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骚扰的意思

sāo rǎo

骚扰

拼音sāo rǎo

1.骚扰常用意思: 扰乱,使不安宁;动乱不安。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干扰 , 搅扰 , 扰乱
例词骚扰边境
例词骚扰居民

例句 1.他好不容易静下心来学习,我们不要去骚扰他。
2.西晋末年,北方匈奴骑兵经常南下骚扰,使得北部边疆很不安宁。

骚扰引证解释

1. 动乱;社会不安定。

1. 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 《史记·平
2. 会巴西民李承明反,执太守张澹,蜀土骚扰。 《宋书·沈攸之传》
3. 天下骚扰,郡邑发人为兵。 清 《壶天录》卷上 百一居士
4. 种种骚扰,我是过惯了的。 《书信集·致曹白》 鲁迅

2. 使动乱不安,扰乱。

1. 嗟彼东夷,凭江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 三国 魏 《王仲宣诔》 曹植
2. 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 宋 《与王介甫书》 司马光
3. 当事者恨入切骨,以骚扰驿站入奏。上优容之。 清 《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 昭梿
4. 敌机骚扰了差不多整个下午。 《锻炼》二一 茅盾

3. 动荡喧扰,不宁静。

1. 今军征事大,百姓骚扰。 三国 魏 《与太尉杨彪书》 曹操
2. 又献议开丰州陵阳渠,发京畿人夫于西城就役,闾里骚扰,事竟无成。 《旧唐书·杨炎传》
3. 明日,喧传县官惊风痰厥,合署骚扰。 清 《游梁琐记·龙门鲤》 黄轩祖
4. 他跳蚤一般的跳了进去,台下起了一阵骚扰。 《台下的喜剧》 许杰

4. 使不宁静;搅扰。

1. 恐惊动所在官府,前来迎送;或起夫防护,骚扰居民不便。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 将贼人车辆财帛,打开分作三分,一分散与市镇人家,偿其向来骚扰之费。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3. 多谢,骚扰了。 《虎符》第一幕 郭沫若


骚扰是什么意思

骚扰是指在他人非自愿的情况下,通过身体或语言行动他人进行冒犯或侮辱的行为。骚扰行为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性骚扰:以带有性暗示的言语或动作对他人进行不受欢迎的接触或关注,如提出性要求、展示色情材料等。
  2. 电话骚扰:频繁拨打电给特定人群,通常用于推销、诈骗或其他非法目的,给接听者带来困扰和不适。
  3. 垃圾短信骚扰:发送大量无用信息或广告短信,使接收者感到烦恼。
  4. 职场骚扰:利用权力关系对员工进行压制和威胁,包括侮辱、恐吓、羞辱等行,营造敌对的工作环境。
  5. 网络骚扰: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方式发布侮辱性信息、威胁或恶意评。

骚扰行为不仅侵犯了受害者的尊严,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破坏社会和谐与秩。因此,了解骚扰的定义和类型对于预防和应对骚扰行为至关重要。

性骚扰的法律定义和处理方式是什么?

性骚扰的法律定义和处理方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定义

  1. 性骚扰的定义
  2. 性骚扰通常被定义为对他人进行不受欢迎的性行为或言语。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身体接触、言语、视觉或非语言形式的性行为。
  3. 根据《民法》第七章的规定,性骚扰可以分为“性交易”型和“环境”型两种类型。“性交易”型指的是以性为交易条件的行为,而“环境”型则是指那些干扰他人工作或造成不安环境的行为。
  4. 在一些地方性法规中,性骚扰还被定义为通过言语、文字、图像、电子信息等方式使女性感到不适的行为。

  5. 国际视角

  6. 在法国,性骚扰被定义为反复施加具有性意味的言论或行为,损害受人的尊严或营造敌对环境。即使未重复,任何形式的严重压力也应被视为性骚扰。
  7. 美国则将性骚扰定义为不受欢迎的亲近、性要求以及其他基于性的言语或身体侵扰行为,屈从或拒绝会直接影响受害人的就业或工作环境。

处理方式

  1. 法律途径
  2. 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在中国,受害人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条款提起诉讼。
  3. 在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负责处理性骚扰投诉,并通过判例形式确认了性骚扰的两种基本类型:交换利益型和敌意工作环境型。

  4. 学校和机构政策

  5. 学校和机构通常有专门的政策来处性骚扰问题。例如,康宁社区学院将性骚扰视为极其严重的违规行为,可能导致学生被暂停或开除,并可能面临进一步的纪律处分。
  6. 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也明确了对性骚扰的处理机制。

  7. 社会和文化因素

  8. 性骚扰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涉及社会和文化因素。例如,性同意的概念强调双方明确、无歧义且自愿同意进行特定活动,同意可以随时撤销,不能通过威胁、强迫或暴力获得。

如何有效识别和防止职场骚扰?

有效识别和防止职场骚扰需要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制定明确的政策、提供培训、建立举报渠道、支持受害者以及预防措施。以下是详细的策略:

  1. 制定明确的反骚扰政策:企业应制定书面的反骚扰政策,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骚扰,并将其纳入员工手册中。政策涵盖种族、宗教、国籍、残疾或性别等多方面的骚扰指控。

  2. 定期培训:所有员工和管理人员提供反骚扰培训,涵盖骚扰的影响和预防措施。培训内容应包括如何识别和报告骚扰行为,以及如何在不加剧情况的前提下提供支持

  3. 建立举报渠道:创建有效且保密的举报渠道,让员工可以匿名报告骚扰事件。确保咨询窗口能够做出适当的回应,并设立专门的咨询人员或委托外部专家处理咨询。

  4. 教育宣传:通过研讨会、讲座和演讲等宣传活动,促进尊重和无骚扰的工作环境。企业应确保每位员工了解反扰政策,并签署确认书。

  5. 明确后果:定义骚扰的后果,包括纪律处分,如警告、停职或解雇。企业应明确对参与骚扰行为的员工采取纪律处分,包括解雇。

  6. 支持受害者:为骚扰受害者提供法律指导、心理援助和冲突解决选项,是打破骚扰循环的关键。企业应迅速且恰当地处理职场骚扰事件,保护受害者的隐私,并防止基于咨询等理由的不当对待。

  7. 实施心理健康进政策:在工作场所实施心理健康促进政策,以减少压力,提升员工福祉。企业应定期评估企业文化与工作氛围,识别骚扰风险区域并采取纠正措施。

  8. 零容忍政策:企业应采取零容忍态度,对骚扰行为采取早期干预,避免任何可被视为骚扰的行为。法律标准不断演变,企业需提前准备,制定明确的反骚扰政策。

  9. 调查指导方针: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调查指导方针,将所有投诉渠道整合,如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报告、调查启动和回应投诉的明确指导。调查应立即启动,避免绝对结论,采用“双倍调查”方法,同时调查投诉人和被投诉人。

网络骚扰的常见形式有哪些,以及如何应对?

网络骚扰是一种日益普遍且具有严重后果的行为,其形式多样且复杂。网络扰的常见形式包括:

  1. 约会请求和性骚扰:通过私信发送不受欢迎的性暗示信息或图片。
  2. 恐吓和私人消息骚扰:发送威胁性信息或恶意评论。
  3. 间接伤害:通过传不雅闲话、捏造个人信息等方式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伤害。
  4. 诽谤和冒充:发布虚假信息或盗用他人身份行攻击。
  5. 网络跟踪:反复发送令人不安的信息或威胁。
  6. 网络欺凌:在社交网络页面上发布负面和令人不安的信息。
  7. 网络打脸书(slam books) :学生在娱乐网上发布侮辱性评论。
  8. 火焰战:公开激烈的言语交锋,通常在论坛或社交媒体上进行。
  9. 网络群殴:集体攻击个人的在线行为。
  10. 网络曝光:未经授权公开私人信息。
  11. Trolling:在论坛、聊天室或群组中进行不友好的行为。
  12. Grooming:成年人试图在儿童中建立信任,以期进行性虐待。
  13. Sexting:发送色情信息、照片和视频。
  14. Happy Slapping:攻击随机人员并拍摄视频发布到互联网上。
  15. Cyberbiting:故意挑衅同龄人或教师,导致他们情绪崩溃。
  16. Doxing:公开个人数据,如住址或手机号码。
  17. 报复色情:未经同意分享个人的性暗示或侵犯隐私的图像。
  18. Swatting:向紧急服务发送虚假报告,以触发大规模响应。
  19. 企业攻击:向网站发送大量信息,导网站无法正常运行。
  20. 账户黑客攻击:访问受害者的社交媒体账户,发布侮辱性或有害信息。
  21. 虚假账户:创建假的社交媒体账户,意图损害个人或品牌声誉。
  22. 辱骂和贬低:发送愤怒、粗鲁或低俗的信息,发布关于某人的有害陈述。
  23. 伪装和冒充:假装成他人并发布内容,使该人看起来糟糕或处于潜在危险中。

应对网络骚扰的方法包括:

  1. 使用平台提供的反骚扰功能:如封禁或举报骚扰账号,关闭评论区等。
  2. 重新考虑发布评论:减少不当帖子的发布,以降低骚扰的可能性。
  3. 调整政策:根据网络骚扰类型调整重新考虑政策,以减少某些类型的网络骚扰。
  4. 发布逐步指南:包括网络骚扰的定义和具体例子,支持受害者采取动并减轻其影响。
  5. 教育受害者:让他们了解网络骚扰的定义和范围,减少他们对采取行动的犹豫。
  6. 避免反击:遇到代理欺凌时,避免反击,而是联系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成人或朋友寻求帮助。
  7. 联系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报告骚扰行为,寻求技术支持和帮助。
  8.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骚行为严重,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保护自己的权益。

电话骚扰和垃圾短信骚扰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电话骚扰和垃圾短信骚扰的预防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法律途径的利用。以下是详细的预防措施:

  1. 个人信息保护
  2. 不要向未知来电者透露个人信息,如姓名、址、电话号码等。
  3. 对于涉及亲人和朋友求助、借钱等内容的短信和电话,要仔细核对。
  4. 在接到调查、竞赛、订阅驱动、购买或送货的电话时,在确认来源之前不要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5. 技术手段的应用

  6. 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或手机内置功能来阻止骚扰电话。例,可以在Android设备上通过“联系人”应用阻止特定联系人的电话,并开启“未知来电”选项。
  7. 设置语音件筛选来验证来电者,许多手机显示来电者的号码,如果不认识,让来电者转到语音邮件,不要在语音邮件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8. 在iPhone上,可以通过设置“黑名单”或“过滤未知发件人”来区分垃圾短信。

  9. 法律途径的利用

  10. 如果接到诈骗电话,可以访问相关网站报案。
  11. 向当地执法部门报告持续的骚扰电话,尤其是那些威胁生命或身体伤害的电话。
  12. 注册国家“不要打扰”登记册,以拒未经请求的电话销售。

  13. 其他建议

  14. 如果接到辱骂或沉默电话,不要立即挂断,而是放下电话几分钟,然后挂断或关机,这样可以让他们意识到无法再引起你的注意。
  15. 告诉别人,如老师、关键工作者或照顾者,寻求支持和监控情况。
  16. 使用Google Caller ID & spam功能自动别并阻止潜在的垃圾电话。

骚扰行为对受害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有哪些?

骚扰行为对害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在线和线下骚扰对受害者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根据现有资料,以下几点总结了骚扰行为对受害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在线骚扰:研究表明,在线骚扰会导致受害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受害者可能会避免使用互联网,产生“沉思”情绪,甚至考虑删除账户或离开工作。此外,网络骚还可能导致受害者出现自杀念头、自残行为以及酗酒或药物滥用。

  2. 性骚扰:性骚扰对女性的心理健康影响尤为严重,可能导致自我责备、自尊心下降、药物和酒精使用增加、愤怒和厌恶感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严重的性骚扰可导致情绪和焦虑障碍,并有较高的抑郁症和PTSD症状。工作场所的性骚扰还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头痛、脱发、体重波动、睡眠不足等。

  3. 群体骚扰:群体骚扰不仅对受害者个人造成深远的心理和身体影响,还可能影响其家庭和社会系。受害者可能会经历焦虑、不信任、失落感等负面情绪反应,以及头痛、腹泻、失眠等非特异性躯体反应。长期的群体骚扰可能导致受害者与社会隔离,失去朋友,工作问题影响个人生活,无助感和困惑可能导致家庭冲突。

  4. 网络性骚扰:网络性骚扰主要针对女性,包括成年女性和未成年女性,通常会导致受害者产生愤怒、厌恶、恐惧和仇恨等负面情绪,并显著增加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然而,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心理弹性可以有效缓冲这些负面影响。

  5. 综合影响:骚扰行为不仅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还可能通过多种途径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例如,骚扰可能导致受害者失去自信雄心壮志和职业发展机会,并引发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此外,骚扰还可能导致受害者在学术或职业环境中表现不佳,如成绩下滑、职业专注度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