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因突发事件急需调度现金,只好先向父母告急,请求支援。
2.洪水来临,大坝告急。战士们已经做好了防洪抗汛的准备。
1. 报告情况紧急,请求救助。
引
1. 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
《左传·成公十八年》
2.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
《西京杂记》卷二
3. 朝鲜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4. 异乡客有落拓不能归者,苟一告急,〔梅和鼎〕无不应之如响。
清
《夜谭随录·修鳞》
和邦额
5. 妈妈接到我的告急电话之后,像基辛格往返中东搞穿梭外交那样火速赶到军里。
《十月》1982年第6期
2. 婉辞。感到内急,想解手。
引
1. 从石河子往克拉玛伊油田参观的路上,有人告急。
《纸婚》
陈若曦
拼音:gào jí
词性:动词
解释:紧急报告情况,通常指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请求援助或采取紧急措施。
例句:前线士兵向指挥部告急,请求增援。
近义词:求救、求助
反义词:无
告急指的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迅速采取行动或寻求帮助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在危机、灾难或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紧急事件中,情况非常紧迫,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例如,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救援告急,或医疗紧急情况下的告急求助。
“告急”一词通常用于描述紧急或危急的情况,表达迫切需要帮助或解决某事的迫切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场景: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受灾地区可能会发出“告急”信号,表示急需救援和物资。
医疗紧急情况:当医院或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时,可能会发出“医疗资源告急”的警报。
军事或安全危机:在战争或安全威胁下,可能会使用“告急”来表示迫切需要增援或采取紧急措施。
经济或资源短缺:如能源、粮食等资源严重短缺时,可能会发出“告急”信号,表示需要紧急调配或援助。
个人紧急求助:当个人或家庭遇到重大困难或危机时,可能会使用“告急”来请求帮助。
总之,“告急”通常用于表达某种紧急且迫切需要解决的情况。
告急通常指的是某种资源或条件极度缺乏,需要立即补充或解决,例如物资告急、人员告急等。而紧急情况则是指突发事件或危机,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严重后果,例如自然灾害、医疗急救等。简而言之,告急强调的是资源或条件的缺乏,而紧急情况强调的是事件的突发性和紧迫性。
历史上可以被称为“告急”的事件通常是指那些对国家或社会造成重大危机或威胁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全球范围内的战争导致数千万人死亡,多个国家面临生存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1962):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核武器对峙,几乎引发了核战争,被认为是冷战期间最危险的时刻。
911恐怖袭击(2001):美国遭受的恐怖袭击导致数千人死亡,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反恐战争。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和泄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危机。
新冠大流行(2019-2020):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这些事件都因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冲击而被视为“告急”时刻。
告急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经济告急:如金融危机、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等。
社会告急:如社会动荡、暴力事件、犯罪率上升等。
环境告急: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
健康告急:如疫情爆发、医疗资源短缺、公共卫生危机等。
政治告急:如政治不稳定、政权更迭、国际冲突等。
技术告急:如网络安全威胁、技术故障、数据泄露等。
这些告急形式往往相互关联,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