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家公司制作录影带的费用急遽降低,印制书面资料的费用反而正在上涨。
2.美国证券市场于一周前急遽反转,很多持有人一夜破产。
1. 仓促。
引
1. 旦夕之间,方思布款,急遽之至,先以惠音。
宋
《回颍州通判杨虞部书》
欧阳修
2. 而又虑急遽之难以取给,乃更与有力之贤,共相捐输,使一人掌其资本,而取其息以待用。
清
《翰林院侍讲张君墓志铭》
刘大
2. 犹急速。
引
1. 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镕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
《〈鲁迅杂感选集〉序》
瞿秋白
2. 他料到部长这时叫唤他一定没有好事,心急遽地跳动。
《白求恩大夫》一
周而复
“急遽”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表示极快地或匆忙、仓促的状态。例如,气温急遽上升、事情急遽发生等。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发展迅速、变化无常的状态,如病情急遽恶化或费用急遽降低。
此外,“急遽”也可以表示急速的程度,但程度轻于“急剧”。在不同的语境中,“急遽”可以翻译为英语中的“rapid, sudden”,德语中的“rasant”,法语中的“en toute hâte, rapidement”。
总结来说,“急遽”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表示极快的状态,也可以形容急速的程度,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反映了汉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急遽”一词的历史起源和演变可以追溯到宋代,最早出现在欧阳修的《回颍州通判杨虞部书》中,描述了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匆忙思考和行动的情景。这个词在清代刘大櫆的《翰林侍讲张君墓志铭》中也有出现,表达了对难以取给资金的担忧。
从字形和词义上看,“遽”字在古代文献中主要指送信的快车或快马,如《周礼》、《左传》、《礼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其本义为送信的快车或快马,后来引申为形容词,表示惊慌、十分贫困、急忙、匆忙、快、迅速等意思。现代汉语中,“遽”字有多种词性变化和具体用法,涵盖了惊慌、急忙、快、迅速等含义。
此外,“遽”的功能特性引发了形容词“疾速”义,再由“疾速”义引申虚化为副词“立即、赶快”义。这种演变过程显示了“遽”字从具体的交通工具到抽象的时间概念的扩展。
在现代汉语中,“急遽”与其他表示快速或突然的词汇(如“急剧”、“仓促”)有以下区别:
急剧:这个词强调的是迅速而剧的变化或动作。例如,“急剧变化”指的是变化的速度非常快,并且变化的程度很大。
仓促: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由于时间紧迫而做出的决定或行为,带有匆忙和紧急的意味。例如,“促决定”表示因为时间有限而做出的决定。
急遽:这个词主要用来形容动迅速,但并不一定涉及剧烈或紧急的情况。例如,“急遽行动”表示行动非常快,但不一定是因为时间紧迫或情况紧急。
总结来说,“急剧”侧重于变化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急遽”这一概念常被用来描述事件或情感的突然发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意外感。例如,在爱德华·李尔(Edward Lear)的作品中,他通过使用“suddenly”一词来表达时间的极端敏感性和事件的突然性。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这种突然性是必要的,以克服事物自然状态的惯性,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
此外,在中国早期文学中,“急遽”也常用于描绘情节的突然转折和情感的剧烈变化。例如,在《九首古诗》中,通过“忽然如…”这样的表达方式,形象地描绘了行动带来的效果和转变。这种用法不仅限于诗歌,还广泛应用于小说和其他文体中,如《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中都有使用。
在现代文学中,“急遽”同样被用来探讨紧迫性和现实主义的重新发明。例如,在摩洛哥的“紧急文学”中,作家们在紧迫的背景下进行写作,速度接近生命本身,较少受到长间修改的影响。这种文学形式强调了对现实的直接反应和批判性意图,揭露和破解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复杂问题。
在不同语境下准确使用“急遽”一词,需要理解其含义和应用场景。“急遽”通常表示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且出乎意料,类似于“突然”或“仓促”的意思。
紧急情况:在紧急情况下,“急遽”以用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例如,在火灾发生时,人们会迅速撤离,这种情况下可以说“火灾发生得急遽”,强调了事情发生的突然性和紧迫性。
匆忙行为:当描述某人因时间紧迫而采取的仓促行动时也可以使用“急遽”。例如,“他因匆忙而错过了火车”,这里的“匆忙”即指急遽的行为。
意外变化:在描述突发事件或意外变化时,“急遽”同样适用。例如,“股市急遽下跌”,表示股市变化非常迅且出乎意料。
讨论和决策:在紧张和恐慌的气氛中进行的急促讨论也可用“急遽”来形容。例如,“在愈来愈紧张和惊慌的气氛中,进行了急遽的讨论”。
总结来说,“急遽”一词适用于描述那些迅速发生且出乎意料的事件或行为,强调了事情发生的紧迫性和意外性。
“急遽”一词在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表达存在一些差异。首先,从印尼语的角度来看,“急遽”可以对应于“tiba-tiba”和“mendadak”,这两个词都表示出乎意料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然而,它们在语义上有所不同:“tiba-tiba”更多地强调事情的转折性和程度性,而“mendadak”则侧重于事件的突然性和方法性。
在英语中,“急遽”可以翻译为“hasty”,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快速且可能缺乏深思熟虑的行为。此外,“hasty”还可以表示草率、鲁莽或冲动等负面含义。
在日语中,“急遽”可以对应于“急速”(きゅうそく),表示紧急或迅速的情况。而“急速”还可以一步细分为“急迫”(きゅうはく),用于描述紧迫或紧急的情况。
因此,虽然不同语言中都有似的词汇来表达“急遽”的概念,但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义和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