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一带民房逼仄,巷道狭窄,进出很不容易。
2.这条胡同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连三轮车骑进来都嫌逼仄。
1. 犹狭窄。
引
1. 逼仄兮掣曳,联翩兮踊跃。
唐
《斗鸭赋》
李邕
2. 黄尘雕罽裘,逆旅同逼仄。
宋
《送郑叔熊归闽》诗
王安石
3. 过去,因为年久失修,湖里长满了水草,很荒秽逼仄了。
《金陵五记·白下书简·重过鸡鸣寺》
黄裳
“逼仄”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ī zè,主要用来形容空间狭窄、拥挤或环境局限的状态。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为泛,常用于描述狭窄的空间、拥挤的环境或迫近的情境。
基本含义:逼仄主要指狭窄、拥挤,通常用来形物理空间的狭小,如房间、走廊、道路等。它也可以用来描述心理上的压抑感或社会环境的局限性。
历史背景:逼仄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李邕的《斗鸭赋》和宋代王安石的诗作中,后来在多个古文文献中被引用,如杜甫的《逼仄行赠毕曜》。这些文献展示了逼仄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常用来描绘建筑狭窄、旅途艰辛等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逼仄的近义词包括狭小、窄小、狭隘等,而其反义词则是宽敞、开阔、广阔等。
文学象征意义:在文学作品中,逼仄常常象征着角色的心理状态或社会环境的压抑。例如在杜甫的诗中,逼仄不仅描述了物理空间的狭小,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压抑。
现代应用:在现代汉语中,逼仄常用于描述生活条件差、住所狭小、空间局促等情况。此外,它也可以比喻思想观念狭隘或心胸狭窄。
文化内涵:逼仄一词不仅限于描述物理空间,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空间布局和居住环境的重视,并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深刻理解。
逼仄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描述物理上的狭窄和拥挤,也可以表达心理上的压抑和窘迫。它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展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逼仄”一词在古代文学中主要用来形容狭小、拥挤的环境或空间,同时也可表达迫近、密集、匆迫、短暂和窘迫等情感状态。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杜甫逼仄行赠毕曜》: 这首诗中,杜甫用“逼仄”来形容居住环境的狭窄:“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住在相邻的巷子里,彼此间几乎无法见面的情景。
李邕《斗鸭赋》: 在唐代李邕的《斗鸭赋》中,“逼仄”被用来描述鸭子活动的空间非常狭小:“逼仄兮掣曳,联翩兮踊跃。”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鸭子在狭空间内活动的情景。
王安石《送郑叔熊归闽》: 宋代王安石在《送郑叔熊归闽》诗中,用“逼仄”形容旅途中的拥挤和不便:“黄尘彫罽裘,逆旅同逼仄。”这句诗表达了旅途中的艰辛和拥挤。
范成大《望海亭赋》: 宋代范成大在《望海亭赋》中,用“逼仄”形容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短暂:“快宇宙之清宽,悵百年之逼仄。”这句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方文《初度书怀》诗之四: 清代方文在《初度书怀》诗中,用“逼仄”形容中年的无奈和困境:“少小负奇气,有力猛如虎。逼仄不得施,中年尽消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雄心壮志未能实现,中年时感到无奈和困顿。
杜甫的《逼仄行赠毕曜》中,“逼仄”一词的使用对理解诗歌的意义具有重要影响。首先,“逼仄”在诗中描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狭小和生活条件的难。例如,诗中提到“我居巷南子巷北”,“可恨邻里间,十日不一见颜色”,这表明诗人与友人虽然住得很近,但因环境逼仄而难以频繁见面。
此外,“逼仄”还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杜甫通过描写自己因贫穷无车马出行困难,以及因官长愤怒而不能自由行动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种逼仄的生活状态不仅限制了他的行动,也加深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逼仄”一词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真实感。它不仅描绘了具体的环境,还通过这种环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因此,“逼仄”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在现代汉语中,“逼仄”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心理状态或社会环境的压抑。我们可以看到“逼仄”不仅指狭小、拥挤的空间,还反映了人们在这些环境中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例如,在文章《逼仄的场景与情感表达》中,通过描绘船舱、昏暗房间、凌乱公寓等逼仄环境,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时间流逝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描述不仅限于物理空间的狭小,更深入到心理层面,体现了人们在面对逼仄环境时的复杂情感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此外,《逼仄造句与生活感悟》一文中也提到,在逼仄空间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萧瑟与孤独,反映了人类在狭小空间中的挣扎与追求。这进一步说明了“逼仄”一词在描述心理状态时的应用,即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来反映人们内心的压抑感和对自由、宽敞空间的向往。
“逼仄”与其他形容狭窄、拥挤的词汇(如狭小、窄小)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从定义上看,“逼仄”通常用来形容空间非常狭小,给人一种压迫感,活动受限。它不仅指空间的狭窄,还可能带有心理上的压抑感。相比之下,“狭小”和“窄小”则更多地强调空间的物理限制,没有“逼仄”那么强烈的心理感受。
在具体使用上,“逼仄”常用于描述居住环境或通道等较为封闭的空间,例如居室或道路。而“狭小”和“窄小”则可以用于更广泛的场景,包括空间范围等。此外,“逼仄”有时也用于形容心胸或见识不宏大宽广。
从文学角度来看,“逼仄”一词出自杜甫的《逼仄行赠毕曜》,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历史渊源。这使得“逼仄”在某些语境下显得更加高雅和有文化底蕴。
“逼仄”一词的文化内涵随时间的演变经历了多方面的变化。
在古代,“逼仄”主要用来描述空间上的狭窄。例如,《汉书》中提到“险道倾仄”,意指狭窄的道路。这种用在宋朝范成大的《吴船录》中也有体现,如“缘江负山,逼仄无平地”。这种对狭窄空间的描述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逼仄”的含义不仅限于物理空间的狭小,还逐渐扩展到心理和社会层面。如,在李商隐的诗歌中,“逼仄”被用来形容精神上的压抑和苦闷,如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感受到的精神逼仄。这种用法反映了“逼仄”一词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功能。
此外,随着语言的发展,“逼仄”一词也与其他词语结合,形成了新的表达方式。例如,在现代诗词创作中,“逼仄体”曾一度流行,但因其语言混杂和缺乏文化底蕴而受到批评。这表明“逼仄”一词在现代文学中的使用需要更谨慎和规范。
从方言的角度来看,“逼仄”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发音和用法。例如,在太原方言中,“逼仄”可以反向读作“仄逼”,但其意义不变,仍然是指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