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与世间万物相比,人的一生竟显得如此短暂和渺小。
2.地球像蔚蓝的大海,渺小的我们像汇入大海的一颗水滴。
1. 藐小;微小。
引
1. 宇宙之中,万美毕具,人灵渺小,不能发其蕴。
清
《广阳杂记》卷二
刘献廷
2. 造橱立柜……“尝有制体极大而所容尠,反不若渺小其形而宽大其腹,有事半功倍之势者。”
清
《闲情偶寄·器玩·制度》
李渔
3. 人生天地间,与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来一较量,实在是太渺小太可怜了。
《郁达夫游记·感伤的行旅》
2. 矮小。
引
1. 士绅短小者,如予所识泰和郭司马青螺子章、余姚孙刑部俟居如法、常熟瞿都运洞观汝稷,皆渺小丈夫,貌类侏儒,然均为一时名硕,羽仪当世。
明
《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伟状》
沈德符
3. 指人格卑鄙。
引
1. 所举三凶,诚如尊说,惟杨村人太渺小,其特长在无耻。
《书信集·致杨霁云》
鲁迅
2. 那本来渺小而愿装出伟大的样子的军人们,每逢作一件事,无论是多么小的事,都要有点戏剧性,好把屁大的事弄得有声有色。
《四世同堂》五一
老舍
“渺小”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首先,它通常用来形容常微小或无关紧要的事物,常用于描述同类事物中相对卑贱或微不足道的个体或情况。例如,在巨人身边我们显得渺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此外,“渺小”也可以指人格上的卑鄙或微不足道,如鲁迅在《书信·致杨霁云》中提到的“杨邨人太渺小,其特长在无耻”。这种用法强调了个体在道德或精神层面的不足。
在文学和哲学中,“渺小”常用来表达人类在宇宙、时间尺度上的微不足道感。例如,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无限的时间,人类显得非常渺。这种感受不仅限于物理层面,还涉及精神和思想的层面,如在面对宏大的叙事或伟大的作品时,个人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
“渺小”一词的反义词包括伟大、巨大、庞大等,而其近义词则有微小、细小、藐小等。在使用中,“渺小”常用于批评那些自视甚高却无影响力的人,或者用来表达谦虚的态度。
“渺小”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描述事物的物理尺寸或重要性,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道德品质。通过理解这些不同的用法,可以帮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这一词汇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渺小”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的最早出现和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韩非子》中,韩非子“渺小”形容只顾扩张领土而忽视内部治理的国君,强调国家强大在于内外兼修。然而,关于“渺小”一词的具体起源和早期使用情况,搜索结果中并未提供更详细的证据。
在后续的发展中,“渺小”一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形容事物或人非常微小、微不足道的情境中。例如,在《东周列国志》中,“渺小”被用来描述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地位;在《前赤壁赋》中,苏轼用“沧海粟”比喻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在《庄子 秋水》中,庄子用“太仓一粟”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这些例子表明,“渺小”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经历了从具体描述到抽象比喻的演变过程,逐渐成为形容微小、微不足道的常用汇。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渺小”这一概念被广泛用来表达人类在宇宙或时间尺度上的微不足道感。这种表达方式通常通过科学常识、太空旅行体验、历史长河的对比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来实现。
例如,一些文章通过介绍科学常识,如地球与太阳、银河系、宇宙的对比,展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这些描述不仅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宇宙的浩瀚,还呼吁读者珍惜时间,探索宇的奥秘,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
此外,太空旅行和“暗淡蓝点”照片等例子也被用来展现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微不道。宇航员和科学家在太空中体验到的孤独、恐惧和悲伤,以及对死亡的深刻感知,都反映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文章引用了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的话,将地球比作“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
还有文章通过列举描述人类在宇宙中渺小的句子,强调了人类在宇宙浩瀚中的微不足道。这些句子从不同视角和情境出发,表达了人类在广阔世界中的相对地位,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力感。
值得注意是,科幻小说中也常常传达一种意境——人类在宇宙的宏大中显得如此渺小。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科小说中的科技成分不再令读者感到神秘,读者想象力的边界也延伸得更加辽远。
总之,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渺小”这一概念被用来表达人类在宇宙或时间尺度上的微不足道感,通过科学常识、太空旅行体验、历史长河的对比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鲁迅在《书信集·致杨霁云》中提到的“杨邨人太渺小,其特长在无耻”,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评价标准是重视人格的高尚与德的纯洁。在鲁迅的语境中,“渺小”不仅仅指物理上的微小或无关紧要,更深层地指的是人格上的卑鄙和道德上的低下。鲁迅通过这句话,批判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人的道德败坏和人格低下,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鲁迅的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评价标准,即重视人格的高尚与道德的纯洁,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成功或成就。
在探讨“渺小”一词的反义词和近义词时,我们可以发现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使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差异:
其他资料也提到了类似的近义词,如“渺茫”、“飘渺”等。
英语中的近义词:
在英语中,“渺小”的近义词可能包括“trivial”(微不足道)、“inconsequential”(无关紧要)等,这些词汇强调事物的微小或无关紧要的程度。
德语和法语中的近义词:
这些词汇描述了事物在尺寸、规模、程度、范围或标准上的大、宏大、广阔或雄伟。
英语中的反义词:
在英语中,“渺小”的反义词可能包括“enormous”(巨大的)、“massive”(庞大的)、“vast”(广阔的)等,这些词汇强调事物的庞大或重要性。
德语和法语中的反义词: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基本概念相似,但具体词汇的选择和使场景可能因文化背景而异。例如,汉语中的“渺小”常用于形容个人力量或生命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而英语中的“trivial”则更多用于描述事物的无关紧要程度。
哲学领域,“渺小”概念被用来探讨人类存在意义和宇宙观的方式多种多样。首先,从宏观视角来看,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确实显得微不足道。例如,文章指出,宇宙的起源是一个极小的点在138亿年前的爆炸,产生了时间、空间和万物,而地球只是宇宙中渺小的一部分。这种认识促使我们意识到自身的微不足道,但同时也激发了对宇宙的敬畏,促使我们超越个体界限,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此外,文章还提到,尽管人类在宇宙中显得渺小,但正是这种渺小赋予了我们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哲学与科学的交汇我们不断追寻着宇宙的真理,探讨着存在的意义,展现了人类智慧的伟大力量。这表明,即使在面对宇宙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时,人类仍然可以通过探索未知来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的实现。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人类的渺小感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文章指出,在不同的参照系下,什么被视为渺小会因人而异。从宇宙、地球、人体到个人,渺小与广阔、强大、自由等概念相互交织。这意味着,面对渺小,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寻找自我价值,认识到自己也是渺小中的一员,从而以乐天安命的态度面对生活。
“渺小”概念在哲学领域被用来探讨人类存在意义和宇宙观的方式包括:通过宏观视角认识到自身的微不足道,激发对宇宙的敬畏和对生意义的思考;通过探索未知来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的实现;以及通过平常心去面对渺小,寻找自我价值和乐天安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