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考订的意思

kǎo dìng

考订

拼音kǎo dìng

1.考订常用意思: 考查订正。

词性动词
近义词 订正 , 校正 , 校订 , 校对 , 校阅
例词加以考订

例句 1.这本古籍经由专家学者详加考订,错误之处都已改正。
2.你需要根据原始资料,认真考订这些数据。

考订引证解释

1. 考核订正。

1. 将有天下之事,未尝不先于谋。故考订卿士之议,参酌庶人之言,所以谋之于明也。 宋 《谋主》 秦观
2. 拜曲阜林庙,且因以考订其谱谍,而收其所未续者。 元 《孔氏谱序》 揭
3. 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清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沈复
4. 昔阳湖孙氏,分著述与考据为二:以考订经史者为考据,抒写性灵者为著作。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 刘师培

2. 考据订正。

1. 其源委、授受、岁月考订,邈不可求。 宋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 周密
2. 比有岱宗之游,过聂君山居,乃索其书读之。其考订古今,皆详核可喜。 清 《〈泰山道里记〉序》 姚鼐


考订是什么意思

“考订”一词的含义主要是指通过研究和检查来修正和校对文字、文献或资料。其核心在于对文资料进行考证和订正,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宋代秦观的《谋主》,并在后世的文献中多次被引用,如元代揭傒斯、清沈复等人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在现代汉语中,“考订”常用于描述对文献、资料的校对和修订,以及对学作品的校对和修订。此外,“考订”也与“校订”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涉及对文字或资料的修正和核对。

“考订”的拼音为kǎo dìng,注音为ㄎㄠˇ ㄉㄧㄥˋ,其基本字义包括“考核订正”和“考据订正”,即通对资料的深入研究和核实来进行修正。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考订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虽然有几篇文献提到了考订的相关内容,但这些文献主要集中在考订的定义、方法和应用上,并没有详细描述考订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

例如, 提到了考订的定义和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但没有涉及其历史发展。 和 提到了考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同样没有详细描述其历史演变。 和 提到了考订在档案学和汉学中的应用,但也没有具体的历史发展描述。 和 提到了考订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应用,但也没有详细的历史演变过程。 和 提到了清代朴学和考据学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清代的学术迁上,没有全面的历史发展描述。

因此,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考订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

考订校订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具体区别和联系?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直接回答“考订与校订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具体区别和联系”的问题。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校订”和“订正”、“订证”等词语的解释和使用场景上,而没有直接涉及“考订”这一概念。

然而,我们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推断出一些与“校订”相关的概念和应用,从而间接回答问题。

  1. 校订的定义和应用
  2. 校订是指对文稿或书籍进行校正、修订的过程,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完善性。这一过程通常在文章或书籍完成后进行,主要关注拼写、语法、标点等方面的错误。
  3. 校订不仅适用于业出版,也广泛应用于个人写作中,帮助作者修订和改进文章。

  4. 考订的定义和应用

  5. 考订通常指的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庄子汇校考订》一书通过逐字反复校勘和研究考订,提供了详尽的校勘记,以保证本的精确可信。
  6. 考订不仅涉及文字的校正,还包括对文本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7. 校订与考订的区别

  8. 校订更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细节错误的修正,而考订则更注重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研究和考证。
  9. 校订通常在文章或书籍完成后进行,是对已完成作品的最后审查和修正;而考订则可能在写作过程中完成后进行,是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研究和考证。

  10. 校订与考订的联系

  11. 校订和考订都是为了提高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例如,在《庄子汇校考订》一书中,作者通过校订和考订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文本的精确可信。
  12. 在实际应用中,校订可以作为考订的基础,通过校正文字错误为深入研究和考证提供准确的文本基础;而考订则可以为校订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确保校订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现代学术研究中,考订方法有哪些新的发展或改进?

在现代学术研究中,考订方法有了一些的发展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子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在考订方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中国台湾省学者黄一农提出的“e考据”研究方法,强调电子技术对史学研究的影响。通过大量前人未知、未见的新材料,利用电子术进行文献的修复与整理,从而得出新的研究结论。

  2. 考古学的结合:考证方法在考古学中的运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考古学家利用出土资料,特别是带有文字的出土资料,进行考证性研究。这种方法不有助于理解古代文献,还能揭示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名物、地理等方面的信息。例如,杨之水先生的《诗经名物新证》系列论文,充分展现考证方法与文物考古资料有机结合的学术能量。

  3. 跨学科的融合:现代考订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献、历史学等领域,而是与其他学科如地理学、历算学、目录学等相结合。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使得考订方法更加全面和深入,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史料进行分析和验证。

  4. 实证方法的引入:现代考订方法更加注重实证,强调通过实际证据来验历史事实的真实性。这种方法与西方历史语言学派的兰克学派相通,主张广泛搜集原手史料,对材料进行审查,注意其真实性。

  5. 逻辑与实证方法的结合:严复将逻辑的方法与实证的方法引入中国学术研究,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强调在提出问题后,通过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如何区分考订、校订和考证这三个概念?

我们可以区分“考订”、“校订”和“考”这三个概念:

  1. 考订
  2. 定义:考订是指通过考核、辨证和订正的方式对文献资料进行处理。它不仅包括对资料的校对和校正,还包括对资料的考证和验证。
  3. 用途:考订主要用于学术研究中,通过对资料的真伪、异同进行别和订正,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例子:宋秦观《谋主》中提到“考订卿士之议,参酌庶人之言”,元揭傒斯《孔氏谱序》中提到“考订其谱谍,而收其所未续者”。

  5. 校订

  6. 定义:校订主要是指对书籍内容进行校对和修订。它侧重于文字的改正和错误的修正。
  7. 用途:校订通常于出版和编辑过程中,确保书籍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8. 例子:在现代出版物中,校订员会比照原稿,行对行、字对字地行校对,确保没有错误。

  9. 考证

  10. 定义:考证是指根据资料来考、证实和说明文献或历史问题。它侧重于依据资料、文献、记录等材料去证明某个观点或事实的真实性。
  11. 用途:考证广泛应用于历史研究、文献研究等领域,通过我搜索到的资料和证明来支持某个论点或结论。
  12. 例子:朱熹在《答孙季和》信中提到“读书玩理外,考证又是一种工夫”,郑樵在《宋史·郑樵传》中也提到“好为考证伦类之学”。

总结:- 考订:综合了校对、校正和考证,侧重于通过考核和订正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校订:主要指对书籍内容进行校对和修订,侧重于文字的改正。- 考证:侧重于依据资料行考核、证实和说明,侧重于我搜索到的资料和证明。

考订在不同学科领域(如历史学、文学、考古学)的应用案例有哪些?

考订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案例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历史
  2. 红崖天书的破译:清朝道咸以降,考据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古迹文物的考订已从简单的书证向考古实物方面发展。考学被运用到红崖天书的破译上,使得伏案故纸堆中的考订增添了结合实践的活力。
  3. 历史事件的考证:考据学在历史研究中用于纠正史籍记载的错误,如三国蜀的史学家谯周撰《古史考》二十五篇,纠正《史记》之谬误;东晋史家孙盛《异同评》,订正史事年代,纠史籍记载之误。
  4. 校勘学的应用:考据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体现在校勘学的应用上,如《吕氏春秋》记载孔门弟子卜子夏订史的故事,体现了史料校勘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5. 文学

  6. 本批评: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本事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考订史料来揭示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动机。然而,这种方法也受到批评,认为其未能解决真正的学问题。
  7. 古典考据与现代文学研究:考据学在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对基督教和圣经的考证等。这些方法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8. 考古学

  9. 考古实物的考订:考据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考古实物的考订上,通过实物证据来验证和补充文献记载。例如,清朝道咸以,考据学的发展使得对古迹文物的考订从简单的书证向考古实物方面发展。

  10. 语言文字研究

  11. 汉字起源与演变:考据学在语言文字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探讨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方言俗语的整理与研究、经典文献语言风格的分析等。
  12. 训诂方法:清代学者继承汉代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用于古籍的整理和语言文字的研究,形成了所谓的“朴学”。

  13. 艺术领

  14. 书法、绘画、古典音乐:考据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包括提供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推动艺术鉴赏与传承。例如,在书法、绘画、古典音乐等领域,考据学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