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战败的意思

zhàn bài

战败

拼音zhàn bài

1.战败常用意思: 在战争中或竞赛中失败;被打败。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失利 , 败北
反义词 取胜 , 战胜 , 打败

例句 1.战败之后,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2.战败常用意思: 战胜(对方);使对方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取胜 , 战胜 , 打败
反义词 失利 , 败北

例句 1.经过艰苦努力,他终于战败对手,夺得了金牌。

战败引证解释

1. 打败仗;在战争中失败。

1. 梁君田侯恐其至而战败也,悉起兵从之,大败赵氏。 《战国策·魏策二》
2. 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 《史记·陈涉世家》
3. 马灵战败逃生。 《水浒传》第九九回
4. 为僧说过去因缘,赖政战败,于此敷扇草上,坐而自刃。 《看云随笔·四鸣蝉》 周作人

2. 犹打败;战胜。

1. 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宗月大师》 老舍


战败是什么意思

拼音:zhàn bài

词性:动词

解释:在战斗或竞争中失败,未能取得胜利。

例句:在昨天的比赛中,我们队不幸战败,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近义词:失利、失败

反义词:战胜、胜利

1. 战败的定义是什么?

战败是指在战争、战斗或竞争中被对手击败,无法继续抵抗或取得胜利的状态。战败通常意味着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被迫接受失败的结果,可能包括领土丧失、资源减少、军事力量削弱或其他不利后果。在战争中,战败方通常会签署投降协议或停战协定,以正式结束敌对状态。

2. 历史上著名的战败事件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战败事件包括:

  1. 坎尼会战(公元前216年):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坎尼会战中大败罗马军队,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

  2. 滑铁卢战役(1815年):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战役中被英国和普鲁士联军击败,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终结。

  3.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年):德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惨败于苏联红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 珍珠港事件(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虽然初期获得胜利,但最终导致美国参战,加速了日本的战败。

  5. 越南战争(1955-1975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最终撤军,标志着其在越南的失败。

  6. 阿金库尔战役(1415年):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以少胜多,大败法军,成为百年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这些战败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

3. 战败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有何影响?

战败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通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方面

  1. 政权更迭:战败可能导致现有政权的不稳定,甚至引发政权更迭或革命。

  2. 国际地位下降:战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通常会下降,可能失去盟友或被迫接受不利的国际条约。

  3. 国内不稳定:战败可能引发国内的政治动荡、社会不满和分裂,甚至可能导致内乱或内战。

  4. 领土丧失:战败国可能被迫割让领土,进一步削弱其国家主权和完整性。

经济方面

  1. 经济衰退:战争通常导致基础设施破坏、生产力下降和资源枯竭,战败后经济可能陷入长期衰退。

  2. 债务负担:战败国可能被要求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增加国家债务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3. 贸易受限:战败国可能面临贸易制裁或限制,影响其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

  4. 失业率上升:战争和战后重建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进一步加剧经济困难。

总的来说,战败通常会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恢复。

4. 战败后国家通常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恢复?

战败后国家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来恢复:

  1. 政治改革:调整政府结构,可能包括更换领导层或实行新的政策,以增强国家稳定性和治理能力。

  2. 经济重建:通过吸引外资、修复基础设施、发展工业和农业等手段恢复经济活力。

  3. 社会安抚:采取措施缓解民众的不满情绪,如提供社会福利、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4. 外交努力:重新建立国际关系,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可能包括签署和平条约或加入国际组织。

  5. 军事调整:削减或重组军队,确保国家安全的同时避免再次引发冲突。

  6. 文化复兴:通过教育和文化项目重建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

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有助于国家从战败的打击中恢复,并逐步走向稳定和发展。

5. 战败与投降有什么区别?

战败和投降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战败是指在战争或冲突中一方被另一方彻底击败,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或意愿。战败通常意味着军事上的失败,但并不一定伴随着立即的投降。

投降是指战败的一方正式宣布停止抵抗,并接受胜利方的条件。投降通常包括签署投降协议,交出武器,并接受胜利方的控制或管理。

简而言之,战败是军事上的失败状态,而投降是战败后采取的具体行动,表示正式承认失败并停止抵抗。

6. 战败是否总是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战败并不总是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虽然战败可能导致一方暂时停止战斗或签署停战协议,但战争的结束通常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政治谈判、国际干预、内部冲突的持续等。历史上,战败后战争继续或重新爆发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德国战败并签署了《凡尔赛条约》,但随后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战败可能只是战争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最终的结局。

7. 战败在国际法中是如何定义的?

在国际法中,战败通常指一国在武装冲突中未能实现其军事目标,并被迫接受对方提出的条件或投降。战败的具体表现可能包括签署停战协议、投降书或其他形式的和平协议,这些文件通常规定了战败方的义务,如撤军、支付赔偿或接受领土调整等。战败的法律后果可能涉及国际法的多个方面,如战争法、人道法和国际条约的执行。战败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的丧失,但可能会对其国际地位和权利产生重大影响。

8. 战败后的国家如何处理战俘问题?

战败后的国家在处理战俘问题时,通常需要遵守国际法,特别是《日内瓦公约》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方式:

  1. 归还战俘:根据停战协议或和平条约,战败国通常需要将战俘归还给战胜国或其他相关国家。

  2. 人道待遇:在战俘归还之前,战败国必须确保战俘的基本人权和人道待遇,包括提供食物、医疗和适当的居住条件。

  3. 法律程序:如果战俘被指控犯有战争罪或其他罪行,战败国可能会对其进行法律审判,但审判过程必须符合国际法的规定。

  4. 国际监督:有时,国际组织或中立国会监督战俘的处理过程,以确保其符合国际法的要求。

  5. 谈判与协商:战败国可能会通过外交途径与战胜国协商战俘的归还条件和时间表。

处理战俘问题时,战败国通常需要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确保程序的透明和公正,以避免进一步的冲突或外交争端。

9. 战败对平民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战败对平民生活的影响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困难:战败可能导致经济崩溃,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失业率上升,从而使得平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2. 基础设施破坏:战争期间,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电力、供水系统等往往遭到严重破坏,战败后修复工作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影响日常生活。

  3. 社会动荡:战败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犯罪率上升,治安恶化,平民的安全感降低。

  4. 心理创伤:战争和战败会给平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5. 人口迁移:战败可能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或流离失所,平民被迫离开家园,成为难民或国内流离失所者。

  6. 政治不稳定:战败可能导致政权更迭或政治动荡,平民可能面临新的政治压迫或不公正待遇。

  7. 医疗资源短缺:战争期间医疗资源往往已经紧张,战败后医疗系统可能进一步恶化,影响平民的健康和医疗服务。

这些影响可能会持续多年,甚至影响下一代的生活。

10. 战败是否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战败通常会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产生负面影响。战败可能导致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下降,失去盟友或合作伙伴的信任,甚至可能面临经济制裁或领土损失。此外,战败还可能削弱该国的军事和政治声誉,使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减少。然而,具体影响取决于战争的规模、背景以及战败后的处理措施,有些国家在战败后通过外交努力和内部改革能够逐步恢复其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