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孩子非常淘气,没少让家长和老师烦心。
例句
1.航班一再延误,被耽搁了行程的旅客都很烦心。
1. 指心里的烦苦。
引
1. 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则烦心不可支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2. 像故事中的小织女,每一个女孩都曾住在星河之畔,她们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她们几曾烦心挂虑?
《羽衣》
张晓风
2. 指烦闷的心情。
引
1. 趁着明月清风,天空地静,真令人烦心顿释,万虑齐除。
《红楼梦》第七六回
3. 操心;费心。
引
1. 好妹妹,你到老太太那里只说我请安,身上略有点不好,不是什么大病,也不用老太太烦心的。
《红楼梦》第八三回
2. 我们不必为生活担心,我们也不为写作烦心。
《海伦的镜子》
丁玲
3. 他告诉东老爹,不要为他烦心。
《山洪》二二
吴组缃
“烦心”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 xīn”,通常用来描述心里感到烦躁、烦闷或操心的状态。这个词可以表示内心的烦苦、烦闷的心情,也可以指因某些事情费心、操心。例如,在《红楼梦》中,有描写到“烦心顿释,万虑齐除”的情景,表达了心情得到舒缓的状态。
此外,“烦心”还可以用于形容因琐事或困扰而感到烦恼的情况,比如邻居的吵闹、个人琐事的打扰等。在不同的语境中,“烦心”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总体上都指向一种内心的不安和困扰。
总结来说,“烦心”主要用来描述内心的烦躁、烦闷或因某些事情而费心的状态,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内心不安或困扰的词汇。
“烦心”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根据证据,”worry”一词的起源大约在1300年左右,源自古英语中的“wyrgan”,意为通过咬和摇晃喉咙来杀死或伤害某物,如狗或狼。
在不同文化中,烦心的表达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情感的表达上,还反映在对情绪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上。
从“Idioms of Distress”(痛苦习语)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对痛苦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倾向于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理上的痛苦,这种现象被称为“体化”(somatization)。具体表现为胃部不适、过度放屁、心悸和胸痛等症状。在一些亚洲群体中,更常见的是心血管和前庭症状,如头晕、眩晕和视力模糊。而在非洲和南亚,体化有时表现为手脚灼热或感觉头部有虫子爬行。
此外,抑郁症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日本,参与者在与地位较高的人在一起时会微笑以表达痛苦,但在独自一人时则表现出负面情绪。这表明文化背景影响了情绪表达的方式和时。
愤怒的处理方式同样受到文化的影响。在韩国,在一种独特的文化绑定综合征“hwa-byung”,这反映了文化差异对情绪调节和愤怒应对的影响。
在语言表达方面,中国台湾省普通话和北京普通话中的动词“烦”(fan)有不同的用法。中国台湾省普通话将“烦”视为施事动词,强调其心理用,而北京普通话则不如此严格。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对“烦”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此外,跨文化研究显示,非西方文化报告的身体症状比西方文化更多,这可能是因为非西方文化较少区分心身二元论,而倾向于将痛苦体化。
总体而言,不同文化对烦心的表达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具体的症状和表达方式上,还反映在对情绪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上。
缓解烦心情绪的有效方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运动释法:通过运动来消耗体能,达到消除烦躁的效果。例如,到操场跑步、打球或高歌一曲,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全身放松。
正念冥想:专注于当前体验的非评判性观察,有助于增强对情绪的觉察和理解,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正念训练已被证明能够减少焦虑、抑郁和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深呼吸可以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稳定情绪,放松身心。此外,渐进性肌肉松弛法、冥想练习和放松音乐等放松训练也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社交支持:找一位知心朋友交流、谈心,或者上网找一网友聊天,倾诉自己的心事,以起到逐渐消除烦躁的效果。
艺术创作:绘画、写作、音乐等,可以将情绪和压力转化为创意和艺术作品,达到情绪宣泄和心理减压的效果。
认知再评估:尝试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经历,这有助于培养同理心,并减少负面情绪。
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规律的锻炼、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都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烦心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据刘亚菲等人的研究,日常烦心事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日常烦心事与心境有交互作用,导致52.9%的躯体亚健康可归因于这种交互作用。此外,高素华指出,大学生由于激烈的学习竞争、个人对学业的高目标要求、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对未来的担忧以及人际关系的困扰等因素,也会成为日常烦心事的来源,对心理健康带来威胁。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心理压力事件(如COVID-19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影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包括焦虑、抑郁和压力水平的增加。这些研究强调了在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压力时,心理状态的变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此外,情绪障碍与身体疾病之间也存在关联。例如,在老年人中,情绪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反复头痛、癫痫等疾病相关,而焦虑障碍则与甲状腺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显著相关。这表明心理状态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通过心理躯体障碍影响身体健康。
总体而言,烦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涉及多个层面。日常烦心事可以通过心理状态的交互作用影响身体健康,而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障碍也可能导致身体疾病的增加。
在现代汉语中,“烦”字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历史文献来看,“烦”最初多表示发烧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因某事而产生的不安、躁动或苦闷的情绪。例如,期末考试、考证等大型事件常常让人感到烦躁,人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种情绪。
此外,“烦”字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也更加多样化。它不仅可以用作形容词来描述情绪状态,还可以作为名词和动词使用。例如,“心烦意乱”、“要言不烦”等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同时,“烦”还可以用于敬辞形式,表示请、托的含义,如“烦劳”。
在具体语境中,“烦”字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表达愤怒或不悦时,“气”和“烦”虽然都有类似的意思,但它们的使用场景和语境不同。例如,“我现在很忙,你别烦我了”和“天天下雨,烦人”中的“烦”更多地表达了对某种情况的不满或厌烦。
现代汉语中“烦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其语境涵盖了情绪表达、日常交流以及敬辞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