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起案件中有多名嫌疑人同谋作案。
例句
1.他被抓获后,主动向警方供出同谋。
1. 共谋;一同谋划。
引
1. 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逼,诉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
《左传·襄公二十年》
2. 〔夏侯敦〕曰:“何知贡不与吕布同谋,而轻欲见之。”
《后汉书·荀彧传》
3. 今群臣半是里、丕之党,若郑父有谋,必更有同谋之人。
《东周列国志》第二九回
4. 当时杨衢云仍在横滨教书度日,此次的事,本来不敢与他同谋。
《兴中会革命史要》十一
陈少白
2. 指参与谋划的人。
引
1. 毅兄迈先在京师,事未发数日,高祖遣同谋周安穆报之,使为内应。
《宋书·武帝纪上》
2. 拘君至,诘同谋,鞭挞炮烙,备极惨酷。
清
《鸥陂渔话·张炳垣传》
叶廷
3. 你不要管,我不做你的同谋。
《王昭君》第三幕
曹禺
3. 同时营求。
引
1. 喟余独兴叹,才命不同谋。
唐
《驽骥》诗
韩愈
拼音:tóng móu
词性:名词/动词
解释:
(名词)指共同参与策划或实施某种行动(通常指非法或不正当的行为)的人。
(动词)指与他人共同策划或实施某种行动(通常指非法或不正当的行为)。
例句:
他们被指控为这起案件的同谋。
他们同谋策划了一场骗局。
近义词:共犯、合谋
反义词:无
同谋通常指在某种非法或不道德活动中,与他人共同策划或参与的行为。在法律上,同谋涉及两人或更多人共同策划并实施犯罪活动。同谋者通常被视为对犯罪行为负有共同责任,即使他们并未直接参与犯罪的执行。
在法律上,同谋和共犯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在犯罪中的角色和行为方式:
同谋:同谋指的是在犯罪发生之前,两个或更多人共同策划或商议实施犯罪行为。同谋者可能并不直接参与犯罪的实际执行,但他们通过事先的策划为犯罪提供了支持或指导。同谋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犯罪,即使最终犯罪未实际发生,同谋者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共犯:共犯则是指在犯罪实施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参与犯罪行为的人。共犯可以是主犯(直接实施犯罪的人)或从犯(协助或支持主犯的人)。共犯的法律责任通常与他们实际参与犯罪的程度相关。
总结来说,同谋强调的是犯罪前的策划和商议,而共犯强调的是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参与。两者的法律责任和认定标准有所不同。
历史上著名的同谋案例包括:
刺杀凯撒(公元前44年):罗马元老院的一群议员,包括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密谋刺杀罗马独裁者尤利乌斯·凯撒,最终在元老院会议上成功实施。
火药阴谋(1605年):英国的盖伊·福克斯等人策划在国会大厦引爆炸药,企图刺杀英王詹姆斯一世和议会成员,但阴谋被发现,福克斯被逮捕并处决。
林肯刺杀案(1865年):约翰·威尔克斯·布斯与其他同谋者策划并成功刺杀了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布斯在逃亡中被击毙。
刺杀斐迪南大公(1914年):波斯尼亚的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与“黑手党”组织密谋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些案例展示了同谋在历史上对重大事件的深远影响。
同谋行为在法律上的惩罚取决于具体的行为性质和涉及的罪行。一般而言,同谋行为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法律后果:
刑事处罚:如果同谋行为涉及犯罪活动,参与者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包括监禁、罚款或两者并罚。例如,同谋进行欺诈、盗窃或谋杀等严重罪行,可能会被判处长期监禁。
民事责任:在某些情况下,同谋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赔偿,特别是如果该行为对他人造成了经济损失或伤害。受害者可能会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行政处分:在职业或商业环境中,参与同谋行为的个人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如吊销执照、禁止从事特定职业或行业等。
信誉损失:同谋行为还会导致个人或企业的信誉受损,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或商业机会。
具体的惩罚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识别和防范同谋行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
识别同谋行为:
异常交易模式:注意频繁的异常交易,如短时间内大量买入或卖出同一资产。
信息泄露:警惕内部信息被不当使用或泄露,特别是在敏感时期。
关联方交易:检查是否存在关联方之间的异常交易或利益输送。
员工行为异常:留意员工是否有异常行为,如频繁接触竞争对手或泄露公司机密。
防范措施: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交易和信息处理的透明性和合规性。
培训和意识提升:定期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提高他们对同谋行为的识别和防范意识。
监控和审计:实施实时监控和定期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违规行为。
举报机制:建立匿名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举报可疑行为,并确保举报人的安全。
法律和合规支持:
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所有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法律风险。
寻求专业建议:在复杂情况下,寻求法律和合规专家的建议,确保采取的措施合法有效。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识别和防范同谋行为,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