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潦草的意思

liáo cǎo

潦草

拼音liáo cǎo

1.潦草常用意思: (字迹)零乱,不工整。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端正 , 工整 , 齐整

例句 1.我们谁也不知道这张潦草的字条上写了些什么。
2.他的字写得太潦草了,使人难以辨认。

2.潦草常用意思: (做事)草率,不认真。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马虎 , 草率 , 敷衍 , 轻率 , 大意 , 粗率 , 毛草
反义词 认真
例词办事潦草
例词潦草从事

例句 1.他干什么事情都很潦草,一点都不负责任。

潦草引证解释

1. 草率;不认真。

1. 冰鉴不容心潦草,风檐宁复眼昏花。 宋 《吹剑四录》 俞文豹
2. 〔吴三桂〕以十七年三月朔,郊天即位……适大风雨,潦草成礼而罢。 清 《圣武记》卷二 魏源
3. 杨雪对这仓促的决定,难免会有一些意见,因为一个姑娘对她一生的大事,总是不喜欢过于潦草。 《东方》第一部第十三章 魏巍

2. 字不工整。

1. 遽中作复潦草,尚冀道照,不宣。 宋 《宝真斋法书赞·龚原〈南康帖〉》 岳珂
2. “予有书一册”……言次出诸袖中,尽符箓耳,抄写亦甚潦草。 清 《夜谭随录·落漈》 和邦额
3. 字迹有时工整,有时潦草。 《〈腐蚀〉序》 茅盾

3. 颓丧;失意。

1. 厌行李程途,虚花世态,潦草生涯。 元 《折桂令·自叙》曲 乔吉
2. 澹月襟怀,新晴物候,底事吟情潦草。 清 《台城路》词 史麟
3. 贾生年少阮生狂,潦草风尘困一场。 《集诗述感》 李光


潦草是什么意思

“潦草”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用来形容字迹工整、做事不仔细或态度不认真。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迹不工整:潦草常用来描述书写时的字迹不清晰、不整齐,例如“字迹潦草”。

  2. 做事不仔细、不认真:潦草也可以用来形容做事态度马虎、敷衍了事,如“干活儿潦草”。

  3. 颓丧、失意的状态:在某些语境下,“潦草”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情绪状态,如“潦草生涯”,表示生活中的颓丧和失意。

  4. 历史渊源:该词最早出自宋代俞文豹的《吹剑四录》和清代魏源的《圣武记》,用于描述在恶劣天气下匆忙完成的仪式或行为。

  5. 近义词和反义词:潦草的近义词包括“马虎”、“草率”、“粗率”、“敷衍”、“轻率”等,反义词则有“工整”、“认真”、“庄重”、“端正”等。

  6. 现代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潦草”常用于批评他人或自我评价不认真态度,如草率的工作、懒散的画作或匆忙的书写。

潦草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形容字迹不工整,也可以表示做事不仔细、态度不认真,甚至用于描述颓丧、失意的状态其历史渊源丰富,现代用法广泛,常用于批评或自我反省的语境中。

潦草一词在宋代和清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是什么?

宋代和清代文献中“潦草”一词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下:

宋代文献中的用法和含义

  1. 字迹不工整
  2. 宋代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龚原<南康帖>》中提到“遽中作復潦草”,意为匆忙中书写显得潦草。
  3. 宋代俞文豹在《吹剑四录》中提到“冰鑑不容心潦草”,意为心神不宁导致书写潦草。

  4. 做事不认真

  5. 宋代俞文豹在《吹剑四录》中提到“冰鑑不容心潦草,风簷寧復眼昏花”,意为做事不认真。

清代文献中的用法和含义

  1. 字迹不工整
  2. 清代魏源在《圣武记》卷二中提到“潦草成礼而罢”,意为因风雨而草率完成礼仪。

  3. 做事不认真

  4. 清代和邦额在《夜谭随录·落漈》中提到抄写潦草,意为做事不认真。

综合分析

“潦草”一词在宋和清代文献中主要用来形容字迹不工整、做事不认真以及情绪颓丧、失意的状态。具体来说:

  • 字迹不工整:指书写时显得粗略和不仔细,与认真、工整的书写形成对比。
  • 做事不认真:形容做事不够认真、不够仔细,态度敷衍。
  • 颓丧、失意:形容心情低落,失去斗志。

潦草与马虎、草率等近义词在古代汉语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潦草、马虎、草率等词语在古代语中都有“不认真、不仔细”的含义,但它们在具体使用上存在一些区别和联系。

潦草一词最早出自《庄子·秋水》篇,原意是指字迹不工整或书写不规范。后来逐渐引申为做事不仔细、不认真,如“浮皮草”。潦草主要用来形容字迹不工整或做事敷衍了事。

马虎一词则更多地用于形容做事疏忽大意、不细心。它既可以指行为上的粗心大意,也可以指态度上的敷衍了事。例如,《现汉》中解释“马虎”为“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

草率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做事粗糙简略,如宋朝梅尧臣的《元日》诗中提到的“草率具盘餐”,以及明末唐顺之的《答曾石塘总制书》中提到的“草率奉书”。草率的基本含义是马虎、不细致或粗略,常用于描述做事不够认真或缺乏重的态度。

潦草、马虎和草率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做事不认真、不仔细的态度,但潦草更侧重于字迹不工整或做事敷衍了事,马虎则更多地用于形容行为上的疏忽大意或态度上的敷衍了事,而草率则强调做事粗糙简略或缺乏慎重。

潦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哪些变化?

潦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以下变化:

  1. 使用频率
  2. 潦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较为常用,尤其是在描述字迹不工整或做事不仔细、不认真的情况下。例如,宋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龚原<南康帖>》中提到“遽中作复潦草”,意为匆忙中写又潦草。
  3. 在现代汉语中,潦草一词不仅用于描述字迹不工整,还常用于形容做事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行为。例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提到:“中国人丑得像造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

  4. 语境变化

  5. 潦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语境更加样化。除了传统的字迹不工整和做事不认真外,还扩展到了形容颓丧、失意的状态。例如,元朝乔吉在《折桂令·自叙》中提到“厌行李程途,虚花世态,潦草生涯”,意为厌倦了旅途的辛劳,对世态感到虚幻和失意。
  6. 潦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于形容办事不认真、敷衍了事的行为。例如,宋朝俞文豹在《吹剑四录》提到“冰鑑不容心潦草”,意为冰鉴不容心潦草。
  7. 潦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还被用来容书写潦草、拙劣的情况。例如,沙汀在《烦恼》中提到“院子里只有一列三间泥墙茅顶的房子,两端拖出两间草率搭成的偏屋”。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们在特定情境下使用潦草书写或做事的态度?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们在特定情境下使用潦草书写或做事的态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生活节奏和压力:潦草的书写可能源于匆忙的生活节奏和高强度的压力。在工作或学习中,当时间紧迫或任务繁重时,人们能会选择快速完成任务,以应对压力和时间限制。这种情况下,潦草的书写并不是因为逻辑性不足,而是因为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2. 心理暗示和自我认知:书写潦草可能会给个人和他人带来一种心理暗示,即“我不在乎”或“我无所谓”。这种心理暗示会进一步影响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导致书写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3. 性格特征和情绪波动:一些研究表明,书写过于潦草的人可能具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冲动性和横向思维能力。然而,他们也可能表现出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缺乏耐心和专注力等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可能导致他们在特定情境下选择潦草书写,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或表达自己的情绪。

  4. 认知和行为模式:潦草书写可能与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有。例如,一些人可能因为认知偏激、无法变通或情绪不稳定而选择潦草书写。这种书写方式可能是他们应对复杂问题的一种策略,但也可能反映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心理问题。

  5. 社会和文化因素:社会和文化背景也会响人们的书写习惯。在某些文化中,潦草书写可能被视为一种隐私保护的方式,或者是一种快速记录思想的手段。此外,医生等职业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可能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记录信息,从而形成潦草的书写习惯。

  6. 心理博弈和行为选择:在工作或学习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心理博弈和行为选择的挑战。有时,为了应对外界的期望和压力,人们可能会选择潦草书写或敷衍了事,以避免直接面对问题或承担责任。

潦草书写或做事的态度可以从生活节奏、心理暗示、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心理博弈等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潦草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接程度有何差异?

潦草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首先,潦草在中文中通常指字迹不工整或做事不仔细、马虎,这种理解在中文语境中较为普遍。然而,在其他文化中,潦草的含义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在日本,潦草书写可能会导致阅读困难,因为日语学习者对繁体字和造字规则不熟悉,倾向于一笔一划书写,对简体字不熟悉,且对常用汉字的读法掌握不足。这表明在日语环境中,潦草书写可能被视为不规范或难以理解。

此外,潦草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也有所不同。在欧洲王室婚礼中,潦草的婚礼被认为过于简单,缺乏奢华感,但这种潦草的婚礼却能传达出真挚的情感。这表明在某些文化中,潦草可以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而不是负面的评价。

潦草在不同文化中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文化背景而异。在中文语境中,潦草通常被视为不工整或不仔细;而在其他文化中,潦草可能被视为情感表达的方式或阅读上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