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马虎的意思

hu

马虎

拼音mǎ hu

1.马虎常用意思: 不细心。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含糊 , 草率 , 轻率 , 冒失 , 潦草 , 简单 , 疏忽 , 大意 , 粗心 , 粗糙 , 随便 , 苟且 , 塞责 , 怠忽
反义词 认真 , 细心 , 仔细 , 严密 , 实在 , 细致

例句 1.对待安全问题时,我们绝不能有丝毫马虎。
2.他太马虎了,居然没有看到卷子的反面还有题。

马虎引证解释

1. 草率,疏忽大意。

1. 顾局长的脾气就是一点不肯马虎。 《潘先生在难中》 叶圣陶
2. 虽然艺术是一个整体,不容对某一部分马虎从事,但这点道理却是和“突出重点”的道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 《艺海拾贝·广州城徽》 秦牧
3. 没有联络员,耳目眼睛都没有了,你别马虎大意。 《万古青春》 杨朔

2. 勉强;将就。

1. 此人跑过大城市,识得几个字,马虎念得一段报纸,被看作有学问的人。 《山谷风烟》第一章 陈残云
2. 唉,算了吧,这一回马虎点算了。 《乘风破浪》四 草明


相关词 打马虎眼 迷离马虎

马虎是什么意思

“马虎”一词在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缺乏细心和严谨的态度。这个词语含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二是指勉强、将就。

关于“马虎”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关于宋代一位画家的故事。这位画家在一次作画时,先画了一个虎头,随后有人请他画马,他便在虎头下面随意地画上了马的身子。结果,他的大儿子和小儿子分别误以为这是马或虎,并发生了不幸的事情:大儿子将马射死,小儿子被虎掉。画家因此感到非常后悔,决定焚烧这幅画,并写诗自戒。

此外,“马虎”也可以用来形容在些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比如在艺术创作或重要任务中不能马虎。在文学作品中,“马虎”常被用来强调在处理重要事务时需要认真细的态度。

在现代汉语中,“马虎”是一个贬义词,用来批评或警告别人不要粗心大意,或自我警醒,提醒己要认真仔细。在不同的语境下,“马虎”可以表示对某事的不重视、随意或浅薄处理,可能导致效率低下、质量下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马虎”一词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马虎一词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马虎”一词的历史起源主要与宋代的一个画家有关。据传,这位画家在画虎时,有人请他帮忙画马,于是他在虎头下随意画上了马的身子。当被问及画的是什么时,画家回答“马马虎虎”。后来,画家的大儿子把马当老虎射死了,二儿子却把老虎当成了马骑,结果被老虎咬死了。画家因此悲痛万分,烧毁了画作,并写了一首诗自责,从此,“马虎”一词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的人。

然而,也有另一种说法指出,“马虎”一词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中,意为马匹疏忽大意,后来引申为人做事不细心、不认真的状态。但这一说法在其他资料中并未得到广泛支持。

宋代家故事中提到的画家是谁,以及这个故事的详细版本?

宋代画家故事中提到的画家是李唐。这个故事的详细版本如下:

李唐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擅长山水和人物画,以“大斧劈”皴法著称,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从民间画师成长为宫廷画师,参与了宣和画院的创作,后因金兵攻陷汴京,逃亡至南方,最终定居临安。李唐的画作反映了他对画师生涯的坚持和对现实的无奈,如《采薇图》中的伯夷叔齐形象,以及晚年画牛的题材。他的山水画《长夏江寺图》被宋高宗誉为“可比唐李思训山”,展现了他出神入化的艺术造诣。

文章还提到,李唐在逃亡途中被太行山上的盗贼抓住,这反映了战乱中普通百姓的艰难生活。

在现代汉语中,“马虎”一词的具体用法和例子有哪些?

在现代汉语中,“马虎”一词的具体用法和例子如下:

  1. 草率、疏忽大意:这个含义是“马虎”最常见和基本的用法。例如,在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中,顾局长被描述为“一点不肯马虎”,表明他做事非常认真,绝不马虎。此外,秦牧在《艺海拾贝·广州城徽》中提到,虽然艺术需要整体性,但对细的“马虎”也是必要的,这说明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马虎”是被允许的。

  2. 勉强、将就:这个含义指的是在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采取不严谨的态度。例如,陈残云在《山谷风烟》中提到一个识字不多的人因马虎念得一段报纸,被看作有学问的人,反映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因为“马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草明在《乘风破浪》中表达的“马虎点算了”的无奈,也体现了在面对困难时的妥协态度。

  3. 工作和生活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中,“马虎”常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度敷衍。例如,“他无论做什么事都按照规定一板一眼的,绝不马虎塞责”,这句话展示了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认真态度。在网络解释中,“马虎”同样表示漫不经心、不介意、疏忽或轻率。

  4. 文作品中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马虎”被广泛使用,以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大意的必要性。例如,《青春》中杨朔警告说,“没有联络员,耳目眼睛都没有了,你别马虎大意”,这句话强调了在特定情境下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5. 他相关词语:与“马虎”相关的词语包括“小马虎”、“讨厌的马虎症”等,这些词语进一步丰富了“马虎”的含义和用法。

综上所述,“马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主要指态度敷衍、不认真对待某事,表现为漫不经心、疏忽大意或轻率。

“马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和使用情况如何?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马虎”一词的含义和使用况有所不同。在中国文化中,“马虎”通常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粗心大意或漫不经心的态度。例如,在宋代有一个关于画家的故事,这位画家在画画时随心所欲,导致别人无法分辨他画的是马还是虎,因此被称为“马马虎虎”。这个故事反映了“马虎”一词的起源及其在描述草率行为时的使用。

然而,在其他文化中,“马虎”可能没有相同的含义。例如,在某些方言中,“马虎”可能指代狼。此外,一些文章提到“马虎”在描述草率、疏大意或勉强将就的行为时的使用。这些用法展示了“马虎”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多样性。

值得注意的是,“马虎”与“马马虎虎”在某些情况下有细微的区别。虽然两者都可以用来形容做事不认真,但“马马虎”有时可以表示一般般、还可以的状态,用于评价某人或某事。例如,当某人对另一个人说“你很棒!”时,对方可能会回答“马马虎虎吧”,以表示自己做得一般。

总之,“马虎”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多重含义,包括漫不经心、不介意、疏忽或轻率等。

关于“马虎”的成语或俗语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体现这一概念的?

关于“马虎”的成语或俗语有很多,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了这一概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解释:

  1. 粗心大意:形容做事不细心,容易出错。
  2. 敷衍了事:指做事不负责任,马虎草率。
  3. 臧谷两亡:比喻两个人都因为不专心而失败。
  4. 马马虎虎:形容做事不认真、态度敷衍。
  5. 丢三落四:形容做事粗心,容易遗漏。
  6. 偷工减料:指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产品质量。
  7. 三心二意:形容做事没有定见,心神不定。
  8. 草草了事:形容做事不认真,草率结束
  9. 心不在焉:形容心思不集中,做事不专心。
  10. 毛手毛脚:形容做事慌乱,手忙脚乱。

这些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做事时可存在的马虎、粗心、不认真、不细致等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例如,“丢三落四”和“偷工减料”强调了因粗心而导致的错误或质量问题;“马马虎虎”则直接描述了做事态度的敷衍和不负责任;而“三心二意”则反映了做事时的分心和缺乏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