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自从修了公路,山里的物产便源源不断地运进城里。
2.东部地区交通发达,公路铁路纵横交错。
1. 古官名,掌管君主的路车。
引
1.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诗·魏风·汾沮洳》
2. 正道;正路。
引
1. 陈损益曰:“……以此论才,行之年岁,岂惟政无秕蠹,民庇手足而已,将使公路日清,私请渐塞。”
《宋书·王华传》
2. 永泰后,稍稍平定,而元载用事,非贿谢不与官,刬塞公路,纲纪大坏。
《新唐书·崔
3. 城镇、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通行的平宽道路。
引
1. 据说,是为了县长老爷,要叫我们造一条公路。
《青龙潭》第一幕
洪深
2. 他已经派人在山头了望,在公路旁哨探。
《过封锁线》
茅盾
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它通常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组成,并包括排设备、防护构造物、交叉道口、界碑、测桩、安全设施、通讯设施、服务设施等沿线设施。
公路与路的区别在于,道路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供各种车辆(如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而公路则专指按照一定技术标准修建的、主要供汽车行驶的道路公路按其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等技术等级。
公路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提供的多条证据,中国公路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主要阶段。
中国最早的公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通过践踏形成了原始的道路。到了商朝(公元前16~前11纪),人们开始夯土筑路,并利用石灰稳定土壤。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在山势险峻之处凿石成孔,插木为梁,上铺木板,旁置栏杆,形成了栈道,这是中国古代道路建设的一大特色。
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修建了驰道网,强调“车同轨、书同文”,道路网系统初见雏形。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618~907年)注重道路的日常养护,城市道路建设也十分突出。宋、元、明三朝在道路建设上有所提高,元朝形成了宏大的道路网。
20世纪初,随着汽车的输入,中国的公路建设开始兴起。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公路建设处于萌芽状态,城市道路受到外来影响,有了现代化设施的雏形。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是中国第一条现代公路。到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公里。
抗战争时期(1937~1945年),公路成为陆上交通的主要通道。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公路建设进展不大,但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公路建设进入逐步现代化的时期。从1949年到1983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十年动乱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等阶段。1952年,公路里程达到167万公里。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使得路里程大幅度增长,公路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截至1983年底,经常养护的公路占总里程的80%以上,公路养护质量逐年提高,通行能力和抗御灾害能力得到提升。现代中国公路建设经历了稳定发展、数量猛增、再巩固、改革和提高等阶段。
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原始道路到现代的高速公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古代公路主要以夯土筑路和栈道为主;近代公路在汽车输入后开始兴起,但发展缓慢;
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公路技术标准和设施的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保护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
地方标:
各省在公路工程行业强制性标准规定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要求,可以补充制定地方标准。
国际标准:
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公路技术标准和设施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公路分、设计原则与参数、建设技术指标、设施要求与配置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公路建设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以下是对这些影响的详细分析:
路建设有助于完善公路网,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提高物流效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改善交通条件:
公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应急响应能力,保障了国家安全。
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建设还可能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适宜的环境,进一步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大气环境影响:
汽车尾气排放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危害。
声环境影响:
公路施工和运营期间产生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造负面影响。
水资源影响:
公路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和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
社会经济影响:
公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交通条件方面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在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和水资源等方面也带来了诸多面影响。
评估公路的安全性和维护成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多个阶段。以下是详细的评估方法:
安全标准:在计阶段,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确保公路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性。
施工和验收阶段: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详细考虑公路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护栏、照明设备等。
运营和维护阶段:
土地征用、材料、人工和设备费用:在保障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建设成本。
运营维护成:
设备更新:包括监控系统升级、收费设施改造、照明设备替换等,占比约为15-25%。
生命周期成本:
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评估投资回报和项目的可行性。
成本效益分析:
环境效益:评估道路对环境的影响,采取补偿措施。
科学评估和规划:
敏感性分析:评估不同因素对项目效益的影响,制定应对策略。
信息化管理:
路在未来交通系统中的角色和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公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通道,而是智能技术应用的绝佳平台。未来的公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智能化,如绿色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等将成为未来公路发展的重要趋势。智慧公路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5G、物联网、AI等技术,通过信息采集和分析决策,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效率和服务水平。
国际网络化:
相邻国家之间的合作修建高速公路,形成国际高速路网,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大趋势。这种网络化不仅加强了国际之间的公路运输联系,还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
公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但同时也面临城市拥堵和环境污染等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需求,公路运输需向绿色、智能和高效方向发展。未来的公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智能化,如绿色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等将为未来公路发展的重要趋势。
应急管理和安全保障:
公路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重要标志之一,是经济发展中一个发展和管理的重点之一。随着公路交通的大力发展,各种紧急与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对公路交通的破坏程度不断扩大。因此,未来的公路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应急管理和安全保障。
连接城乡区域:
公路运输作为连接城乡、贯通区域的重要交通方式,不仅承载着人员与货物的快速流通,还担负着刺激经济发展、促进市场活跃的重大使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公路运输体系正面临着一系列深刻变革。
技术标准与政策支持:
二级公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未来将在交通系统的智慧度、绿色化方面得到进步提升。政府和相关部门需携手共进,制订并落实更加合理、科学的二级公路设计标准和政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技术趋势,努力消除地区差距。
国际案例:
公路在未来交通系统中的角色和趋势将更加多元化和智能化,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国际网络化、应急管理和连接城乡与区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