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性格十分乖僻,从不愿意与人交往。
2.她是个性情乖僻、喜欢独来独往的人。
1. 反常;怪僻。
引
1. 偃不自安,遂发心悸病,意虑乖僻,上表解职,告医不仕。
《宋书·何偃传》
2. 夫子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习其讹谬,凡所编次,不加刊改者矣。
唐
《史通·惑经》
刘知
3. 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
《红楼梦》第九十回
4. 她成了一个性情乖僻的老处女。
《和读者谈〈家〉》
巴金
“乖僻”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用来形容性格或行为上的怪异、偏执或不合常规。其拼音为guāi pì,字面意思是由“乖”和“僻”两个字组成,其中“乖”意为离经叛道、不顺,而“僻”意为偏离正常、独特怪异。
历史上,“乖僻”一词最早见于《宋书·何偃传》,描述了何偃因性格乖僻而被解职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如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用“乖僻”来形容人物性格的古怪和孤僻。
在现代语境中,“乖僻”常用于形容那些性情古怪、难以相处的人,或者指行为上与常人不同的人。例如,巴在《和读者谈<家>》中描述了一个性情乖僻的老处女,这表明“乖僻”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此外,“乖僻”还可以象征一些负面特质,如固执、暴躁、贪婪等。在实际应用中,乖僻的人可能表现出难以相处、难以理解的行为,甚至在年老仍保持这种性格。
“乖僻”一词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于异常行为的观察和评价,还体现了其在不同历史和文背景下的丰富内涵和使用场景。
“乖僻”一词在不同朝代的文献中有着不同的使用和含义。
最早见于《宋书·何偃传》 :在这一文献中,“乖僻”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因性格乖张偏执而被解职的故事。
唐代文献中的应用:在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惑经》中,“乖僻”同样用于形容人物性格的独特之处,这表明该词在唐代已经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
清代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使用了“乖僻”一词,用来描绘人物性格的特殊性,有时带有贬义色彩。
现代文学中的引用:巴金在《和读者谈<家>》中使用了“乖僻”一词来形容一个性情乖僻的老处女,进一步说明了这一词汇在现代文学中的延续使用。
乖僻性格特征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一种较为独特且不常见的性格类型,通常表现为对常规社会规范和行为的偏离。这种性格征在心理学中有多种分类和解释。
根据《红楼梦》中的描述,乖僻性格特征表现为“性格怪僻,不讲情理”,形容人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这种性格的人往往行为偏僻,难以与他人正常交往,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乖僻性格可能与孤僻性格有关。孤僻性格的人通常表现出独来独往、对他人有厌烦和戒备心理缺乏热情和活力。这种性格特征多由后天环境因素导致,如幼年的创伤经验或交往中的挫折。孤僻者在社交中可能感到失落、自尊心受伤,形成自我孤立。
此外,乖僻性格还可以被归类为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这种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情感平淡、动机不足、孤僻突出,并且表现出各种古怪的想法和行为。这类人对巫术、迷信、神剑侠、“特异功能”以及似是而非的“哲学”特别感兴趣,常常有异乎寻常的体验和知觉。
乖僻性格特征在心理学上可以释为一种偏离常规的社会行为和思维模式,可能与孤僻性格或分裂型人格障碍相关。
在现代汉语中,“乖僻”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乖”字的含义历了从贬义到褒义的转变,并且其用法也更加多样化。
“乖”字在古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人的古怪不和、奸猾无赖、处事谬误或忤不顺等含义。然而,在现代汉语中,“乖”字的含义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顺从、听话等褒义特质。例如,“乖孩子”、“乖觉”等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表示孩子乖巧、听话。
此外,“乖”字在现代汉语中的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口语对话中频繁出现。例如,家长常常用“乖”来安慰或表扬孩子,如“你真乖哦”。这种用法不仅限于家庭内部,还扩展到了儿歌和其他文化娱乐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乖”字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乖”字仍保留了其原有的贬义,如“乖僻”表示孤立无援的状态。然而,这种用法相对较少见,且常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
“乖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其原始的贬义逐渐被削弱,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使用频率,特别是在描述性格特征时。
区分乖僻与正常性格差异的心理学标准主要涉及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上的表现。根据心理学研究,乖僻性格通常表现为与常规社会标准相悖的独立、自由、坚定和执着的特点。这类人往往不愿意受传统规范束缚,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方表达自我,并且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
具体来说,乖僻性格的人可能表现出以下特征:
思想古怪:他们有各式各样的古怪想法,对巫术、迷信、神仙剑侠、“特异功能”以及似是而非的“哲学”似乎特别感兴趣。
情感平淡:这类人一般性和持续的情感平淡,动机不足,孤僻是突出的,没有亲密的朋友,对批评和表扬无动于衷。
行为独立:他们独立自主,自信自立,坦率直言,个性鲜明,爱好多样,抗拒约束。
社交障碍:由于不合群、缺乏信仰和责任感,乖僻性格者容易出现社交障碍和敏感固执的个性。
相比之下,正常性格则表现为较为稳定和适应社会规范的行为模式。例如,外向型人格通常活泼开朗、活力十足,而内向型人格则相对孤独和保守。正常性格的人在社交中通常能够较好地与他人相处,情感表达较为丰富且稳定。
总结来说,乖僻与正常性格的主要区别在于个体是否能够适应社会规范以及其行为、思维和情感是否与常规标准一致。
乖僻性格的人在社会互动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乖僻性格的人往往表现为内向、不善沟通、缺乏社交技巧和敏感胆怯。这些特点可能源于家庭原因、社交挫折或天生性格内向。在社交场合中,他们可能感到不舒服或焦虑,难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此外,过度的内向思考可能导致过度分析和钻牛角尖,这可能导致焦或决策困难。
在职场中,过于沉默寡言会给人留下不积极、不主动的印象,最终可能导致被解雇的命运。社会的主流倾向于选择那些外向、洒脱的人,而回避和内敛的人在事业和人生中可能会处于不利地位。孤僻的人由于不擅长交和表达,人际关系较弱,这使得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孤僻的人容易得罪人,不合群,这也是他们难以在社会中立足的原因之一。
然而,乖僻性格的人也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专注力和创造力,能够在独处中发挥潜力与创新能力。他们应该认识到,他们的性格并不是一种劣势,而是一种独特的优势。为了克服社交障碍,乖僻性格的人要学习如何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与他人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乖僻性格的人在社会互动中面临的挑战包括社交困难、度内省、情感表达困难和适应变化较慢。然而,通过设定明确目标、学习放松技巧和寻求外部观点,他们可以逐步克服这些挑战。此外,乖僻性格的人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主动尝试社交活动和加入社交团体或组织来拓宽视野,对抗孤独,降低社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