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塑造的意思

zào

塑造

拼音sù zào

1.塑造常用意思: 用石膏或泥土等塑制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象。

词性动词
近义词

例句 1.师傅用精湛的手艺,塑造了五百罗汉像。

2.塑造常用意思: 指艺术创作中刻画人物形象。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创造 , 刻画
例词塑造典型
例词塑造形象

例句 1.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3.塑造常用意思: 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

词性动词
近义词 造就 , 创作
反义词 毁坏 , 破坏 , 损坏

例句 1.他努力把公司塑造成世界一流企业。

塑造引证解释

1. 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

1. 我当时何以在许多玩具中特别爱好这种塑造呢?其中大有道理: 这种玩具,最富于美术意味,最合于儿童心理。 《艺术漫谈·视觉的粮食》 丰子恺
2. 中国从先秦以来就有发达的造型艺术,而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像的输入,也开始塑造佛像。 《中国佛教史》第三章第三节 任继愈

2. 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

1. 塑造人物是表达这种中心思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艺海拾贝·核心》 秦牧
2. 同一社会中,也因时代的不同,塑造的典型人物也应当有所不同。 《谈短篇小说》 艾芜


塑造是什么意思

“塑造”一词不同的领域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和应用。以下是对“塑造”的详细解释:

  1. 艺术与文学中的塑造
  2. 在艺术创作中,“塑造”通常指使用石膏、泥土等可塑材料来制作人物或物体的形象。这种物理上的塑造是通过手工技艺将材料塑成特定形状的过程。
  3. 在文学领域,“塑造”则指通过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来描绘和表现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生动地感受到人物性格和特点。例如,小说中通过对话、行为描写等手段刻画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4. 教育与行为训练中的塑造

  5. 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塑造”是一种行为训练技巧,通过逐步引导个体行为向期望目标靠近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帮助学生或个体学习新技能或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6. 具体来说,塑造包括识别目标行为、将行为分解为小步骤,并通奖励逐步接近目标的行为。这种方法在儿童教育中尤其常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

  7. 社会与文化中的塑造

  8. 社会塑造涉及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因素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外部环境与内在特质的相互作用,通过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等手段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发展。
  9. 文化塑造则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通过育、习俗等方式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塑造。

  10. 心理学中的塑造

  11. 在心理学中,“塑造”是一种行为矫正技术,通过差别强化逐步引导个体行为达到期望结果。这种方法在动物训练和人类行为矫正中广泛应用。

  12.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13. “塑造”的近义词包括“刻画”、“打造”、“造就”等,这些词都涉及到创造或形成某种形象或状态。
  14. 此外,“塑造”还与“造就”、“树立”等词相关联,这些词通常用于描述通过努力或培养达到某种成就或状态的过程。

“塑造”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从物质形态的创造到抽象思想的形成,以及从个人行为的改变到社会文化的塑造。无论是在艺术创作、教育训练还是社会文化中,“塑造”都强调了创造性和改造性,以及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力。

在艺术与文学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技巧和方法是什么?

在艺术与文学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技巧和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巧和方法:

  1. 细致观察与深入调查
  2. 通过对人物外在特征、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的深入了解,可以捕捉到细节特征,为人物形象注入生动的笔触。
  3. 对不同类型的人物进行研究,以增强人物形象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4. 正面与侧面描写

  5. 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直接展现人物性格。
  6. 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和衬托手法,增正面描写的艺术效果,使人物更加鲜明突出。

  7. 表达技巧

  8. 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动作、神、心理等具体化,增强可感性。
  9. 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设置,通过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饱和有血有肉。

  10. 角色定位

  11. 明确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与他人的互动,将其融入故事情节中,使角色更加立体。

  12. 背景描绘

  13. 揭示人物的身份、社会地位和成长境,从而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价值观。

  14. 行为描绘

  15. 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情,展现其性格、情感和价值观。

  16. 对比与反衬

  17.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性格和思想,突显出他们的差异和矛盾;反衬则可以通过强调一个事物的相反面来突出该事物的特点。

  18. 象征和隐喻

  19. 使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可以暗示人物的某种特质或情感,从而达到深化人物形象的目的。

  20. 内心独白与对话

  21. 内心独白让读者了解人物内心世界,通过思考、感受和冲突使人物更加丰满。
  22. 自然、有个性的对话展示人物性格,避免使用过于正式或不自然的语言。

  23. 多角度展

  24. 通过其他人物视角描述同一人物,增加故事深度和复杂性。

  25. 细节写

  26. 对人物外貌、动作、习惯等细节进行描述,使人物更加鲜活。

  27. 阅读和研究

  28. 广泛阅读文学作品,研究其他作家如何塑造人物,学习并应用技巧。

  29. 写作练习

  30. 通过写人物日记、短篇故事或人物访谈提高写作技巧。

  31. 反馈和修订

  32. 写作完成后寻求他人反馈,根据意见进行修订,有时删除部分或重新构思情节可使人物更真实。

这些技巧和方的综合运用,能够创造出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艺术价值。

教育与行为训练中的塑造技巧有哪些实际应用案例?

在教育与行为训练中,塑造技巧(Shaping)是一种通过逐步强化目标行为的近似实现来引导和训练新行为的策略。以下是几个实际应用案例:

  1. 课堂管理与学习行为: 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可以使用塑造技巧帮助学生从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过渡到遵守规则的行为。例如,如果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可以将这个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小步骤,如先坐好、开始写作业、完成一部分任务等,并对个小步骤进行强化。当学生表现出这些近似行为时,教师提供适当的奖励,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作业。

  2.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训练: 对于自闭症儿童,塑造技巧尤其有效。例如,如果目标是让儿童在堂上坐姿端正,教师可以先强化儿童在特定时间内保持坐姿的行为,逐步增加时间间隔,直到儿童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坐姿。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简单的坐姿训练,还可以用于教授更复杂的行为,如社交互动和语言表达。

  3. 动物训练: 在动物训练中,塑造技巧常用于训练新行为或纠正错误行为。例如,要训练一只狗坐下并保持这个姿势,可以先奖励狗稍微倾斜的身体姿势,然后逐步提高标准,直到狗能够完全坐并保持姿势。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宠物狗,也适用于服务犬、搜救犬等专业犬类的训练。

  4. 育儿中的行为塑造: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塑造技巧引导孩子的良好行为。例如,在教孩子穿衣时,可以整个过程分解为拿起裤子、调整裤子位置、抬起一条腿、穿入裤腿、系上腰带等步骤,并逐一教授每个步骤。通过逐步强化每个步骤,孩子最终能够独立完成穿衣过程。

  5. 家庭项目中的沟通与亲密关系教育: 塑造计划也可以用于家庭项目中,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通过与伴侣交谈、共读书籍或观看教育视频等方式,逐步引导孩子了解性与亲密关系的知识。通过奖励孩子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的进步,最终达到期望的行为。

社会与文化塑造过程中,哪些因素被认为是最关键的?

在社会与文化塑造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被认为是最关键的:

  1. 文化传承和身份:文化通过传递知识、信仰、习俗和传统来维持文化身份和连续性。文化不仅定义了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还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群体的凝聚力

  2. 社会结构和组织:社会结构为个体实现文化目标提供了途径,每个社会基于语言、宗教、科学、习俗、饮食、穿着和社交生活文化元素形成自己的文化。社会由子群体组成,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信念。

  3. 经济实用性:经济实用性体现在工作角色、资源分配和主要商品服务上,塑造了社会的经济模式。经济因素如工作角色和资源分配对文产生深远影响。

  4. 权力结构:权力结构决定了文化叙事的倾向,如强权者可能通过压制异己或推广有利书籍来巩固地位。权力结构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容。

  5. 自然环境和历史事件:自然周期和模式,如天气、道周期和板块构造,成为文化信仰和习俗的基础。历史事件和文化记忆也塑造了文化的本质。

  6. 教育水平和社会价值观:教育水平、价值观、态度、工作伦理和家庭结构等要素共同构成了社会文化的基石。这些因素影响着组织的营和社会的发展。

  7. 宗教和信仰系统:宗教和信仰系统在塑造文化的价值观和信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信仰系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行为。

  8. 艺术和文学:艺术和文学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和信念,并通过文学、音乐、视觉艺术等形式丰富人类体验。艺术和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的文化表达和传承。

综上所述,文化传承、社会结构、经济实用性、权力结构、自然环境、历史事件、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以及艺术和文学等因素被认为是社会与文化塑造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

心理学中的行为塑造技术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行为塑造技术是一种基于行为心理学原理的心理学法,通过逐步强化接近目标行为的近似行为来教授新行为。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将复杂行为分解为更小、更可管理的步骤,并在每个步骤上进行强化,最终引导个体达到目标行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定义目标行为:首先需要明确期的行为是什么,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行为,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的塑造过程。

  2. 确认初始行为:评估个体当前的行为水平,确定其是否具备实现目标行为的基础。如果个体尚未能够做出目标行为,就需要从相似的起始行为开始。

  3. 选择塑造步骤:将目标行为分解为一系列小步骤,每个步骤都应可实现并能得到强化。这些步骤应逐步接近目标行为。

  4. 确定强化刺激物: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包括有形奖励(如食物、玩具)和无形奖励(如赞扬、关注)。强化物的选至关重要,因为它会影响个体行为的重复可能性。

  5. 实施塑造:从初始行为开始,对每一个接近目标行为的步骤进行强化。例如,如果要训练一只狗按铃出门,可以先奖励它看铃响,然后逐渐只在它触碰铃时给予奖励,最后只在铃响时给予奖励。

  6. 监控与调整:在实施过程中,需观察帮助对象的反应类型和持续时间,考虑最终目标行为是否能从已有的行为反应中衍生出来,确定评估标准,变环境条件,使用强有力的刺激物强化行为,不断改变中间行为目标。

  7. 减少强化频率:当个体逐渐掌握目标行为后,可以逐步减少强化的频率,以促进行为的巩固和泛化。

  8. 持续强化和维护:即使个体已经掌握了目标行为,需要持续进行强化和维护,以确保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行为塑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动物练、临床心理学和日常培训场景中。其有效性在于适应性和结构化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新技能、动物学习复杂行为、患者克服挑战、员工改进工作表现,并促进自护行为。

“塑造”在不同领域中的近义词和相关概念有哪些具体例子?

“塑造”在不同领域中的近义词和相关概念有多种具体例子。首先,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塑造”通常指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来描绘或创造人形象,例如小说中成功塑造石油工人的英雄形象。此外,它也涉及使用石膏、黏土等材料制作人物或物体的形象,如塑造佛像。

在公务员考试中,“塑造”被解释为用可塑材料或艺术手法制作人物形象,与“制造”和“破坏”等词形成对比。此外,“塑造”还可以表示制作、做某事,如制成、创作成物。

在英语翻译中,“塑造”的主要表达方式包括“shape”、“mould”、“mold”,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用于描述新议程、历史交流、角色塑造和社会模式改变等。

在天体物理学中,“塑造”涉及到物体或事物的形成、塑形或制形,例如陶瓷制品的制造始于陶工在车床上塑形粘土。此外,“塑造”还具有影响力,如童文学对年轻心灵的影响。

在个人成长和社会现象方面,“塑造”对个人性格、世界观、行为模式和思想程有重要影响。例如,不公正现象可以塑造性格,理论可以塑造行为模式,网络空间可以塑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