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里弄的意思

lòng

里弄

拼音lǐ lòng

1.里弄常用意思: 〈方〉小巷的总称。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例句 1.上海的老城区保存了很多传统的里弄建筑。
2.我们一家在这条里弄中租了一间小房子。

里弄引证解释

1. 巷子;小胡同。

1. 当时,在上海某一条里弄里,住了一个很特别的人。 《高高的白杨树·黎明前的故事》 茹志鹃


里弄是什么意思

“里弄”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指城市中狭窄的街道或胡同,尤其在中国老城区中,它是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交交流的中心。具体来说,“里弄”由“里”和“弄”两个字组成,“里”表示居住区域,“弄”则指小巷或通道。因此,“里弄”可以理解为狭窄的巷道或胡同,通常用于描述城市中的小街道或居民区的内部通道。

“里弄”不仅是一种建筑类型,更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居住形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例如,在上海,里弄是老城区特有的居住形式,承载着市井文化和邻里关系,是上海城市变迁的重要见证。

在不同的语境中,“里弄”还可以引申为与里弄居民相关的事物,如里弄居民的工作或生活状态。外,里弄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在电影、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表现城市生活的独特风情。

“里弄”是一个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狭窄的街道形态,还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

里弄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作为通商口岸,人口激增,住房问题突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设计师们将欧洲联立式住宅与中国传统三合院和四合院结合,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里弄建筑的兴起始于1860年太平天国东进时,为接纳难民而建。这些住宅最初是为应对移民潮而建,结合了英式联排别墅和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特点。从1840年到1940年,里弄经历了多次演变,从两层的石拱门小巷,到后来的新类型”里弄,以及“花园”和“公寓”里弄,满足了不同阶层居民的需求。

早期的里弄住宅依然保留了江南民居的特征,居人口也多为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到了1910至1920年代,社会背景与经济模式的转变导致了家庭的小型化和居住单元的小型化,卫生设施、暖气等现生活设备也相继进入到里弄中。新式里弄在规划上也考虑了小汽车的普及,拓宽了弄堂的宽度。

在20世纪初,上海里弄容纳了70%-80%的城市居民,在其全盛时期,里弄占据城市肌理的60%,承载着上海人的平凡日常和百间的城市变迁。里弄不仅是一种建筑类型,它充满了日常生活和由此产生的社会网络,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里弄建筑的数量众多,占上海居住建筑总面积的65%左右,分为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和公寓里弄三种形态。石库门里弄是早期的代表,保留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封闭式深宅大院样式,但面积和尺度缩小,空间紧凑。新式里弄则更接近江南传统的二层建筑形式,适合中国居民的永久性居住。公寓里弄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居住条件明显优于老式石库门。

里弄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具体形和特点有哪些差异?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里弄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具体形态和特点的差异。然而,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取一些相关信息,以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1. 上海里弄
  2. 历史与类型:上海的里弄建筑主要分为新式、旧式、花园和公寓里弄四大类型。旧式里弄无卫生间,新式里弄开始设卫生间,花园里弄与新式里弄的区别在于建筑布局,公寓里弄则是一个门牌号进入后不再是一套住宅,而是数套住宅。
  3. 建造材料与品质:墙材料从纸筋石灰到机制红砖、青砖,立贴式木结构到砖墙,木门窗到钢门窗。里弄的品质受地段影响,现存里弄有最精致和最简陋的并存。
  4. 空间布局:里弄的空间布局呈现聚集性和离散性,反映了不同类型的里弄在时间上的发展和变化。后期石库门的典型特征包括正前方弄堂宽12英尺,长40英尺,每亩地约有12-13幢房子。
  5. 功能与社会性:里弄建筑的功能上是商与居的高度混合,形成了“市内里”的模式。里弄内部和外围都有商业性质的机构,如小商店、工厂、学校、钱庄等。

  6. 成都里弄

  7. 空间形态:成都的里弄在空间形态上与上海等地的里弄相似,但又不尽相同。成都的里弄更多采用单层的四合院或三合院作其单元形式,建筑风格亦中亦西,更带有一些四川民俗风情。

  8. 新式里弄

  9. 建筑特点:新式里弄脱胎于后期石库门弄,以铜铁栅栏门代替“石库门”,围墙高度被大大降低或用低矮栅栏代替,封闭的天井变成了开敞式的小花园。建筑形式以西洋装饰为主,很少采用中国传统形式。

  10. 保护与传承

  11. 文化保护:对于传统里弄文化的保护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对显性里弄建筑文化的保护,如建筑艺术、风格和形态;另一种是对所蕴含的隐性民俗文化,即依附于里弄建筑形式所产生的民俗关系、历史传统和价值向等的保护。

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上海和成都的里弄,但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里弄在筑风格、空间布局和社会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里弄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居住模式有何影响?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里弄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居住模式有何影响?”这一问题。虽然有几篇证据提到了里弄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在城市更新中的挑战和策略,但这些信息并不足以全面回答该问题。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信息:

  1. 历史与文化价值
  2. 里弄作为上海近代最主要的居住社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是上海城市风貌和居民生活记的重要载体。
  3. 里弄不仅是一种建筑类型,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意义。

  4. 城市更新与保护挑战

  5. 里弄在城市更新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包括超龄服役导致的安全隐患、近代城市空间肌理的演进与里弄街区的消亡、历史建筑复建带来的原真性破坏、单一功能更新导致的内城绅士化与社会文脉断裂等。
  6. 保护保留730万平方米的里弄是上海加强风貌保护、保障民生改善、推动城市更新的关键举措。

  7. 居住模式的变化

  8. 里弄随着时代也在格局上不断变化:从多开间到单开间,从宽裕到愈发拥挤紧凑,从设施简陋到不断现代化。
  9. 里弄住宅正面临城市更新的挑战,需要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关注和保护。

  10. 社会认同与居民体验

  11. 年轻一代在对里弄、工人新村、商品房比较和选择时,并没有完全将自己与里弄联系在一起,尤其在商品房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而里弄的居住条件改善较少的情况下,年轻居民对里弄的认同很难提高。
  12. 里弄住宅犹如大杂烩一样容纳了各色人等,职业、身份、地位与故乡的悬殊差别早就了里弄的特色文化。

如何保护和传承里弄这一传统居住形式的化价值?

保护和传承里弄这一传统居住形式的文化价值,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建筑、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1. 全面解读里弄文化内涵: 对里弄的保护与改造不能仅停留在对历史、现状的简单复原,而要对里弄住宅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只有建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真正做到对里弄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其在城市建设和更新中得以延续。

  2. 保护显性和隐性文化结构: 里弄文化包括显性的建筑文化(如建筑形态、总体布局、建筑技术等)和隐性的民俗文化(如居民的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民风民俗和历史传统等)。护里弄文化需要同时关注这两种文化结构。

  3. 提取空间特色和居住生态文化: 在城市有机更新思路下,不仅需要保护里弄建筑的本体,还应保护其空间形态、功能业态、居住文化生态,以及生活记忆和精神情感在内的“里弄文化”。如何提取里弄建筑的空间特色、细部特征以及居住生态文化等基因符号,是解决里弄建筑保护利用的技术、文化和价值依据的关键问题。

  4. 改善居住条件与设施: 里弄的居住条件拥挤,建筑风貌破败,设施老旧,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和改善生活设施。近年来,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如《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并提出“成套改善”计划,通过置换迁出部分或全部居民,进行整体保护修缮和设施改善

  5. 创新保护与活化利用: 在“留改拆”背景下,上海的里弄建筑保护与活利用需要创新和实践。例如,春阳里和承兴里的试点工程展示了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满足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6. 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搭建平台,回购(置换)部分居民的房屋,按照市场价给要走的居民安置,把房子收回来。同时,政府要有耐心,财力可以支持这种模式。此外,还需要确权,让市场自然做出调整。

  7. 融入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 在保护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要融入现代元素,让群众生活更舒适。弘扬传统文化要同群众生活改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范式。

  8. 加强基础研究与法律支持: 加强对里弄保护的基础研究,明确里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需要法律层面的支持,以确保里弄保护的可持续性。

  9. 保留历史记忆与文化标识: 在保护和改造过程中,要保留里弄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标识。例如,保利永兴里的项目通过复刻老洋房迎宾厅等设计,传承了海派里弄文化的形态与内涵。

在当代社会中,里弄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交方式有哪些变化?

在当代社会中,里弄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交方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居住条件的改善与变化
  2.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里弄被拆除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这导了里弄居民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从明亮、整洁的现代街景转到昏暗、杂乱、老旧的里弄,居民的心理落差较大。
  3. 尽管一些里弄通过“城市更新”得以重生,成为时尚中心、艺术街区等,但这些改造项目往往面临经济利益和土地开发的不确定性,居民的实际需求与改造目标之间存在差距。

  4. 人口结构的变化

  5. 里弄居民的构成变得更加多元化。改革开放后,外来务工人员和外地移民逐渐增多,尤其是外来农民工。这些新居民为了工作方便和节省支出,选择里弄高密度居住,居住条件相对艰苦。
  6. 本地老年人是里弄中主要的居民群体之一,他们的子女成年后搬出去居住,老年人继生活在里弄。虽然他们希望继续居住在里弄,但居住密度已经下降。

  7. 社交方式的变化

  8. 里弄的社区感依然存在,但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过去,里弄居民通过共享空间进行各种活,如家庭内的活动移至公共空间,退休老人自发组成表演队伍等。然而,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种传统的社交方式逐减少。
  9. 现代里弄居民的社交方式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和现代通讯工具,邻里之间的互动减少了。尽管此,一些里弄社区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社交活动,如老年人在里弄内聊天、做饭等。

  10. 文化价值的保留与挑战

  11. 里弄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空间上,还体现在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上。老年人是里弄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他们经历了里的历史变迁,对里弄有着深厚的情感。
  12. 保护和发展的平衡是关键。单方面强调年代和文化价值可能遮蔽里弄作为生活空间的本质。因此,如何在保护里弄的同时满足现代居民的需求,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3. 经济与社会压力

  14. 里弄居民面临经济和社会压力。一些居民迫切希望改善居住条件,但自身无能为力。政府和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15. 里弄的内部再开发使社区更加多元化、经济可持续和宜居,但其长期可行性仍有待观察。

总之,在当代社会中,里弄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交方式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