句 1.他借口身体不舒服,提前离开了会场。

2.借口常用意思: 假借的理由;托词。

词性名词
近义词 托词 , 托辞 , 设辞 , 饰词 , 饰辞 , 捏词 , 藉口 , 藉词 , 幌子
例词找借口

例句 1.我们不能以缺乏经验为借口,推脱自己的责任。

借口引证解释

1. 以某事为理由。

1. 人臣畏罪而不言,辄以是借口曰:“上不吾信也。” 金 《论语辨惑四》 王若虚
2. 臣请先析其疏中所借口者二事,而后发其机阱所在。 明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 张居正
3. 我关在房里整整过了三天,借口说身子不舒服。 《利娜》上 巴金

2. 假托的理由。

1. 你不用找借口。就是淹死,今儿个也得过河,今儿个也得办离婚手续。 《新婚》 浩然


借口是什么意思

“借口”是指以某种假托的理由或托辞来推脱责任、掩饰真相或逃避义务的行为。它通常带有狡辩的意味,是一种不真实的解释或辩解,常用于为自己做错的事寻找理由,以避免承担责任或面对现实。

在汉语中,“借口”一词的词性为名词和动词,其基本含义是假托某种理由,例如以生病为借口缺席会议,或者以忙碌为借口放松学习。此外,“借口”也可以用于法领域,表示一种辩护策略,用于减轻或消除个人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借口”与“理由不同。理由可能是充分或正当的解释,而借口则通常是牵强的、似是而非的理由,带有逃避责任的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借口”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或者那些为了逃避某个任务而编造理由的人。

总之,“借口”是一种假托的理由,常用于推卸责任或掩饰真相,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借口在心理学中是如何被解释和处理的?

在心理学中,借口被解释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用于处理失败或不当行为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责任感。根据,Sigmund Freud的经典心理分析理论指出,人们在面对失败时,往往会用一些“编造的”理由和借口来解释,这些借口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失败时的复杂心理反应。例如,运动员在失败后可能会表现出对裁判的不信任,或者将未能达成的目标视为一个重要的身份标识,即使这些目标比我们期望的要小。

此外,提到,借口通过将行为的责任归咎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或减轻因素,使个人能够接受行为的后果,同时避免其行为的不当性进行直接指责。例如,一名士兵在战斗中杀害他人,通常被视为行为违规,但若他声称这种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和战友,那么他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提供有效的借口可以有效避免个人行为的负面影响,如降低焦虑、减少抑郁和负面情绪,从而提升个人的自尊水平。

进一步解释了正当理由和借口的区别。正当理由是指个体承认执行了该行为,但否认与该行相关的负面特征。而借口是指个体承认行为是错误或不好的,但否认完全责任。个体会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为自己免受指责而辩解,声称自己没有自由意志或选择知识。

指出,借口在少基于OJ·施伦克尔等人“责任三角模型”的责任联系方面非常有效,但同时也警告说,借口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是否能保持有效性。这意味,尽管借口能减少对事件的感知责任,但借口的质量也会影响对提供借口者的性格评价以及接收者对这个人未来的反应。

在心理学中,借口被视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用于处理失败或不当行为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责任感。通过将行为的责任归咎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或减轻因素,个体会接受行为的后果,同时避免对其行为的不当性进行直接指责。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借口”的含义和受度有何差异?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借口”的含义和接受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在美国社会中,西方文化中的借口如疾病通常被接受,而萨摩亚文化中的借口如支付叔叔的葬费用则不被接受。这种现象表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何种情况可以被视为合理借口的标准是不同的。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个人责任和义务可能被优先考虑,而在其他文化中,社会和集体利益可能更为重要。

在跨文化管理中,借口与责任归属之间的关系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内部借口涉及行为者内在的因素,如醉酒或精神疾病;外部借口则涉及自然或社会原因,如恶劣天气或强迫行为。这些借口在不同文化中的接受度可能不同,因为每个文化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和解释方式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无责行为时,会进行借口验证,即使这些行为实际上并未违反规则。这种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有所不同,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其跨文化差异。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否认行为的发生,而在其他文化中,人们可能更愿意接受行为的发生并寻找合理的解释。

在日本文化中,如果道歉者没有提及责任而是重复解释原因,这可能会被视为借口。这表明,在某些文化中,道歉和借口之间的界限可能为模糊,而在其他文化中,这两者则有明确的区别。

解释是否被接受取决于互双方的背景期望,即那些被普遍接受的想法。如果解释被接受,它有助于恢复关系中的平衡;反之,则被视为非法或不合理。这意味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解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标准可能不同。

在政治和道德语境中,借口的作用也因文化而异。例如,在荷兰黑人历史的讨论中,形式上的借口旨在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并基于共同的社区团结。这种形式上的借口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恢复正义的重要手段,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不被接受。

“借口”的含义和接受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对特定情境的解释上,还反映跨文化管理和心理学研究中。

法律领域中,如何区分“借口”和正当的辩护策略?

在法律领域中,区分“借口”和正当的辩护策略是一个复杂但至关重要的任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正当理由(justification)和借口(excuse)在法律上有显著的区别。正当理由通常涉及行为的合法性,即行为人在特定情况下认为其行为是正确的,并且这种行为符合社会价值观或结果的损害被社会利益所抵消。例如,自卫、保护他人、财产保护等都是正当理由的例子。这些辩护策略承认行为本身可能不当,但辩称在特定情况下这是正确的。

另一方面,借口则强调被告的特定特征,承认犯罪事实,但辩称由于精神错乱、年龄太小、醉酒、误解或胁迫等原因应承担责任。例如,精神错乱、能力减退、自动行为、年龄、非自愿的醉酒、胁迫、事实错误等都可以作为借口。

此外,学术界普遍认为借口和正当理由在两个更根本的层面上存在差异:借口与行为人的内在状态相关,而正当理由则与为的后果有关;被借口的行为应受到谴责,而正当理由的行为则应受到庆祝;被借口的行为人应对此行为感到后悔,而正当理由的行为人则不应。

然而,也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借口还是正当理由,其根本原因都是行为人不值得受到惩罚,而正当理由只是借口的一种形式。这种观点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两者之间的界限可能变得模糊。

总结来说,区分“借口”和正当的辩护策略的关键在于:

  1. 承认犯罪事实:借口承认犯罪事实,但辩称不应承担责任;而正当辩护则可能承认行为不当,但辩称在特定情况下是正确的。

  2. 内在状态与后果:借口与行为人的内在状态相关,而正当理由则与行为的后果有关。

  3. 社会价值观与个人动机:正当理由通常涉及社会价值观或结果的损害被社会利益所抵消,而借口则更多关注行为的个人特征和内在状态。

  4. 法律责任:借口通常涉及减轻或免除责任,而正当辩护则可能涉及对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辩护。

如何有效地识别和应对生活中的借口行为?

识别和应对生活中的借口行为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个人成长、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诚实面对自己:首先,要认识到借口的存在,并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试图用借口来逃避失败或责任。

  2. 停止相信他人失败的期望:不要让他人对你的期望成为你借口的理由。设定现实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们。

  3. 与导师设定现实目标:通过与导师或指导者合作,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在过程中获得支持和反馈。

  4. 停止编造借口:尽量避免编造借口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这不仅会损害你的信誉,还会阻碍你的成长。

  5. 停止抱怨:抱怨只会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

  6. 理解借口背后的心理动机:借口的要动机是维护自尊和展示积极形象,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了解这些动机有助于你更好地应对借口。

  7. 转换思维:从限制成功的“原因”中找到解决方案,转换思维,走出自己的借口。例如,通过互动和启示动,引导自己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决个人或他人的借口。

  8. 进行“白兔狩猎” :深入分析并除那些阻碍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借口。例如,询问自己是否有人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或限制时取得了成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个借口就不成立。

  9. 制定新的目标和计划:列出导致不健康的借口,并详细说明这些借口是不真实的。例如,“我没有时间锻炼”可以转化为每天花10分钟来改善身心健康。

  10. 用事实驳倒借口:通过用事实驳倒借口的理由来消除其影响。例如,年龄不应成为阻碍成功的借口,因为三十五六岁的人生最有作为、精力最盛的时候。

  11. 理性评估行为:面对诱惑时,不要仅仅停留在借口上,而是要更加理性地评估自己的行为,并采取行动改变生活方式。

  12. 坚持原则和道德规范:在现实生中,我们应该坚持原则,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而不是依赖于借口来逃避责任和错误行为。

借口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借口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道德哲学问题,涉及到责任、道德可责性以及行为者自权等多个方面。根据Marie van Loon的论文《The Grounds of Excuses》,借口并不一定削弱个人的责任感,而是可能通过提供一种情境解释来重新评估责的严重性。这意味着,即使在某些情况下行为者可能有合理的借口,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完全免除责任,而是需要在特定情境下进行责任的重新评估。

此外,借口的功能在于中和指责,保护人们免受规则违反和不当行为的指责和惩罚,同时表达同情和怜悯而非愤怒和怨恨。这表明,借口在社会互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然而,借口也可能被用来逃避责任,如美国西点军校行为准则中提到的五种常见借口形式,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团队合作还会削弱个人的责任感和信任度。这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借口可能被滥用,导致个人责任感的缺失。

借口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取决于具体情境和行为者的自主权。在某些情况下,借口可以作为任评估的一部分,帮助理解行为者的动机和处境;而在其他情况下,借口可能被用作逃避责任的手段,从而削弱个人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