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翻覆的意思

fān

翻覆

拼音fān fù

1.翻覆常用意思: 上下或内外位置颠倒。

词性动词
近义词 颠覆

例句 1.他酒后驾车,导致车子翻覆,人也受了重伤。

2.翻覆常用意思: 从根本上改变;彻底变化。

词性动词
近义词
例词天地翻覆

3.翻覆常用意思: 来回翻动身体。

词性动词
近义词 翻滚 , 翻腾

例句 1.他有心事,整夜都在翻覆难以入睡。

4.翻覆常用意思: 变来变去;反悔。

词性动词
近义词
例词翻覆无常

翻覆引证解释

1. 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

1. 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晋 《君子行》 陆机
2.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 《文选·孔稚
3. 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 唐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 卢象
4. 人心叵测,事后虑有翻覆。 清 《聊斋志异·局诈》 蒲松龄
5. 从我七八岁时,中国社会已经大大的震颠动摇之后,那疾然翻覆变更的倾向,已是猛不可当,非常之明显了。 《饿乡纪程》四 瞿秋白

2. 多次重复。

1. 翻覆吟佳句,何酬国士恩。 唐 《冬夜酬范秘书》诗 李频
2. 杜门幽坐,取《楞严经》翻覆熟读。 宋 《书〈楞严经〉后》 苏辙
3. 重复在月光之下翻覆一看,口中大叫。 《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4. 〔孙大娘〕取了两个双毫小银洋,翻覆看上几眼,就郑重地交到张老大手里。 《四三集·一桶水》 叶圣陶

3. 反转;倾覆。

1. 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听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 北魏 《齐民要术·种瓜》 贾思勰
2. 或以先为后,或以后为先,日月颠倒,上下翻覆。 唐 《史通·申左》 刘知
3. 北风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 《江边老叟》诗 郑珍
4. 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 宋 《杨子江观风浪》诗 苏舜钦

4. 犹翻动。如:夜间翻覆不能眠。

5. 翻飞;翻滚。

1. 青禽乍上下,云雁飞翻覆。 南朝 梁 《开善寺法会讲解将毕赋三十韵》 萧统
2.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唐 《观浙江涛》诗 徐凝

6. 变过来,变过去。

1.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南朝 宋 《拟古》诗之三 鲍照
2. 当黥而贵,折臂犹亨,翻覆何定! 五代 《唐摭言·怨怒》 王定保
3. 囊中有书须好恋,功名翻覆如惊电。 明 《歌赠李生还四明》 王世贞

7. 犹反覆。一次又一次。

1. 偶觌淳于生棼,询访遗迹,翻覆再三,事皆摭实,辄编录成传,以资好事。 唐 《南柯太守传》 李公佐
2. 三十无所成,乾坤莽翻覆。 《赠陈镇南编修兄》诗 康有为

8. 指玩弄手段。

1. 次至淑妃,闻敕,骂曰:“阿武狐媚,翻覆至此。” 唐 《大唐新语·酷忍》 刘肃


相关词 苍黄翻覆

翻覆是什么意思

“翻覆”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上的倾覆:使物体从直立、水平或正常的位置上倾倒或翻转。例如,车辆翻覆、船只倾覆等。这种用法强调的是物体位置的改变,如车辆因事故而翻倒。

  2. 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形容天地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如“天地翻覆”。这种用法常用于描述社会、政治、心理等领域的重大变革或动荡。

  3. 身体的来回翻动:指人在床上或地上来回翻动身体,通常用于形容难以入睡或身体不适的状态,如“夜间翻覆不能眠”。

  4. 反复无常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翻覆”也用来形容变化不定、反复无常的状态,如“人情翻覆似波澜”。

  5. 成语中的用法:在成语中,“翻覆”常用来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如“翻云覆雨”,形容人的行为多变且不可预测。

“翻覆”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用法,涵盖了物理上的倾覆、巨大的变化、身体的翻动以及反复无常的状态等个方面。这些用法不仅在现代汉语中常见,也在古代文学和成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翻覆在古代文学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是什么?

在古代文学中,“翻覆”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和应用,具体如下:

  1. 物体的翻转或歪倒
  2. 北魏贾思协在《齐民要术·种瓜》中提到:“勿听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 这里的“翻覆”指的是瓜蔓被踩踏后翻转或歪倒的情况。
  3.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申左》中写道:“或以先为后,或以后为先,日月颠倒,上下翻覆。” 这里的“翻覆”描述了时间顺序的颠倒和事物位置的改变。

  4. 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5. 晋代陆机在《君子行》中写道:“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澜。” 这里的“翻覆”形容了变化的剧烈程度,如同波澜起伏。
  6. 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局诈》中提到:“人心叵测,事后虑有翻覆。” 这里的“翻覆”表示人心变化无常,难以预料。

  7. 身体的翻动

  8. 在描述夜间无法入睡的状态时,常用“翻覆”来形容身体来回翻动。例如:“夜间翻覆不能眠”。

  9. 重复和震荡的状态

  10. 宋代苏舜钦在《杨子江观风浪》诗中写道:“大舰失所操,翻覆如转丸。” 这里的“翻覆”形容船只在风浪中上下震荡的状态。
  11. 南朝梁萧统在《开善寺法会讲解将毕赋三十韵》中道:“青禽乍上下,云雁飞翻覆。” 这里的“翻覆”形容云雁在空中翻飞的状态。

  12. 反复无常和变化不定

  13. 晋代陆机在《君子行》中写道:“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 这里的“覆”形容变化不定的状态。
  14. 唐代卢象在《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中写道:“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 这里的“翻覆”形容敌人的反复无常和变化不定。

  15. 政治和社会关系中的反复无常

  16. 成语“翻云覆雨”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贫交行》,原句为“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该成语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
  17. 宋代黄机在《木兰花慢·次岳总干韵》中写道:“覆手云雨翻,谈光阴移。” 这里的“翻覆”形容政治上的反复无常。

  18. 比喻人民对君王的影响力

  19. 《荀子·哀公》中提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句话比喻人民可以支持君王,也可以推翻君王。

翻覆成的历史起源和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翻覆成语的历史起源和演变过程是怎样?”这一问题。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涉及几个具体的成语,如“翻翻覆覆”、“苍黄翻覆”、“三翻四覆”和“天翻地覆”,但没有系统地描述所有与“翻覆”相关的成语的历史起源和演变过程。

然而,可以从部分证据中提取一些相关信息:

  1. “翻翻覆覆”
  2. 成语出处: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卷。
  3. 意思: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复。
  4.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或事物等。
  5.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6. “苍黄翻覆”

  7. 成语出处:春秋时期鲁国的墨子著作《墨子·所染》。
  8. 原意:比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9. 引申意: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10. 感情色彩:贬义。

  11. “三翻四覆”

  12. 成语出处:明代张岱《匮书后集·烈帝本纪》。
  13. 意思:反复无常。
  14. 用法:可为谓语或定语。

  15. “天翻地覆”

  16. 成语出处:唐代刘商《胡笳十八拍》。
  17. 意思:形容变化非常大,也形容闹得非常厉害,秩序大乱。
  18. 结构:联合式。

从我搜索到的资料可以看出,成语“翻覆”系列的成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来源和含义。它们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词汇组合到后来的固定搭配,再到形成独立的意义单元,经历了从简到繁、从具体到象的转变。

在现代社会中,翻覆一词如何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在现代社会中,“翻覆”一词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从字面上看,“翻覆”可指物体的物理翻转,如车辆在道路上翻倒,货物散落一地。这种物理上的翻覆常常引发紧急情况和应对措施,例如交通事故后的救援行动或财产损失的评估。

然而,“翻覆”一词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它还被广泛用于描述社会、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变化。例如,在家庭决策中,个人意志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决策的翻覆。在社会变革中,政府改革的尝试和保守主义的兴起也可能导致现有秩序的翻覆。在法律领域,案件判决的推翻和宪法判决的翻覆反映法律体系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此外,“翻覆”一词在情感和心理层面也有重要影响。人们因情绪波动而难以入眠,或者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反复无常,这些都可以用“翻覆”来形容。这种情感上的翻覆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

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翻覆”一词还涉及到权力斗争和社会阶层的变化。例如,社会阶层的权力斗争和商业开发的阻碍都可能引发社会结构的翻覆。这种翻覆不仅改变了社会的权力格局,还可能发新的社会运动和变革。

总之,“翻覆”一词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重含义和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翻转,还涵盖了社会、政治、法律和情感等多个领域的变化。

翻覆在心理学领域中是如何解释和应用的?

在心理学领域中,翻覆(Reversal Theory)是一种解释和应用人格、动机与情绪的心理学理论。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Michael J. Apter在1970年代首次提出,旨在探讨动机和情绪的变化性及其与情境意义的关系。

翻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的动机和情绪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情境的不同而发生逆转。具体来说,该理论认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切换到不同的动机状态,这些状态成对出现,如严肃与玩乐、顺从与挑战、掌握与同情、自我导向与他人导向等。例如,在掌握状态时,个体被权力和控制所驱动,而在同情状态时,则更关注善良和同情心。

翻覆理论强调文化普遍性,认为人类本质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是相同的,并且传统的静态人格特质假设过于僵化,无法捕捉人格的本质——即变化模式。该理论将体验结构化为一系列可识别的、离散的体验方式,这些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变化,导致个体在不同时间点展现出不同的自我。

此外,翻覆理论还引入了“主导性”(Dominance)的概念,以区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动机逆转倾向。例如,如果个人是目标主导型(telic dominant),他或她更容易在特定情境下逆转到目标导向的状态。

尽管翻覆理论已产生大量研究和出版物,但尚未被主流心理学完全接受。然而,它已被应用于焦虑应对、处理流氓行为和戒烟等领域。

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覆一词的含义和用法有何异同?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覆”一词的含义和用法的异同。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汉语中“覆”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而没有涉及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词汇或表达方式。因此,无法进行跨文化的比较分析。

然而,可以总结出汉语中“覆”字的几种常见含义和用法:

  1. 遮盖:如“覆盖”、“遮蔽”等。例如:“~盖”、“~溺”、“~蔽”等。
  2. 翻转、倾倒:如“翻来覆去”、“倾覆”、“顛覆”等。例如:“翻手作雲覆手雨”、“光弼用兵,謀定而後戰,能以少覆眾”。
  3. 毁灭、消亡:如“覆灭”、“覆邦家者”等。例如:“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4. 回答:通“复”,如“答覆”、“覆信”。

此外,成语“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得很凶。这些含义和用法在汉语中较为常见,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类似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overturn the sky and the earth”(翻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