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的正义和勇气很值得我们称颂和学习。
2.人们称颂解放军战士不畏艰险的精神。
1. 称赞颂扬。
引
1. 称颂成功谓之颂。
《释名·释典艺》
2. 邻人孤贫窘困者,莫不解衣辍粮,以相赈恤。乡闾五百余人诣州称颂焉。
《魏书·孝感传·吴悉达》
3. 不说宝玉闲吟,且说这几首诗,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
《红楼梦》第二三回
4. 毛泽东同志称颂白求恩医生是“纯粹的人”。
《壮行集·春天漫笔》
魏巍
“称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ēng sòng,意为称赞、颂扬。它与“抨击”、“诋毁”等词相对,通常用于赞扬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称颂”被广泛使用,例如在《史记》、《红楼梦》等作品中都有体现。
“称颂”的基本释义包括赞、颂扬、吹捧等,可以指对某人的高度赞扬,也可以是对上帝的称颂。在古代,“颂”字的本义是人屈膝低首恭顺地用语言与神灵沟通,后引申为一般的外表仪态。在先秦时期,“颂”还有多种含义,如歌颂赞美祖先、宗庙祭祀之歌等。
在现代语境中,“称颂”常用于正式场合、文学作品和演讲中,用来表达对某人的功绩、成就或价值的高度赞美。它的近义词包括歌颂、称扬、称誉、赞美、赞颂、颂扬等。
“称颂”是一表示称赞和颂扬的词汇,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现代语境中。
称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和用法确实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古代到现代,称颂的含义和用法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古代汉语中,“颂”最初指容貌或仪容,后来演变为《诗经》中祭祀时使用的舞曲歌辞,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类。这些颂歌主要用于宗庙祭祀祖先和神灵,强调庄重严肃和中规中矩。例如,《商颂》中的诗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名武汤,正域彼四方”就是典型的宗庙祭祀之歌。
随着时间的推移,“颂”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祭祀活动,还成为一种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形式。这种诗文情调激昂,风格精炼,诗行长短不一,如史岑的《出师颂》和扬雄的《赵充国颂》。这些作品不仅赞美了丰功伟绩,还润了政策,形容了盛德,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在现代汉语中,“歌颂”一词的含义进一步丰富。它不仅指用诗歌或诵唱来赞美或赞扬某一事物或人物,还特指歌唱《颂》诗。例如,毛泽东在《在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此外,“歌颂”也用于指歌功颂德的诗文,如《汉书·王褒传》和朝宋鲍照的《河清颂》。
然而,现代社会对权势的歌颂有时显得可笑和无耻与古代对祖先神明的颂歌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如此,古代的颂歌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严格要求。
称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和用法经历了从最初的容貌、仪容到祭祀舞曲、宗庙之歌,再到现代的诗歌、诵唱诗文形式的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称颂”、“歌颂”和“称扬”等词汇都与赞美、赞扬有关,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和联系。
例句:众人称颂|称颂不已|值得称颂。
歌颂:
例句:公司推销员歌颂公司成就|诗人歌颂英雄。
称扬:
它们都可以用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但具体选择哪个词需要根据语境和对象来决定。
区别:
在文学作品中,称颂作为一种重要文学手法,被广泛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和传达主题思想。通过赞美和歌颂,作者能够突出人物的美德、成就和价值,从而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情感共鸣。
突出人物美德:称颂通过描述人物的优秀品和行为,使读者对人物产生敬仰之情。例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娇弱与薛宝钗的端庄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两位女性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人物的多样性,还通过赞美和批评的方式,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增强人物形象的深度:通过称颂,作者可以将人物置于更高的道德或精神层面,使其形象更加崇高。例如,屈原的《九歌》通过赞美神明,展现了对伟大存在的敬畏之情。这种敬畏不仅提升了人物形象的神圣感,还使读者对人物产生更深敬意和认同。
情感共鸣:称颂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例如,诗歌颂歌(Ode)通过热情洋溢的语言和音乐性的结构,传达庆祝、哀悼或献给某人的作品。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染力,还使读者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弘扬正面价值观:称颂文学旨在弘扬美好事物和积极价值观。例如,南朝刘勰高度评价颂赞文学的思想性和教化功能,认为其象已由神明、帝王扩展到普通人,范围也从国家大事扩展到一切美好事物。这种广泛的赞美不仅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表达对理想的追求:称颂可以用来表达对理想、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例如,屈原的《橘颂》通过赞美橘树的美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赞美不仅展现了作者的理想主义情怀,还激励读者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称颂通过生动的意象、隐喻和拟人手法,使作品更加情感丰富和富有感染力。例如,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学中的颂歌,通过使用生动的意象和隐喻,使诗歌更加情感丰富。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还使读者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总之,在文学作品中,称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手法,通过赞美和歌颂,不仅能够塑造人物形象,还能传达主题思想,弘扬正面价值观,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称颂在宗教和文化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讨。
首先,在宗教仪式中,称颂是一种表达对神明敬仰和崇拜的方式。通过朗诵或演唱颂词,信徒们向神明表达敬意和崇拜之情,以获得神明的保佑和福祉。例如,在基督教中,唱颂仪是一种以歌咏形式进行的宗教仪式,由主持仪式的专职宗教人员(如祭司、僧侣等)唱颂,所唱文词常为经典的古代语文。在斯兰教中,赞颂(Zikr)是至高无上的善行,深得真主喜悦,强调其对心灵的满足和净化作用。在印度教中,颂唱关于克里希纳和嘉塔亚的曲被称为颂歌,伴随着念诵、拍手和舞蹈,达到精神上的解放和救赎。
其次,称颂也是一种宣扬和赞美手段。在古代社会中,君主或名士通过颂词的流传来宣扬自身的威望和功绩,加强自身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同时,颂词也可以于称颂他人的美德或才能,以表达对其的敬仰和赞赏。
此外,称颂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地位。例如,在犹太教中,“称颂词”(Bracha)的传统在以色列的安息日、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吃饼和喝酒前,犹太人会吟诵固定的“称颂词”,表达对上帝的祝福、赞美和感谢。在伊斯兰教中,“泰斯米叶”(Tasmiyah是穆斯林在行为之前首先恭诵的专用语,意为“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显示了称颂安拉之名在伊斯兰教教义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称颂在宗教和文化仪式中不仅是一种表达敬仰和崇拜的方式,也是一种宣扬和赞美手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称颂的使用频率和场合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现代社会中掌声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几乎成为了一种预期和必须的行为。如果在演讲或表演中没有掌声,人们会认为演讲者或表演者了严重的问题。然而,这种频繁的掌声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奖励”性质,变得容易且缺乏价值。
在文学领域,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称颂的传统仍然存在,但其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建国后,知识分子的文艺态度从忏悔转向了谄媚的歌颂,甚至在“文革”期间发展到了极端狂热的偶像崇拜。尽管如此,当代优秀的颂赞诗歌仍然具有强烈的艺感染力,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团结力量、鼓舞斗志、激发热情等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对底层社会的歌颂已经不再像去那样普遍。人们的价值观逐渐转向了向上爬,金钱和权利成为主导。这种转变使得传的歌颂方式显得不再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
此外,现代社会中称颂的使用场景也有所变化。虽然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常见对君主、圣人、英雄或伟大事物的赞美和歌颂,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使用频率有所减少。然而,在表彰大会上,对优秀人物或团队的赞美和表彰仍然被称为“颂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