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告诉的意思

gào

告诉

拼音gào sù

1.告诉常用意思: 起诉的一种说法。

词性动词
近义词 起诉 , 诉讼

例句 1.他投诉无门,迫不得已才把这件事告诉到检察院。
2.他打算把骗他钱的人告诉到上级法院。

2.告诉常用意思: 说给人听,让人知道。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告知 , 通知 , 奉告
反义词 隐瞒

例句 1.只有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他,他心里才会释然。
2.请你告诉他,我们今天晚上七点钟开会。

告诉引证解释

1. 向上申诉。

1. 贱人以服约卑敬悲色,告诉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 《管子·任法》
2. 世主恣行,与民相离,黔首无所告诉。 《吕氏春秋·振乱》
3. 刑罚不中,众冤失职,趋阙告诉者不绝。 《汉书·成帝纪》
4.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晋 《陈情事表》 李密
5. 逢每冤其父之名不在于史,将欲抱所冤诣京师,告诉于司史氏。 唐 《与史馆韩侍郎书》 元稹
6. 无可归咎,无可告诉,不得不怅望于天。 清 《说诗 沈德潜

2. 告知;对人说明。

1. 王有德义,故来告诉。 《史记·龟策列传》
2. 今年未有子规声,忽向宫中树上鸣。告诉落花春不管,裴回晓月恨难平。 宋 《景灵宫闻子规》诗 杨万里
3. 把这要替的情由,告诉他们得知。 明 《雌木兰》第一出 徐渭
4. 宋金将入赘船上,及得病之由,备细告诉了一遍。 《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5. 有一个想不到的好消息,我本来不打算告诉你们,好保持个突然性。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 魏巍

3. 特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控告犯罪人及其罪行,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

1. 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编第七章


告诉是什么意思

“告诉”是一个多义词主要含义包括诉说、申诉、通知、告知等。在不同的语境下,“告诉”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和意义。

  1. 诉说、申诉:在古代汉语中,“告诉”最初指的是诉说或申诉,特别是在面对不公或冤屈时向主君或官员申诉的情景。例如,《管子·任法》中提到的“告愬”就是这种用法。

  2. 通知、告知:现代汉语中的“告诉”通常用于向他人陈述某事,使人知道某件事情。例如,“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这种用法。这种用法强了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的重要性。

  3. 司法报告:在法律语境中,“告诉”特指受害人向司法部门告犯罪事实,并请求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只有在罪行成立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告诉”的处理。

  4. 其他含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告诉”还可以表示向上级或群众就某人某事事件事态的观察调而作的正式陈述。

总之,“告诉”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但其核心义始终围绕着诉说、申诉、通知和告知等方面展开.

告诉在古代汉语中的具体用法和历史背景是什么?

在古代汉语中,“告诉”一词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用法。根据不同的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从法律角度来看,“告诉”在古代是一种控告行为,即由被害人或其家属向司法机关报告犯罪事实,请求追诉。这种行为在秦汉期已有明确规定,并且在唐代的法律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例如,《唐律疏议》中规定,被害之家及同伍应当及时向主司报告犯行为,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此外,告诉不仅限于个人之间的控告,还涉及到政府公布的文书,如布告、安民告示等。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告诉”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也有所不同。根据《论语译注》中的解释,“告”一词在《论语》中有多种用法,包括忠告、告知等。例如,“忠告而善道之”中的“告”表示规劝;而在“告朔”中“告”则是一种礼节性的告知。另外,《春秋左传注》中提到,“语”与“告”在表达上有细微差别,“语”更侧重于叙述事件的原因,告”则更强调表达说话者的情感。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告诉”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法律制度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沟通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唐代,政府的命令和法令通过布告的形式传达给民众,这使得更多的普通人能够了解政府的政策和法规。而在宋代,印刷品的使用使得政府命令能够更快地传达出去,并使更多人有机会知晓其内容。

现代汉语中告诉的用法有哪些变化,与古代汉语相比有何不同?

现代汉语中“告诉”的用法与古代汉语相比,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和特点。

在现代汉语中,“告诉”作为动词,主要表示将信息传达给他人,使其知晓。它可以带“了、过”,并且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他告诉我了”或“他告诉我了他想回家”。这种用法强调的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结果,即信息被成功传达给对方。

现代汉语中的“告诉”通常不能用于Ⅰ型结构,即不能直接带宾语,而是需要带双宾语,即“告诉+人(对象+内容”的结构。这与古代汉语有所不同,古代汉语中“告诉”可能更灵活地使用,不一定需要明确的双宾语结构。

此外,“告诉”在现代汉语中还可以与其他动词类如“教、报告、提醒、通知”等一起使用,这些动词都涉及到信息传递的行。然而,“告诉”与“说”有明显的区别,“说”主要表示说话的行为本身,而“告诉”则侧重于信息的传递。

在语法结构上,“告诉”类动词通常不适用于“V给”文法结构,而是适用于前置词结构,这表明其更注重信息传递的对象。例如,“他告诉我了”中的“告诉我”是一个典型的前置词结构,强调信息传递的对象是“我”。

另外,在现代汉语中,“告诉”还可以与其他动作结合使用,如“写信告诉”,在这种情况下,“告诉”通过书面形式传达信息,增加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在法律语境中,告诉的具体流程和要求是什么?

在法律语境中,告诉的具体流程和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告知权的行使、告知程序的完善以及告知义务的履行。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根据《刑法典》第105条的规定,告诉权的行使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和程序。例如,法人行使告诉权时,必须由其合法代表或特别授权人进行。此外,告诉权的行使还涉及授权和追认的问题,即在某些情况下,告诉权行使可能需要追认,并且追认期限没有明确规定。

在刑事诉讼中,告知程需要在各个诉讼阶段开始时由具体案件承办人告知被害人其诉讼地位、进入本诉讼阶段的原因以及享有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并将告知记录在案。这种告知不仅限于陈述权利名称,还应包括具体内容的详细解释,如米兰达警告中的内容。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向利害关系人告知其行为的理由、依据和处罚意见。告知的形式可以是事前告知或事后告知,前者要求口头或书面形式,后者须以书面形式并送达相对人。此外,告知内容应具体明确,包括法律依据、诉权等。

监管机构在处理可能违反法律的行为时,需明确告知个人或实体可能违反的法律条款、提供信息的时间框架和方式。通知需包含法律条款的细节、个人需在监管机构面前出现的时间框架以及提供信息的方式和形式。

在告诉或告发案件中,需确认告知或告发是否在法定期间内,并调查是否为同一事实的再次告知或再告发。若告知内容确认后,犯罪显然未成立,需向告知人解释理由,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告诉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用法有哪些差异?

在不同文化中,“告诉”这一动词的含义和用法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现在语法结构、语境使用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从语法结构上看,不同语言对“告诉”动词的使用有自的特点。例如,在津巴布韦语中,“告诉”(doerrbet)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省略,这与动词的非转性有关。而在英语中,“告诉”(tell)通常需要一个直接宾语,如“Tell me the story”,而“说”(say)则不需要。此外,在孟加拉语中,“告诉”动词支持受益者交替和被交替等语法现象,但在宾格交替方面则不可行。

在语境使用上,“告诉”在同文化中的应用也有所不同。在英语中,“告诉”常用于指示或告知,例如命令某人做某事时常用“告诉”。而在西班牙语中,长辈或亲近的人之间使用“告诉”时,通常带有尊重和回忆的意味,如向孩子讲述过去的故事。此外,在命令或建议的语境中,“告诉”有时会降低其效果,因为权威性命令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的证明。

文化背景对“告诉”的理解也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人对他人直接告诉他们做什么持负面态度,即使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是有帮助的。这表明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会影响人们对“告诉”的接受程度和偏好。

告诉一词在现代科和社交媒体中的应用和影响是什么?

在现代科技和社交媒体中,“告诉”一词的应用和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互联网资源生成的例句中,“告诉”被广泛用于各种场景,如个人交流、社会信息传播、工作通知等,强调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此外,全量知识系统中的“告诉”原则也突出了知识传递的策略,确保系统能准确、高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知识,提高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在社交媒体时代,沟通方式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例如从“发信息”到“text me”的语言转变,反映了技术进步和社交媒体文化对沟通方式的影响。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沟通方式的简化和直接化,还反映了人们对即时沟通和简洁性的重视。

此外,“告诉朋友”活动在现代互联网营销中仍然有效,但需要采取与传统方法不同的策略,如利用社交网络和激励措施来提高效。这表明,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和人际互动的方式正在不断演变和适应新的技术环境。

“告诉”一词在现代科技和社交媒体中的应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的效率、沟通方式的演变以及互联网营销策略的调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