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肇祸的意思

zhào huò

肇祸

拼音zhào huò

1.肇祸常用意思: 引发灾祸;闯祸。

词性动词
近义词 肇事 , 闯祸

例句 1.那位驾驶人因酒后驾车肇祸,酿成一死三伤的惨剧。
2.他在肇祸之后主动向有关部门自首了。

肇祸引证解释

1. 闯祸;致祸之始。如:那天肇祸的原因是驾驶员酒后开车。


肇祸是什么意思

“肇祸”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zhào huò”,意为“闯祸”或“制造祸端”,即引发事故或灾难的行为。该词的“肇”字有开始、初始的含义,同时也有引发、引起事故或闲事的含义。例如,“扣留肇祸司机”中的“肇祸”指的是因司机的行为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在法律语境中,“肇祸”有时也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犯罪行为此外,“肇祸”还可以用于描述因不当行为而引发的麻烦或灾难。

“肇祸”在法律上的具体定义和分类如下:

  1. 肇事行为
  2. 肇事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但未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例如,患者有行凶伤人、毁物等行为,但未导致被害人轻伤或重伤,造成较重后果的行为。

  3. 肇祸行为

  4. 肇祸行为是指患者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犯罪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
  5. 杀人、强奸、伤害等严重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6. 放火、爆炸、投毒等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7. 以暴力等手段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
  8. 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
  9. 其他违反刑法的行为。

  10. 轻度滋事

  11. 轻度滋事是指公安机关出警并有出警记录,但仅作一般教育等处理的案情。例如,患者打骂他人或者扰乱秩序,但没有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为。

此外,根据《上海市监护治疗管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条例》的定义,肇行为包括行凶、殴打他人致伤、侮辱妇女、妨害交通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治安,以及自杀行为和自伤致残等。

肇祸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如何被界定和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 主体:一般主体,即任何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包括公路、水上交通运输的人员,但不包括航空和铁路职工。非交通运输人员在从事交通运输活动中由于过失发生交通事故的,也可以成为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2. 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没有故意造成事故,但因疏忽大意或违反规定导致了重大事故。

  3. 客观方面因违反交通运输的规章制度而引起人身伤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4. 量刑标准

  5. 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6.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7.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此外,特定情况下如酒驾、无证驾驶、驾驶安全装置不全或失灵的车辆、驾驶无牌证或已报废车辆、严重超载驾驶、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等,将构成犯罪,并可能受到加重处罚。

肇祸与故意犯罪在法律上有何区?

肇祸与故意犯罪在法律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方面的不同
  2. 交通肇事罪:主观上为过失,即行为人没有故意造成事故的意图,而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 故意犯罪:主观上为故意,即行为人有明确的意图去实施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

  4. 果在定罪时的作用不同

  5. 交通肇事罪:需要达到一定的严重后果,如致人死亡、重伤或财产重大损失,才能构成犯罪。
  6. 故意犯罪:即使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只要有故意犯罪的意图和行为,也可以构成犯罪。

  7. 处罚的差异

  8. 交通肇事罪:由于是过失犯罪,法定刑相对较轻,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殊情况下可加重处罚。
  9. 故意犯罪:由于是故意犯罪,法定刑相对较重,根据情节轻重,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10. 行为后的不同处理

  11. 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积极报警、救治伤者并配合执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12. 故意犯罪:即使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有积极的补救措施,但因主观上存在故意,仍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13. 特殊情形下的转化

  14.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犯罪的转化:如果行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隐藏或遗弃,导致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如何区分肇祸行为和意外事故?

区分肇祸行为和意外事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过失与预见能力。以下是详细的区分方法:

  1. 主观过失
  2. 交通肇事罪: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主观上存在过失。例如,违反交通规则或驾驶不当导致事故,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应当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但因疏忽或大意未能见或避免,构成交通肇事罪。
  3. 意外事故: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主观上没有过失。例如,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如天气突变、道路突然塌陷等)导致事故,行为人无法预见到这种结果,因此不构成犯罪。

  4. 预见能力

  5. 交通肇事罪: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有预见义务和能力。例如,司机在雨夜行车时,如果能够预见到可能有行人或障碍物在路面上,但因疏忽未能采取施,构成交通肇事罪。
  6. 意外事故: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没有预见义务或能力。例如,司机在雨夜行车时,如果无法预见到塑料布下有人躲藏,这种情况属于意外事故。

  7. 法律后果

  8. 交通肇事:行为人因过失导致交通事故,需承担刑事责任,可能面临刑事制裁。
  9. 意外事故:行为人因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事故,不构成犯罪,不受法制裁。

  10. 具体案例

  11. 交通肇事罪:例如,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因疲劳驾驶导致车辆失控撞向人,司机应当预见到疲劳驾驶可能导致的危险,但因疏忽未能避免,构成交通肇事罪。
  12. 意外事故:例如,司机在夜行车时,因突然的雷电导致视线受阻,无法预见到前方的障碍物,这种情况属于意外事故。

区分肇行为和意外事故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过失与预见能力。如果行为人因过失未能预见到危害结果并导致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肇祸的法律后果有何不同?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肇祸的法律后果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比:

  1. 中国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第133条,交通肇事罪的定义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具体刑罚根据事后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3. 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4.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5.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6. 对于只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中国法律也将其视为犯罪处理。

  7. 日本

  8. 日本刑法第208条第二款规定了危险驾驶致死伤罪,与中国的交通肇事罪类似,但具体刑罚和适用条件可能有所不同。
  9. 日本对交通事故致人死伤的行为以业务过失致死、伤犯罪定罪处罚,但对只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不作为犯罪处理。

  10. 德国

  11. 德国刑法典第315条a和第315条c分别规定了危害铁路、水路及航空交通安全罪和危害公路交通罪,过失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他人身体、生命或贵重物品的行为都要处罚。
  12. 德国刑法第149条规定了擅离事故场罪,日本《道路交通法》规定了违反报告义务罪与违反救护义务罪,加拿大刑法规定了违反救助义务罪。

  13. 美国

  14. 美国的交通肇事罪较为严厉,将超速、闯红灯、酒后驾驶、吸毒后驾驶行为认定为故意犯罪。前两者的最高刑为有期徒刑1年,后两者的量刑范围为1至7年。
  15. 在美国,肇事者可能被控“过失杀人”或“严重过失驾驶”等罪名,刑罚包括监禁、罚金、社区服务等,严重程度取决于肇事者的前科记录、事故具体情况以及行为的“可恕性”。

  16. 英国

  17. 英国的交通肇事罪是个系列罪名,包括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致死罪、轻率驾驶罪、轻率驾驶致死罪酒后驾驶罪等。设立这些系列罪名是为了防止一个罪名难以囊括多种实践类型,并杜绝一个罪名下使用自首后产生轻纵犯罪的可能。

总结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交通肇事罪的法律规制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罪名设置、刑罚种类和适用条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