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伪造事实,诬告他人,必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2.他对我的指控纯属诬告,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
1. 无中生有地控告别人有犯罪行为。
引
1. 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
《汉书·宣帝纪》
2. 时洛阳人李弘恭坐诬告太尉长孙无忌,诏令不待时而斩决。
《旧唐书·于志宁传》
3. 禁诬告而刁讼未息,禁浮靡而侈僭如初。
明
《被论自陈不职疏》
海瑞
4. 保长又诬告炎发劫盗。
《林炎发入狱记》
萧乾
诬告是指捏造事实、伪造证据,故意陷害他人,以达到使无罪者受到刑事或惩戒处分的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违法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并对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造成破坏。诬告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虚构事实诬告、夸大事实诬告、歪曲事实诬告、无中生有诽谤以及恶意举报诬告。
诬告行为不仅限于口头指控,还包括书面举报、匿名信等多种形式。在法律上,诬告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故意捏造虚假事实或证据,并且使被诬告人临刑事或惩戒处分的危险。如果满足这些条件,诬告者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刑事处罚。
诬告行为不仅损害被诬告者的名誉和权益,还可能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信任的下降。因此,法律对诬告行为行了严厉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诬告罪在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存在一些异同。以下是对几个主要国家的法律规定进行的详细比较:
在美国,诬告罪(Perjury)主要涉及在法庭上作伪证或提供虚假证据的行为。根据《MANUAL FOR COURTS-MARTIAL》(2012年版),诬告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故意作伪证和提供虚假证据等。此外,美国法律还规定了对企图诬告罪的处罚,即过贿赂他人使他人犯下诬告罪的行为也构成犯罪。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必须就具体案件的所有要素做出认定,以支持诬告违反,并且对诬告为进行量刑加重可以有效地防止虚假陈述。
在英国,《1911年诬告法》第15条规定,如果一个人在司法程序中故意做出明知是假的陈述,则构成诬告罪,可判处7年徒刑、罚款或两者并罚。此外,根据1952年的《诬告法》,如果某人在口头或书面形式作证时,知道其陈述有重大虚假之处,则构成犯罪,并可能面临最高两年监禁或罚款的处罚。
意大利法律中,诬告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较为复杂。根据意大利法院的规定,只有当被指控者的无辜性被举报人有意识地否认时,举报人的故意才被排除。此外,意大利法律认为诬告罪不仅损害国家对司法公正的管理,也侵犯了被指控者的荣誉。
德国刑法典将诬告罪归类为侵犯国家权力的犯罪,与妨害司法的犯罪一起排列,而未将其与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一起排列。
韩国刑法中,如果被告人被判处死刑但实际只判处较轻的刑罚则该刑罚将被视为“诬告轻为重”,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惩罚。此外,如果被告人的亲属明知其无辜却替其诉讼,也属于“诬告”,应加重处罚。
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较为严格,只有在定情况下才可以起诉诬告罪,包括由检察官或总检察长指示,或由构成诬告罪司法庭的其他人员指示。除非通知检察官,否则不得起诉诬告罪。
总体来看,各国对诬告罪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诬告罪不仅侵犯了被指控者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国家的司法公正和权威。
区分诬告与合理指控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捏造事实和主观恶意。根据,诬告陷害为人明知自己告发的是其自己捏造的虚假违纪违法事实,主观上具有陷害他人的故意;而错告、检举失实的行为人则没有捏造虚假的违纪违法事实,告发的是其认为真实的违纪违法事实,主观上一般是出于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不具有陷害他人的故意。
进一步地,指出,如果告发者“捏造事实”去告发,这种“捏造的事实”很可能会作为司法机关认定犯罪事实的依据,而错误地追究“被告发者”的刑事责任,因此,应以诬告陷害罪论处。但如果告发者就案件事实造假(捏造他人的犯罪事实),或者明知是虚的事实而告发,表明其主观上有“恶意”,并且“事实”是可以作为认定犯罪的证据,会直接作为定案的依据,危害性非常大,应以犯罪论处。
因此,要区分诬告与合理指控,需要查明行为人告发的背景、原因、告发的事实来源、告发人与被告发人之间的关系等,准确判明上述两点。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陷害他人的故意,并且告发的内容是捏造的虚假事实,那么这种行为就构成了诬告。
诬告行为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将从重处罚。
民事责任:
如果诬告行为导致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害,诬告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纪律处分:
对于党员,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二条,制造、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治安管理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其他法律后果:
在实际案例中,诬告者通常面临的刑事处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有期徒刑或拘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3条的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也规定了类似的内容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留或罚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捏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并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者同样会受到拘留或罚款的处罚。
从重处罚: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将从重处罚。
其他法律规定的处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保护自己免受诬告的侵害是一项复杂且多方面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法律、心理和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保持冷静和理性:面对指控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不要表现出震惊或愤怒,因为这可能会让对方认为你情绪失控,从而进一步攻击你。
倾听并记录:仔倾听指控内容,并记录下对方所说的所有细节,包括日期、时间、地点和在场人员。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后续应对的依据。
避免自责或道歉:即使你认为自己有错,也应避免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自责或道歉。这可能会被视为承认错误,从而损害你的立场。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能,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来代表你。律师可以帮助你制定应对策略,并在法庭上为你辩护。
拒绝回答问题:如果你不确定如何回答某个问题,或者担心回答可能会使你陷入困境,可以选择拒绝回答。你可以简单地说:“我要咨询我的律师。”。
收集证据:尽可能收集所有我搜索到的资料,包括对话记录、照片、文件和约会记录等。我搜索到的资料可以在法庭上为你提供支持。
保护个人隐私: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公共平台上,避免分享过多个人信息。定期更改密码,禁用地理位置信息传输功能,以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了解诽谤和名誉权了解诽谤的定义及其对个人声誉的影响。如果有人在网络上诽谤你,可以私下与发帖人沟通要求删除或更正帖子内容,并向警方举报。
利用良好声誉:如果你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道德形象,可以在面对指控时强调这一点。过展示自己过去的贡献和遵守法律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保持警惕:警方和其他调查人员可能会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你的信息。保持警惕,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避免陷入他们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