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决定改削一部分啰嗦词语来提高写作质量,使文章看起来更简洁。
1. 删改。
引
1. 近秘书监颜师古博考经籍,注解《汉书》,已正其非,今随而改削云。
《南史·齐纪上论》
2. 诸子纳其父行实与淑(李淑),求神道碑文。淑怨尧佐素不荐引,虽纳其润赂,文有讥薄之意。陈(陈尧佐)子哀诉求为改削,终不从。
宋
《儒林公议》卷下
田况
3. 梦瑶道:“学生又想得一对,待学生一并写出,求先生改削。”
《三分梦全传》第四回
4. 《论坛》诌了两篇,今寄上。如有不妥之处,请编辑先生改削。
《书信集·致黄源》
鲁迅
“改削”一词在汉语中读作gǎi xuē,意为删改。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南史·齐上论》,指的是秘书监颜师古对经籍进行注解时,对原文进行删改。此外,“改削”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次出现,如《儒林公议》、《红楼梦和鲁迅的《书信集》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些证据提到“改削”可能涉其他含义,例如用斧头削,但这种解释并不常见且与主流解释不符。因此,根据大多数文献,“改削”主要指删改文字或内容。
《南史·齐纪上论》中的改削具体应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南齐书》的删减和增补上。萧子显在为其父豫章王嶷作传时,文辞繁冗,而《南史》在修订过程中对《南齐书》进行了大量删削,同时也在删减的同时增补了一些史事。
具体来说,《南史》在萧嶷的传记末尾增补了两件离奇的事情:一是萧嶷去世后,其幽灵出现在沈文季面前,述自己未应便死,并指责皇太子用药害死他;二是萧嶷的幽灵再次出现,指示直兵补种橘树。这些内容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南史》在史书中融入了小说家气质和神怪记载的特点。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问题。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中的倒装句(Inversion)、重复音节(Alliteration)、扭曲(Distortion)和混音(Remix)等修辞手法,但没有提到“改削”这一具体语。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直接回答“改削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场景有哪些变化?”这一问题。我搜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删削”、“刊削”、“洗削更革”等词汇的解释和用法上,但没有直接提到“改削”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变化。
然而,可以从相关词汇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变化中推测一些可能的情况:
删削:根据,“删削”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教育和出版领域。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在写作和编辑过程中都会使用“删削”来描述对文字的修改和简化。这表明“删削”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且应用场景广泛。
刊削:提到,“刊削”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主要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出版和编辑中仍可见其身影。这表明“刊削”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集中在特定领域。
洗削更革:中提到,“洗削更革”形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主要用于书面语。这表明“洗削更革”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正式的书面语中。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改削”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变化,但可以推测类似词汇如“删削”、“刊削”、“洗削更革”的使用率和场景变化情况。
“改削”除了删改文字或内容的常见含义外,还有其他较少见的用法。在日语中,“直して”(Nagashite)的定义之是“改削”,意为“改进”。此外,在古代汉语中,“削”字也有多种含义,包括删除、削减、掠夺、分割、剃刮等。因此,“改削”在某些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对事物进行改进或修正,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删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较少见的用法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的日常使用中,更多地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文献或专业领域中。例如,文言文中,“刊”字有多种含义,包括砍削、删改、修正等,但这些用法与“改削”并不完全相同。
改削与其他类似词汇(如删减、修改)在使用上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修改:侧重于改正错误或缺点,使内容更加准确和完善。例如,在校对过程中,编辑可能会修改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应用场景:
修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文本和非文本材料,如图表、计划、方案等。例如,在制定商业计划时,可能会对计划进行修改,以适应市变化。
对象范围:
修改:不仅适用于文字作品,还适用于图表、计划、方案等各种形式的材料。
搭配词语:
改削、删减和修改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它们在词义侧重点、应用场景对象范围和搭配词语上存在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