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孩子给自己弄得满身泥巴,太埋汰了。
例句
1.母亲和颜悦色地说着周末的打算,仍不忘埋汰父亲一句。
1. 方言。龌龊;肮脏。
引
1. 看你那股埋汰劲,不许你进屋。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周立波
2. 你思想上不仅没有“埋汰”泥污,任何“埋汰”泥污都已被你彻底冲洗。
《赞安业民烈士》诗
郭沫若
“埋汰”是一个源自满语的北方方言词汇,主要在东北三省使用。这个词的含义较为丰富,可以有多种解释。
脏、不干净:这是“埋汰”的基本含义之一,常用来形容物品或人的外表不整洁、肮脏。例如,当某件物品被弄脏时,人们会说“这床被子太埋汰了”。
讽刺、挖苦:在情感表达上,“埋汰”也可以用来讽刺或挖苦他人,带有贬低或嘲笑的意味。例如,当某人说话污秽或行为不当时,可以用“你说话真埋汰”来形容。
疲劳状态:在某些语境下,“埋汰”还可以指因年老体衰而感到非常疲劳的状态,如“年纪大了,走路赶个集,回家就埋汰了”。
心理阴暗:此外,“埋汰”还可能指心理上的阴暗面,即做事不光明磊落,见不得人。
网络用语:在网络语境中,“埋汰”常用于激烈的情绪表达,如指责、抨击、讽刺等,有时还涉及到道德绑架等行为。
“埋汰”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表示脏、不干净,也可以指情感上的讽刺、疲劳状态或心理阴暗。在日常生活中,它常被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低劣或不体面.
埋汰一词在满语中的原始含义是“脏的、下流的、污秽的”。这个词汇源自满语nantuhvn,汉语记音为“埋得忽、埋呲呼啦”,埋汰是其头两个字的音译。在东北方言中,埋汰的意思沿用了满语的原始含义,主要身体、物体或某地不干净,含有肮脏、龌龊、邋遢等意思。此外,埋汰还可以指心理阴暗,做事不光明磊落,见不得人,或者作动词用,含有诋毁、侮辱对方意思。
“埋汰”在网络用语中主要用来表示讽刺、挖苦或不干净的意思。例如,在东北方言中,“埋汰”常用于形容物品弄脏或脏乱,如食物掉落后说“都埋汰了,不能吃了”,或家里东脏乱说“真埋汰啊!也不打扫打扫”。此外,“埋汰”还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不满或讽刺,比如在被讽刺会说“干啥啊?你埋汰我呢”,或直接表达不满“行了!你就别埋汰人了”。
在网络文化中,“埋汰”也常被用于描述某些行为或态度,如在节目或社交平台上被当成失败者来讽刺。这种用法反映了网络语言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幽默的方式避免直接使用“埋汰”一词,但同样表达了不满或讽刺的情绪。
在东北三省的文化背景下,“埋汰”一词的历史演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词汇的演变过程。
“埋汰”一词源自满语,其早的意义是“脏”,不干净。满语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语言成分之一,对东北方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挺”这个字就是从满语中借用来的,这表明满语在东北地区的日常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埋汰”在东北方言中的用非常广泛,不仅指身体、物体或某地不干净,还形容心理阴暗,做事不光明磊落,见不得人。这种多重含义使得“埋汰”成为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常用于讽刺和挖苦他人。例如,在郭沫若的作品《赞安业民烈士》中,“埋汰”被用来形容思想上的不干净和龌龊。
此外,“埋汰”还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含有诋毁、侮辱对方的意思。这种用法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常见,其是在表达不满或讽刺时。例如,“你说话真埋汰”表示说话方式肮脏、龌龊;“这床被子太埋汰了”则形容物品脏乱。
值得注意的是,“埋汰”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既可指物品的脏乱,也可用于情感上的讽刺和贬。这种灵活性使得“埋汰”成为东北方言中一个非常生动和形象的词汇。
“埋汰”一词在东北三省的文化景下经历了从满语借用来的“脏”这一基本意义,逐渐演变出多重含义,包括形容心理阴暗、做事不光明磊落,以及作为动词使用的诋毁和侮辱他人。
在情感表达中,“埋汰”一词主要体现为讽刺和挖苦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埋汰”在东北方言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情感方面,它被用来形容对某人的负面评价或打击。
具体来说,“埋汰”可以指一个人不讲究仪表仪容、卫生或穿着打扮,给人一种邋遢的印象。此外,“埋汰”还可以作为动词使用,含有毁、中伤、侮辱、丑化对方的意思。例如,在某些情境下,人们可能会用尖刻的话语来讽刺或挖苦他人,这种行为被称为“埋汰人”。
在日常对话中,“埋汰”也可以用来形容通过不光明的手段背后中伤他人。例如,如果有人因为某人的生理缺陷而故意挖苦他,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埋汰”的行为。
在描述疲劳状态时,“埋汰”一词的使用场景和例子主要出现在情感讽刺和物品脏乱的情境中。例如,当某人过度劳累而显得憔悴时,可能会被形容为“精疲力倦”,这与“埋汰”一词的含义并不直接相关,但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上的“埋汰”。在东北三省,“埋汰”通常用来形容物品的脏乱或情感上的讽刺,如“都埋汰了,不能吃了”或“真埋汰啊!也不打扫打扫”,这些例子虽然没有直接描述疲劳,但可以类比理解为对身体态的“埋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