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必须要严格遵守道德轨范。
2.这个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为轨范,以规范成员的行为。
1. 亦作“軌笵”。规范;楷模。
引
1. 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
《〈书〉序》
2. 汝亲则宸极,官乃中监,风标才器,实足轨范。
《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3. 去取以法,所以示后学之轨范;兼存乎古,所以广后学之知识。
宋
《古文苑序》
江师心
4. 风格相仍,渐成轨笵。
清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目录〉叙言》
恽敬
2. 见“軌範師”:佛寺中传授佛法者的职位称号。音译为阿闍梨(ācārya)。
引
“轨范”一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名词,拼音为guǐ fàn,注音为ㄍㄨㄟ ㄈˋ。其主要含义包括法则、模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行为准则或榜样。具体来说,“轨范”可以指应遵循的规、程序或发展的方向、范围,并且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表示某种标准或典范。
例如,《尚书序中提到:“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意思是通过展示至高的道理来引导君主遵循法则。此外,“轨范”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品德高尚、行为规矩,成为他人学习的典范。
“轨范”强调的是规范和模范的作用,是指导行为的标准和榜样。
轨范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主要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治理国家的轨范: 管子在《管子·山国轨》中详细阐述了治理国家的轨范。他认为治理国家需要遵循田、人、用、乡、人事、币、县、国等轨范,不能不遵循这些轨范就想要治理国家或地区。管子提出了具体的轨范,包根据田地、人口、谷物重量等因素来制定标准,并根据功业、衣被等因素来调整轨范。他还强调了不同土壤的轨范,如莞蒲壤、竹箭檀柘壤等并指出君主应善加管理并遵守这些轨范。此外,管子还提出了“不阴据其轨,皆下制其上”的观点,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轨范,并根据轨范来调整税收和赋税。他还提出了“官天财”的观点,即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制定轨范,让百姓按时守时。最后,管子提出了“四”的观点,即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制定轨范,让百姓按时耕作。最后,管子提出了“盐铁之厕”的观点,即用黄金和币来制定轨范,并根据贫富来调整收。
文学创作的轨范: 成倪在朝鲜王朝前期编选了《风骚轨范》,是他在玉堂(弘文馆)校书时与同列论诗之弊,鉴于律诗、绝句皆已有选,而古体独无,因此由成倪领衔,并合众人之力编选而成。该书初刊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成倪江原道观察使任上,今存此版的数种印本,韩国的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图书馆均有收藏。
成语中的轨范: 成语“轨物范世”出自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序致》。该成语的意思是指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颜之推在文中提到:“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
古代文献中的轨范: 在《尚书序》中提到:“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这表明轨范在古代文献中被用来指导君主的行为和决策。
轨范与现代行为范或道德标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共同目标:轨范和现代行为规范或道德标准都旨在指导和约束个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和谐。例如,轨范可以被视为一种早期的规范形式,而现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具体、更系统化的指导原则。
社会功能:两者都具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轨范作为一种早期的社会规范,其功能与现代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相似,即通过规定行为标准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序。
文化传承:轨范和现代行为规范或道德标准都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轨范反映了古代社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现代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则是在这些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形式和内容:轨范通常是一种较为模糊、不成文的规范,而现代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则往往以书面形式出现,内容更加具体和系化。例如,轨范可能只是一些口头上的约定或不成文的习俗,而现代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则可能包括法律条文、公司章程、职业道德守则等。
适用范围:轨范主要适用于古代社会,而现代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则适用于现代社会。轨范更多地反映古代社会的特定环境和需求,而现代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则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约束力:轨范的约束力相对较,因为它们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持和社会强制力。相比之下,现代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通常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因为它们可能包含法律条文、规制度等,这些条文和规章制度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执行。
变化速度:轨范的变化速度较慢,因为它往往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不易改变。而现代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变化速度较快,因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促使这些规范和标准不断更新和完。
社会背景:轨范主要存在于传统社会中,而现代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则存在于现代社会中。传统社会的轨范更多地依赖于家族、宗族等小范围的社会结构,而现代社会的规范和标准则依赖于更大的社会结构,如国家、企业、社区等。
轨范与现代行为规范或道德标准在目标和功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形式、内容、适用范围、约束力、变化速度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在不同文化或历史时期,轨范的概念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从最初的车轮间距到现代的交通规则和法律制度,轨范的含义不断扩展和化。
最初,“轨”字在甲骨文中由“车”和“九”组成,象征着车轴和手臂,最初指的是手工驱动战时的部位。金文和篆文延续了这一字形,进一步完善了其结构。根据《说文解字》,轨字的本义是车轮辗压的痕迹,采用“车”作边旁,“九”作声旁。
随着时间的推移,“轨”字的含义逐渐抽象化。它不仅指代车辙,还表示事物运行的一定路线,如五星循轨运行。在古代文献中,“轨”也用来形容既定的规则或方向,如“常轨”、“正轨”、“出轨”等此外,“轨”还被用来比喻兵车之轨在天下通行。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和“车同轨”的政策,进一步强调了轨范在交通规则中的重要性。这种政策不仅促进了交通的便利,也体现了对规和秩序的重视。
在现代,“轨”字的含义进一步扩展,不仅指代用条形钢材铺设的道路,即“路轨”,还引申为法则、法度、规范概念,表示行为遵循的准则。例如,在法律制度中,“轨”可以指代法律规范和社会秩序。
此外,轨范的概念也与文化和社会控制有关。例如,越轨行为是指规范和价值相互冲突或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阙如的一种社会状况。这种现象在社会学中被广泛研究,反映了轨范在维持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轨范的概念从最初的车轮间距到现代的交通规则和法律制度,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实践和推广轨范的价值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个层面的教育中。例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舆论宣传和文化熏陶:利用媒体、网络等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传播主流价值观,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展览等,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制度保障: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社会实践:鼓励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来感知和领悟核心价值观。例如,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使人们在实践中逐步修整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文化传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仁爱、礼仪、诚信等。在现代教育中融入传统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日常生活中的落实:将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系起来,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例如,通过春联等形式,使核心价值观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个人养成:鼓励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运用和体会核心价值观,实现与他人间的和谐以及对自我现实价值的评估。例如,在工作事业中坚持个人信仰和社会性的秩序协调性,在家庭、社区中做好情感交流与关爱。
根据提供的信息,轨范在教育、法律或企业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方面。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案例: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地铁的合作:自2002年起,双方合作成立了国内家地铁学院,探索了“订单班”到“地铁学院”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该模式获得了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校企合作: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合作:学院与昆明地铁合作建设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实现了企业学校的深度融合,提高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国际化轨道交通员工培训模式:
鲁班工坊:学院与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创践了“跨界·链式·融合”的国际化轨道交通员工培训模式,拓展了国际化产教融合平,丰富了“教随产出、校企同行、产随教兴”的内涵。
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