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耿介的意思

gěng jiè

耿介

拼音gěng jiè

1.耿介常用意思: 正直不阿。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正派 , 正直 , 方正 , 刚直 , 梗直 , 刚正
反义词 腐败
例词性情耿介
例词耿介之士

例句 1.他为人耿介,通常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不隐瞒。

耿介引证解释

1. 光大圣明。

1.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楚辞·离骚》
2. 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 南朝 梁 《文心雕龙·辨骚》 刘勰
3. 桓文以一匡纪功,尧舜以耿介称圣。 《魏武帝颂》 章炳麟

2. 正直不阿,廉洁自持。

1. 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楚辞·九辩》
2. 以辨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 汉 《士不遇赋》 董仲舒
3. 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 南朝 齐 《北山移文》 孔稚
4. 胄耿介孝友,好学多著述,立朝有执持,为岭南人士之冠。 《明史·唐胄传》
5. 我本来也是痛恨军阀,耿介不苟的人,为什么要找军阀走狗郭团长呢?难道吃穿要紧,人格就不要紧吗?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九章 李六如

3. 高耸突兀貌。

1. 复道耿介而连云,阿阁穹窿而仰汉。 南朝 梁 《七召·宫室》 何逊
2. 吞若云梦者八九,长剑耿介倚天外。 宋 《和关彦远秋风吹我衣》 晁补之
3. 四面绝梯磴,千翠环耿介。 清 《天台纪游》诗之三 魏源

4. 原指明亮的甲胄。引申为雄武。

1.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楚辞·九辩》
2. 少年负壮气,耿介立冲冠。 南朝 梁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琊城》诗 徐悱
3. 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 唐 《将军行》 刘希夷

5. 心中不安。

1. 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于华省。 晋 《秋兴赋》 潘岳
2. 良人久徭役,耿介终昏旦。 南朝 宋 《代青青河畔草》诗 刘铄
3. 既内怀耿介,便觉晷刻难推。 《南齐书·褚渊传》


耿介是什么意思

“耿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gěng jiè,意指正直不阿、光明正大,与流俗不同。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楚辞·离骚》中,后在《文心雕龙·辨骚》、《魏武帝颂》等文献中均有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耿介”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表示他的行为举止正派,不屈从于权势和贪婪。

“耿介”一词的多重含义包括光大圣明、正直不阿、廉洁自持、高耸突兀貌,以及心中不安的状态。例如,在《楚辞·九辩》中,屈原用“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来描述一种坚定不随波逐流的品质。

此外,“耿介”还被用来形容人的品格,如《明史·唐胄传》中描述唐胄为“耿介孝友”,以及李六如在《六十年的变迁》中表达的耿介不苟的人格追求。在古代文献中,“耿介”也常用于形容刚勇、忠诚或有骨气的人。

成语“耿介之士”出自战国时期韩非的《韩非子·五蠹》,意思是正直的人,不同于流俗。这个成语通常作主语或宾语,用于形容正直的人。

“耿介”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丰富的含义,既可指正直、正义,也可形容高耸、雄武,甚至表达内心的不安。它在古代文学和现代语言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用来赞美那些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的人。

“耿介”一在《楚辞·离骚》中的具体使用和含义是什么?

在《楚辞·离骚》中,“耿介”一词的使用和含义主要体现在对尧舜的赞美上。屈原在诗中写道:“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这里的“耿介”被用来形容尧舜的光明磊落和正直不阿的品质。王逸注释中提到,“耿,光也。介,大也”,这表明“耿介”在这里指的是光明正大和伟大。

此外,“耿介”还被用来形容屈原自己的政治品格和道德操守,如在《悲回风》中提到“言己能守耿介之眇节”,这也反映了屈原追求高尚品德的决心。

“耿介”在古代文献中如何被用来形容刚勇、忠诚或有骨气的人?

在古代文献中,“耿介”一词常来形容刚勇、忠诚或有骨气的人。例如,在钱氏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耿介,正直而有骨气” 这里的“耿介”被解释为正直而有骨气,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财物时的清廉和正直。

此外,《澄碧堂》一书中也提到:“有骨气,刚正不阿:耿介。” 这里同样强调了“耿介”的含义是刚正不阿,有骨气而在《时耿的寓意含义》一文中,也指出“耿介”意味着有骨气,刚正不阿。

成语“耿介之士”在韩非的《韩非子·五蠹》中是如何描述正直之人的?

在韩非的《韩非子·五蠹》中,成语“耿介之士”描述了正直之人的形象。韩非在文中提到:“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这里的“耿介”意为正直、不同于流俗,强调的是人的品格和品质。因此,“耿介之士”指的是那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守正不阿的人。

韩非通过这段话表达了对正直之人的重视,认为如果君不能去除那些危害国家的蛀虫,而忽视培养耿介之士,那么即使国家面临灭亡和朝代的覆灭,也不应感到奇怪。

在现代汉语中,“耿介”一词有哪些新的含义或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耿介”一词的含义和用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直与高洁:根据《楚辞》中的解释,“耿介”象征着光大圣明,代表遵循天地之道、举贤任能的正直与智慧。它还被用来形容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质,如《楚辞·九辩》中所言,耿介者执节守度,不枉倾。

  2. 雄武形态:耿介也被用来形容高耸突兀的形态,如南朝梁何逊《七召·宫室》中的描述。此外,原指明亮的甲冑,后引申为雄武之意,如《楚辞·九辩》中对负左右之耿介的描述。

  3. 内心状态:耿介还象征心中不安的状态,如晋潘岳《秋兴赋》中的“宵耿介而不寐”。

  4. 刚直与骨气:在现代汉语中,“耿介”常用于形容人有骨气、刚正不阿、正直和积极向上,寓意途光明。例如,在取名时,“耿”字寓意吉祥,但需注意五行属性、韵母和声调的搭配,以及避免与先祖长辈同字。

  5. 文化内涵:在文化印象上,“耿”字被赋予了88%的正面评价,五行属性为火,寓意吉祥,但并非常用字。在姓名学中,“耿”字象征着直、忠厚和善良,寓意着刚正不阿、积极向上和光明的未来。

“耿介”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表达有哪些?

“耿介”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似表达主要体现在其核心含义上,即正直、刚毅不屈、光明正大等特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楚辞·离骚》 中提到:“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这里的“耿介”指的是光明正大、遵道而行的品质。

  2. 唐·韩愈《南山诗》 中写道:“参差相叠重重,刚耿陵宇宙。”这里的“刚耿”即为“耿介”,表示刚直不阿、坚定不移的品质。

  3. 《韩非子·五蠹》 中提到:“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这里的“耿介之士”指的是刚直不阿、有骨气的人。

  4. 《诗·邶风·柏舟》 中提到:“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这里的“耿耿”形容心中不安、烦躁的样子,与“耿介”的刚直不阿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内心的坚定和不安。

  5. 《儒林外史》 中描述余大先生得两脸紫涨,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这里的“耿”形容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红筋暴露的样子,虽然与“耿介”的正直不阿不同,但都体现了刚强和坚定的特质。

  6. 《楚辞·屈原·远游》 中提到:“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这里的“耿耿”形容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与“耿介”的正直不阿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内心的坚定和不安。

  7. 《国语·晋语三》 中提到:“若入,伯诸侯以见天子,其光耿于民矣。”这里的“光耿”形容光明正大、照耀四方的品质。

  8. 《梁书·卷二七·殷钧传》 中提到:“知比诸德,哀顿为过,又所进殆无一溢,甚以酸耿。”这里的“酸耿”形容悲伤、凄怆的样子,与“耿介”的直不阿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内心的坚定和不安。

  9. 《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中提到:“耿饼”是一种小而厚的柿饼,因产于山东荷泽县耿庄而得名,这里的“耿”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