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空泛的意思

kōng fàn

空泛

拼音kōng fàn

1.空泛常用意思: 形容言论或文章空洞浮泛。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抽象 , 空虚 , 空洞 , 玄虚 , 空疏
反义词 切实 , 充实 , 实在

例句 1.评审认为这篇文章立论空泛,应予淘汰。
2.他空泛的演讲令许多听众昏昏欲睡。

空泛引证解释

1. 空洞浮泛,不着边际。

1. 世之以空泛写景语为“江上峰青”者,直未喻个中甘苦也。 《蕙风词话》卷三 况周颐
2. 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 《饿乡纪程》四 瞿秋白
3. 但这愿望是空泛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办法,他们只觉得这是他们的义务。 《家》三 巴金


空泛是什么意思

“空泛”一词在中文中通常用来形容没有具体内容的泛泛之论,即缺乏具体细节和深度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往往显得空洞、不切实际,不边际,因此常用于批评那些内容空洞、浮泛的言论或文章。

从词义上看,“空泛”的拼音为[kōng fàn],其近义词包括“空洞”、“空虚”和“贫乏”,而反义词则是“充实”。这些词语都指向一种缺乏实质内容的状态。例如,在文学作品中,“空泛”常被用来描述那些缺乏具体细节或深度的论述,如巴金在《家》中提到的“愿望是空泛的”。

此外,“空泛”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应用。例如,在讨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如果理论脱离实际,就会被认为是“空泛”的。在教育和学术领域,空泛的论述往往被认为缺乏实际意义和价因此值,需要避免。

“空泛”强调的是缺乏具体内容和深度,通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化、不切实际的言论或论述。

空泛一词的历起源和演变是什么?

“空泛”一词的历史起源和演变可以从其构成的两个字“空”和“泛”的历史演变中得解释。

“空”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孔穴,今音读作kǒng。后来,“空”的意义引申为没有内容、空洞无物,读作kōng。在佛教用语中,“空”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均是幻象,并不真实存在。此外,“空”还可以作为副词,表示徒然、白白地。

“泛”字的本义是漂浮,与“浮”字同源,表示水面上漂浮的状态。在现代汉语中,“泛”字的使用较为广泛,其含义包括但不限于漂浮、漫溢、弥漫、浮动、倾覆、广泛、普遍等。特别是在形容词意义上,“泛”可以表示不切实际的、浮浅的。

结合这两个字的意义,“空泛”一词最初可能用于描述一种没有具体内容的状态,即“空洞无物”加上“漂浮不定”的状态。随着间的推移,“空泛”逐渐演变为形容词,用来描述内容空洞、浮泛、不着边际的状态。例如,在《蕙风词话》中提到的“江上峯青”这样空泛写景语,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表达其中的甘苦。

在不同文化或语言中,“空泛”概念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差异?

在不同文化或语言中,“空泛”概念的表达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各国社会历史、语言习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例如,在汉语中,“空泛”通常指内容空洞、不着边际的状态,如缺乏实质内容的作文、演讲或观点。而在英语中,“空泛”可以翻译为“empty, shallow, not specific”,并常用于描述含糊和过于笼统的情况。

此外,文化空缺现象也影响了“空泛”概念的表达。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和概念缺乏对等表达,翻译时常常遇到困难。如,汉语中的“节气”概念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这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挑战体现了文化空缺现象。

在文学创作中,避免使用空泛措辞尤为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提高作品的信息量和深度。而在社会问题讨论中,避免空泛论述也有助于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针性。

总之,“空泛”概念在不同文化或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翻译挑战等。

如何在学术写作中避免使用空泛的论述?

在学术写作中避免使用空泛的论述,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确保文章的深度、清晰度和说服力。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聚焦具体主题:避免泛泛而谈,应聚焦于特定的主题或问题。例如,在讨论地方经济的发展机遇时,不要将话题转移到本地自然人文地理位置及优势上,而应深入探讨如何把握机遇。

  2. 使具体用实例和数据:通过具体实例、数据或权威文献来支持论点,可以增强章的说服力和实用性。例如,当评价某人的技术水平时,不仅要指出其优点,还应列举具体实例和成就。

  3. 构建清晰的论证结构:确保文章有清晰的结构和组织,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目标、支持的证据、详细的解释和与主题的联系。可以使用逻辑框架如PEEL(Point, Evidence, Explanation, Link)法来确保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目标。

  4. 避免模糊不清的表:使用精准的语言和术语,避免使用模糊、空洞的词语。例如,避免使用“很多”、“一些”、“可能”等泛泛而谈的词汇,而应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论述。

  5. 反复修改与反馈:初稿完成后,首先自查文章的词句是否真实呈现了自己观点,也可交由其他人帮忙检查,深入了解读者从文章中抓取的信息与你内心所构想的存在多大偏差。

  6. 避免冗余文字:每句话都应该为读者提供新的信息、建立论点讲述故事或激发情感,否则就是无用的。编辑掉所有无用的句子,即使它们有数百个字。

  7. 深入思考和准确论述: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将思考结果准确地进行论述。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读者提供有深度有内涵的内容。

空泛与抽象概念在哲学上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在哲学中,空泛与抽象概念是两个紧密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抽象概念通常指的是从具体事物中提取出的本质征或属性,它超越了具体的实例,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理解。例如,“友谊”是一个抽象概念,因为它超越了任何特定的友谊实例,代表了一种普遍的情感关系。

另一方面,空泛概念则往往缺乏明确的内涵和具体的定义,它们可能过于宽泛,以至于无法精确描述或理解。例如,“存在”这个概念就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因为它试图涵盖一切存在物,但自身却无法被具体定义。

抽象概念和空泛概念之间的联系在于,它们都试图超越具体的实例,达到一种更普遍的理解。然而,抽象概念通常具有一定的结构逻辑,能够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而空泛概念则可能缺乏这种结构,显得模糊不清,难以具体化。

在哲学探讨中,抽象概念和空泛概念常常被用来分析和解释复杂的现实问题。例如,在伦理学中,抽象概如“正义”和“道德”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普遍原则。而在心理学中,尽管某些概念如“心理”和“情感”可能显得空泛,但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应用,可以逐步填补这些概念的空洞,使其更加具体和实用。

总之,抽象概念和空泛概念在哲学上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抽象概念通过提取本质特征来形成普遍性的理解,而空泛概念则可能因缺乏明确内涵而显得模糊不清。

现代心理学如何解释人倾向于产生或接受空泛思想的原因?

现代心理学解释人们倾向于产生或接受空泛思想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价值观缺失与意义感的丧失:在当代社会中,许青年多选择“躺平”,这背后的心理成之一是生命意义的缺失。北京大学精神卫生辅导与辅导中心副院长徐凯文指出,部分学生出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等现象,这些症状与抑郁症相,但治疗效果却不如预期。他将这种现象归因于“价值观缺失所导致的心理障碍”,并将其比喻为“空心病”。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的创始人弗兰克尔认为,意义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每个人都渴望发掘自己的潜力并实现自我。

  2. 社会同质化与个性缺失:罗洛·梅提出的“空洞的人”概念指出,由于时代的迅速变革,个人追求有意义人生的时代已经被消融,现代人越来越为社会中被同质化的一份子,缺少个性和自己的追求,从而陷入空虚、孤独和焦虑。

  3. 信息过载与批判思维的丧失: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人们面临的信息过载使得保持开放心态变得更加困难。Kassandra Lamb指出,人们倾排斥向于不同观点,种行为与人类天性相悖,并列举了几个自然偏见,如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即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已知信念的新信息,忽略或拒绝反驳这些信念的信息。这种现象导致人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各种观点和偏见,总相信别人说的却不相信自己的价值观。

  4. 精神匮乏与虚无主义盛行: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精神匮乏、价值观混乱的现象愈发严重。虚无主义盛,意义和自由逐渐丧失,最典型的就是“空心病”——价值观缺失导致的心理障碍。即使是清北学子这样的天之骄子,也有许多人陷入空虚无力的迷茫。

  5. 心理焦虑与心灵成长的探索:印度著名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指出,现代人普遍陷入怀疑自己的状态中,因为是满足于他人的描绘,活在别人的言论中,活得既肤浅又空虚。这种状态导致人们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只有活在人认为好的生活中,用对一切资源的占有感填充自己空虚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