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当下的意思

dāng xià

当下

拼音dāng xià

1.当下常用意思: 就在那个时刻;立刻。

词性副词
近义词 立刻 , 马上 , 立时

例句 1.他一看见这种情况,当下就晕过去了。
2.他们俩人一拍即合,当下就决定一起去郊游。

2.当下常用意思: 时间词。目前。

词性名词
近义词 眼前 , 目前 , 现在 , 如今
反义词 将来 , 以后 , 以前 , 从前

例句 1.我们大家要一起努力,抓紧完成当下的工作。


当下是什么意思

“当下”一词在中文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指立即、立刻或某个特定的时刻或境。例如,在《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中,“当下”表示立即返回都城的情景;在《红楼梦》中,“当下”指的是当时的情况。

在佛教中,“当下”被视为最小的时间单位,象征着永恒,强调把握当下、享受每一刻的重要性。过去和未来都是记忆和想象的产物,而当下才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这种观点认为,真正的活在当下是通过终止时间的幻相,不再被过去和未来的记忆所束缚,而是专注于当下,尊重和认知它存在的价值。

此外,哲学家们对“当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例如,海德格尔将“当下”理解为一种时间性中的“现在”结构,它既不同于时间,但又与时间有关。而Kierkegaard则认为“当下”是一种超越抽象时间划分的状态,赋予生活以深度和强度。

在现代生活中,“活当下”被提倡为一种心态,强调接受现实,顺其自然,不强求,保持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这种生活哲学鼓励人们专注于当前的体验,而不是过分关注过去或未来。

“当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时刻概念,它还包含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体验。无论是从佛教的视角还是哲学的角度来看,“当下”都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状态,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当下在佛教哲学中的具体含义和实践方法是什么?

在佛教哲学中,“当下”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实践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来理解这一概念:

  1. 当下的定义
  2. 在佛教中,“当下”被视为最小的时间单位,象征着永恒和现在。
  3. 当下是佛经里最小的时间单位,象征着永恒和现在。
  4. 当下、过去和未来在原时间中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

  5. 当下的重要性

  6. 把握当下、享受每一刻的重要性被强调,指出过去和未来都是记忆和想象的产物,而真正的实相在于当下。
  7. 活在当下意味着无忧无悔,不为未来做无谓的担忧,也不对过去的事物耿耿于怀,而是以冷静和专注的态度面对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8. 实践方法

  9. 正念是佛教中帮助人们有效应对焦虑、提升内心力量的方式方法之一。正念包括觉察到自己不由自主的内心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此时此刻,并对此时此刻发生的事保持好奇、开放和接纳的态度。
  10. 活在当下的实践方式包括不被情绪、欲望或外界干扰所左右,而是全心全意地体验每一个瞬间。
  11. 禅修也是实现活在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专注入出息念,将心和身带回到当下,实现对心所和色法生灭的观察,从而达到无我相的境界。

  12. 哲学解释

  13. 佛教认为我们所感知的色、声、香、味、触、法等都是过去瞬间的影子,而非真正的现量境。这些感知如同电视胶片快速播放,表面看似连续,实则瞬间生灭。
  14. 真正的“活在当下”意味着同时活在未来和过去,而不仅仅是未来或过去的抽象概念。

综上所述,在佛教哲学中,“当下”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修行方法。

海德格尔对“当下”的理解有哪些关键观点,以及这些观点何影响了现代哲学?

海德格尔对“当下”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观点:

  1. “当下即是”(Being-in-the-moment)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通过在时间中的存在来实现的,即“此在”(Dasein)的意义在于它当下即是的生存。这种生存方式强调了个体在时间中的位置和状态,而不是一个静态或预先设定的状态。

  2. 时间的非线性理解:与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念不同,海德格尔提出了一种圆性时间的概念,即时间不是简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线性序列,而是包含着瞬间/当下的核心,这些瞬间在时间中具有个别性和异质。

  3. 生活哲学与道德裁决:海德格尔认为,“当下”不仅是时间的本源性显现,也是生活哲学的基础。在这种哲学中,“当下”的自身奠基要服从于道德裁决,而不是知识裁决。

这些观点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存在主义的影响: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必须面对自己的死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这种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如萨特和加缪。

  • 时间哲学的变革: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挑战了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念,提出了圆性时间的概念,这影响了后世对时间的理解和研究。

  • 生活哲学的深化:海德格尔的生活哲学强调在当下的道德裁决,而非知识裁决,这为现代生活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Kierkegaard关于“当下”的生活哲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Kierkegaard关于“当下”的生活哲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活在当下:Kierkegaard强调,生活是由每日决策构成的,这些决策塑造我们的存在和身份。他鼓励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通过自我反思和独处找到内心的平静,而非追求外在的快乐。他指出忙碌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荒谬,因为它让我们远离了自己,无法真正地活在当下。

  2. 接受不确定性:Kierkegaard提醒我们理解过去有助于展望未来,但必须向前看。他强调,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而不是停留在过去的回忆中。他还提到,理解过去使我们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3. 面对未来的勇气:Kierkegaard鼓励我们拥抱未来,即使它充满不确定性。他指出,未来的意义超越了过去和现在,因为它代表着整个过去的一部分,而永恒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时间保持关联。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精神层面的洞察立即感知未来的可能性,从而不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

  4. 内在性与可能性:Kierkegaard认为时间是永恒的瞬间,即“当下的时刻”,而永恒本身就是当下的时刻。他强调,时间与永恒的相遇构成了我们对时间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使得时间与永恒交织在一起。他还提到,“内在性”概念与当的可能性紧密相连,这种可能性在时间上看似突然,但实际上是通过内在性的转变实现的。

  5. 克服焦虑Kierkegaard指出,焦虑源于自由带来的选择压力,而行动是克服焦虑的关键。他提倡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勇于改变,追求真实自我。他还强调,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改变。

  6. 孤独与创造力:Kierkegaard赞美孤独,认为它是创造力和自我认知的土壤。他提倡在行动前深思熟虑,避免空洞的言语。

  7. 责任与担当:Kierkegaard认为,承担责任比寻找替罪羊更为重要。他强调,个人的反应塑造了生活,而非事件本身。

  8. 思想的重要性:Kierkegaard认为,思想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关注思想至关重要。

  9. 激情与挑战:Kierkegaard提倡在激情中迷失,而非失去激情,因为激情能激发我们面对挑战。

Kierkegaard关于“当下”的生活哲学强调活在当下、接受不确定性、面对未来的勇气、内在性与可能性、克服焦虑、孤独与创造力、责任与担当、思想的重要性以及激情挑战等方面。

在现代心理学中,“活在当下”的概念是如何被定义和应用的?

在现代心理学中,“活在当下”的概念被定义为一种精神状态,强调专注于当前时刻,减少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焦虑。这一理念源自佛教和道教哲学,主张通过正念练习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心理健康。活在当下的实践涉及身体、心理和灵性三个层面,每层面都有其独特的修持方法。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活在当下的真谛在于破除自我构建的牢笼,认识到意识本身是独立于个感受和情绪的。通过心智练习,如专念,可以增强对世界的敏锐感知,剥离情绪影响,跳出自我设定的循环,实现内心的平静。这种觉醒使个体能够客观看待情绪,成为情绪的观众而非演员,从而获得更真实、自在的生活体验。

心理学家发现,专注于现在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还能增强我们的幸福感。研究表明,专注当下的人更容易体验到快乐,而时间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然而,活在当下的挑战在于面对不确定性、焦虑和过去的负担。通过接受生活的思想和行为,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活在当下的价值在于接纳真实的自己,无论处于顺境或逆中,都有自在快活的能力。这意味着在任何逆境中、任何不快的感受中、任何负面情绪的当下,依然有自在快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真正的“活在当下”,而不是仅仅关注顺境或正面情绪。

总之,“活在当下”是一种生活态度,强调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为过去或未来的忧虑所困。心理学家艾克哈特·托利在其著作《当下的力量》中提到,人们往往因为过关注过去或未来而忽略了当前的生活。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当下”的理解和实践有何异同?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当下”的理解和实践存在显著的异同。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时间观念、生活哲学及文化价值观上。

1. 时间观念的差异

现在导向文化

在一些文化中,如拉丁美洲、非洲和法国,人们更倾向于“现在导向”的时间观念。这种文化强调活在下,享受每一刻,而不是过分关注未来或过去。例如,亨利·戴维·梭罗曾说:“你必须生活在当下,抓住每一波浪,让每个时刻成为永恒”这种文化中的个体往往将当下视为一种礼物,追求即时的满足和快乐。

未来导向文化

相比之下,一些文化如英国和美国,则更倾向于“未来导向”的时间观念。这些文化强调为未来做备,牺牲个人享受以实现长远目标。这种文化中的个体往往认为未来是可塑的,并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现状。

2. 生活哲学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的“当下”精神

在中国文化中,“当下”精神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儒家、道家和佛教经典都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儒家主张通过减少外缘,让心专注当下,内在智慧将显;道家主张接受与安住当下,顺应生命流动;佛教则强调保持觉知,从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这种文化中的个体往往通过行住坐卧皆是修行,学会安住当下,破除心中之贼,恢复此心光明。

西方文化中的“活在当下”

在西方文化中,“活在当下”的理念也逐渐流行。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在当下才能真正生活和做出改变。例如,Beth Firestein博士在其文章中提到,尽管时间被科学家和哲学家视为一种有用的虚构,但对普通人而言,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真实存在的。她强调了活在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实践活在当下的方法。

3.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命运与自由意志

在一些文化中,如拉丁美洲和非洲,人们往往相信命运,认为生活由宗教、贫困或生活条件所决定。这种文化中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试图改变现状。而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文化,人们更强调自由意志和自我决定论,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社会与人的关系

在中国文化中,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常常对个人的生活选择产生重大影响。许多人为了未来的升迁、投资子女的未来而牺牲个人享受,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和储蓄中。而在其他文化中,如西方文化,个人主义更为突出,个体更注重个人幸和自我实现。

结论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当下”的理解和实践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时间观念、生活哲学以及文化价值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