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犹挂碍。
引
1. 离诸记念,于无边三摩地门,不动不摇,而得解脱。
《法身经》
2. 怀念;记挂。
引
1. 数年不见,音信皆无,也不知他得官也未,使我心中好生记念。
元
《望江亭》第一折
关汉卿
2. 我底前途,望你记念;我底往事,愿你忘却。
《空山灵雨·债》
许地山
3. 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
引
1. 遂唤奴曲琴,取相思枕留与十娘,以为记念。
唐
《游仙窟》
张𬸦
2. 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之为后日记念。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
4. 犹记诵。唐 李商隐 有《謝先輩防記念拙詩甚多異日偶有此寄》诗。
引
1. 玄宗闻之,召令入内,谓曰:“卿何能?”对曰:“善记览。”玄宗因召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
《神僧传·一行》
“记念”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表示挂念、思念或怀念,也可以指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例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记念”常用于表达对某人的关心或对某事的怀念,如元代关汉卿的《望江亭》和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都有使用。
从词义上看,“记念”与“纪念”同义,但用法上有所不同。“纪念”通常用于形容对人或物的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而“记念”则多用于表达对某人的思念和挂念。此外,“记念”还可以指用来表示纪念的物品,如纪念品、纪念碑等。
在佛教语境中,“记念”也有其特定的含义,指的是在心中铭记并持续思考某事,尤其指常念佛号以避免遗忘。这种“记”强调的是持续的关注和不忘失,类似于佛教中的“正念”,即保持对善法的忆持。
“记念”一词在语中不仅表示对过去的人或事的怀念和思念,还可以指代用来纪念的物品,并在佛教中具有特定的修行意义。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记念”一词具有多种具体应用和例子。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
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中,曹操对张辽说:“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之为后日念。”这里的“记念”也是指作为纪念的物品。
怀念和思念:
许地山的《空山灵雨·债》中也有类似用法:“我底前途,望你记念;我底往事,愿你忘却。”这里的“记念”同样表示对过去的怀念。
精熟的记忆:
在《神僧传·一行》中,描述玄宗召令一行入内,并问他有何能力,一行回答:“善记览。”玄宗于是召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这里的“记念”指的是对所学内容的精熟记忆。
个人抒情色彩浓厚的用法:
“记念与“纪念”在用法上存在一些具体区别,主要体现在表达意思、使用场合和词性等方面。
“记念”则更多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惦记和挂念,强调个人内心的感受和反思。例如,“他心里记念着家里的亲人”。
使用场合不同:
“记念”则多用于个人层面,尤其是对已故友人的思,较少出现在正式场合。
词性不同:
总结来说,“纪念”侧重于对人或物的留恋怀念,强调纪念行为本身;而“记念”则更强调怀念、记挂的行为,描述记忆或怀念的感受。
在佛教中,记念的具体修行方法和意义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念佛、十念、正念等不同的修行方式。
修行方法:念佛的方法包括名念佛、观想念佛和实念佛。名念佛是口头念诵佛的名字;观想念佛是通过观想佛的形象来念诵;实相念佛则是通过明了自身本具佛性,进入高层次的念佛境界。此外,还有五点记数法,帮助修行者更有效地进行念佛。
十念:
呼吸的功德:专注于呼吸的感觉,特别是在鼻尖或上唇附近,感受气息的进出。
正念:
记念作为物品的象征意义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下是一些主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清代皇帝信奉藏传佛教,念珠在宫廷造办处制作器物之列,成为念佛信佛的重要标志。
纪念珠宝:
现纪念珠宝仍然帮助人们在哀悼时纪念逝去的亲人,常见的形式包括灰烬珠宝、照片珠宝、手写珠宝和爪印珠宝。
纪念品与旅游
现代朝圣者带回圣水、土壤等作为纪念品,这些物品能激起强烈的敬意和 devotion。
军事纪念物:
军事纪念物如伦敦白厅的凯纪念碑(Cenotaph)不仅是国家纪念的重要象征,其纪念品版本也迅速成为公众的收藏对象。
辅助记忆物:
区分记念、思念和怀念在情感表达上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记念:通常指通过具体的事物或行动来表达对人或某事的怀念。记念需要实际举动,而怀念是主观上的内心活动。例如,记念可以通过重温旧相册、会面旧友等方式来实现。
情感状态和内在动机:
记念:是一种通过具体行为来表达的情感,强调实举动和内心活动的结合。例如,记念可以通过写信、制作纪念品等方式来实现。
时间性质和程度强度:
记念:通常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强调对过去的感慨和回忆。记念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内在记忆也更加强烈。
表达方式和行为表现:
思念、怀念和记念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应用场景。思念更多地指向对当前或近期分离的人或事物的牵挂和关注;怀念则是对过去美回忆的感慨和留恋;记念则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或行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