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寻思的意思

xún si

寻思

拼音xún si

1.寻思常用意思: (口语中多读 xín si )反复思索;考虑。

词性动词
近义词 考虑 , 思索 , 深思 , 沉思 , 覃思 , 沈思

例句 1.我寻思了一下,这件事最好不要这么办。
2.你不要急着给我答案,好好寻思一下吧。

寻思引证解释

1. 思索;考虑。

1. 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 《后汉书·循吏传·刘矩》
2. 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唐 《南池早春有怀》诗 白居易
3. 仲相低头寻思半晌,终不晓其意。 《三国志平话》卷上
4. 角哀寻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谁葬吾兄?” 《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
5. 晁大舍道:“这是什么小事情么?可也容人慢慢的寻思。” 《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
6. 〔祥子〕一边走着一边寻思,莫非人和厂倒出去了? 《骆驼祥子》十六 老舍


寻思是什么意思

“寻思”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ún sī”,主要意思是反复思考、考虑或深思熟虑。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寻思”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问题或困难时的深思过程。例如,《后汉书·循吏传·刘矩》中提到刘矩处理民争时,让当事人“寻思”,即反复思考问题。

在佛教唯识学中,“寻思”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指的是对名、、自性、差别等四方面的推求和观察。这种“四寻思”包括名寻思、事寻思、自性假立寻思和差别假立寻思,是修行者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悟知诸法的本质。

在日常用语中,“寻思”也可以表示琢磨、思索或考虑,如北京方言中的用法表示心里在思考或考虑某件事情。此外,“寻思”与“沉思”、“深思”等词语有相似的含义,都是指对某个问题或情境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古代文献中,“寻思”一词主要指思考、考虑或反复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应用:

  1. 《后汉书·循吏传·刘矩》 :描述了刘矩处理民争时,让当人回家“寻思”的情景。这表明在古代,当冲突或争议出现时,官员会建议当事人冷静下来,仔细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以达到和解的目的。

  2. 唐白居易的《南池早春有怀》诗:诗中提到“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这里“寻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深思。

  3. 《三国志平话》 :书中描述了仲相低头寻思半晌,终不晓其意的情景。这反映了人物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深思熟虑。

  4. 《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 :角哀在决定是否继续与朋友交往时,进行了深刻的“寻思”。这种用法展示了人物在重要决策前的内心挣扎和思考。

  5. 《醒世姻缘传》 :晁大舍在面对小事情时,也提到“可也容人慢慢的寻思”。这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通过“寻思”来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

  6. 老的《骆驼祥子》 :祥子在行走中一边走一边“寻思”,反映了他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活动和思考过程。

佛教唯识学中“四寻思”的详细解释和实践方法有哪些?

佛教唯识学中的“四寻思”是一种重要的观法,主要在第二加行位中习。它基于万法唯识的观点,通过观察名、义、自性、差别四法为假有实无,帮助菩萨在未生印可决定智之前,寻求和思考这些法的性质。以下是四寻思的详细解释和实践方法:

四寻思的详细解释

  1. 名寻思(梵nāma-paryesanā)
  2. 名是指文字或语言,如“花”这个字。名寻思关注的是诸法一切名字,认为名字是假有实无的,即名字本身并不代表真实的存在。例如,我们说“花”,但“花”这个字只是对实际花朵的命名,它本身并不具备花朵的特性。

  3. 义寻思(梵vastu-paryesanā)

  4. 义是指事物的真实本质,如花朵的美丽、凋谢等特性。义寻思关注的是依名而诠的体事,即事物的本质。例如,花朵的美丽和凋谢是其真实本质,而不是仅仅通过名字就能完全表达的。

  5. 自性假立寻思(梵svabhāvaprājñapti-paryesanā)

  6. 自性是指事的内在属性,如花朵的美丽、易凋谢等。自性假立寻思关注的是法的体性,即色、受等各自之体性。例如,花朵的美丽和易凋谢是其在属性,但这些属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因缘所成。

  7. 差别假立寻思(梵viṣeṣaprājñapti-paryesanā)

  8. 差别是指事物之间的差异,如不同种类的花、根、茎、叶、果等。差别假立寻思关注的是诸法名或事的差别相,认为些差别也是假立的,皆不实。例如,不同种类的花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和香味,这些差别是因缘所成,而非独立存在的。

四寻思的实践方法

  1. 名寻思的实践
  2. 菩萨在名寻思中,仅名而不见其义。例如,在观察五阴(色、受、想、行、识)时,菩萨会专注于这些五阴的名称,而不去考虑它们的实际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菩萨可以逐渐认识到名字的假有性。

  3. 义寻思的实践

  4. 在义寻思中,菩萨仅见事而不见其名。例如,在观察五阴时,菩萨会专注于五阴的实际内容,如色的形状、受的苦乐等,而不去考虑这些内容的名称。通过这种方式,菩萨可以逐渐认识到事物本质的假有性。

  5. 自性假立寻思的实践

  6. 在自性假立寻思中,菩萨仅见自性假立。例如,在观察五阴时,菩萨会专注于五阴的内在属性,如色的形状、受的苦乐等,而去考虑这些属性的独立性。通过这种方式,菩萨可以逐渐认识到自性的假有性。

  7. 差假立寻思的实践

  8. 在差别假立寻思中,菩萨仅见差别假立。例如,在观察五阴时,菩萨会专注于五阴之间的差异,如不同种类的色、受等,而不去考虑这些差异的独立性。通过这种方式,菩萨可以逐渐认识到差别的假有性。

四加行位次

四寻思观是菩萨在加行位中先起的观法,以伏除四法所取之与能取之识。通过分别观名、义或通达自性假立、差别假立,菩萨最终悟入依他起性。四加行位次分别是暖位、顶位、忍位和世第一法位。在暖位阶段,菩萨开始对五阴中的识阴、受阴、想阴、行阴进行初步的寻思;在顶位阶段,菩萨进一步深入观,探求事情的本质;在忍位阶段,菩萨通过下品如实智观;在世第一法位阶段,菩萨通过上品如实智观。

总结

北京方言中“寻思”的具体用法和例子是什么?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关于北京方言中“寻思”的具体用法和例子的问题。虽然有提到“寻思”一词在不同地区的方言中存在,但没有具体说明其在北京方言中的用法和例子。例如, 提到“寻思”属于东北方言,意为“琢磨”,但没有提及北京方言中的用法。

“寻思”与“沉思”、“深思”在含义上有何区别和联系?

“寻思”、“沉思”和“深思”在含义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1. 联系
  2. 这三个词都表示深入、认真的思考。们在使用场景中常常可以互换,尤其是在描述对某个问题或情境进行深入思考时。例如,当一个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无论是“寻思”、“沉思”还是“深思”,都可以用来表达这种思考的状态。
  3. 它们在某些成语和固定搭配中也经常一起出现,如“沉思熟虑”、“深思熟虑”等,这些搭配强调了思考的深度和认真程度。

  4. 区别

  5. 沉思:更侧重于安静、专注的状态,通常与深沉、严肃相关联。它强调的是在静谧的环境中,对某个核心潜意识或意境进行低沉思索的过程。例如,在月光下思考人生哲理时用“沉思”。
  6. 深思:强调思考的深度和认真程度,通常用于描述对某事的深入思考。它不仅涉及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还涵盖了从个人成长到社会反思的广泛领域。例如,巴金《能言树》中父亲默默深思的样。
  7. 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通常用于描述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回顾和推敲的过程。例如,张主任寻思着要皮里阳秋说他几句。

总结来说,“沉思”、“深思”和“寻思”虽然都表示深入思考,但各有侧重。“沉思”强调安静和专注,“深思”强调深度和认真,“寻思”则强调反复和推敲。

在现代汉中,“寻思”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有哪些变化?

在现代汉语中,“寻思”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经历了显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变化:

  1. 地域差异
  2. 在威海方言中,“寻思”一词保留了古音古义,读作xín si,意为思考。这表明在某些地方方言中,“寻思”仍然被广泛使用,并且具有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
  3. 然而,在普通话中,“寻思”的读音为xinsi,且在东北地区也有类似的发音。这说明“寻思”在北方地区有较为广泛的使用,但具体读音可能因地区而异。

  4. 网络用语的流行

  5. 在虎扑体育网论坛上,“寻思”一词频繁出现,甚至每个帖子下面都有人使用。这种现象表明“寻思”在网络语境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尤其是在年轻人和网络社区中。
  6. 网络用户对“寻思”的态度各异,有人认为它过于矫情或非主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反映了说话者的阴阳怪气。这种态度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寻思”在网络文化中的复杂地位。

  7. 历史与文学背景

  8. “寻思”一词在古代文学中也有使用,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倚棹忽寻思”。这表明“寻思”不仅是一个现代网络用语,还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学渊源。
  9. 在现代汉语中,“寻思”可以译为“think sth. over”或“consider”,用于表示反复思考或考虑某件事情。这种翻译和用法进一步说明了“寻思”在现代汉语中的实际应用。

  10. 语言规范与文化差异

  11. 尽管“寻思”在某些地方方言中保留了古音古义,但在普通话中,其使用频率场景可能受到语言规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例如,一些人可能因为某些人的阴阳怪气而不再使用这个词语。

现代汉语中“寻思”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呈现出地域差异、网络流行、历史渊源和语言规范等多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