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外心的意思

wài xīn

外心

拼音wài xīn

1.外心常用意思: 因另有所爱而对配偶产生的不忠诚的念头;旧时也指臣子勾结外国的念头。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二心 , 异心 , 他心 , 贰心

例句 1.我听说他才结婚不到一年就有了外心。
2.他一见我们娘俩儿就发脾气,我怀疑他有了外心。

2.外心常用意思: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外心也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内心

外心引证解释

1. 用心于外。

1. 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 《礼记·礼器》

2. 异心;贰心。

1. 郑罕虎如晋,贺夫人,且告曰:“楚人日征敝邑,以不朝立王之故。敝邑之往,则畏执事,其谓寡君而固有外心。” 《左传·昭公三年》
2. 姑妐知之,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因出之。 《吕氏春秋·遇合》
3. 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群臣皆有外心,礼益慢,唯高共不敢失礼。 《史记·赵世家》
4. 〔船家〕真心相待,看看熟分,并不堤防他有外心了。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5. “他从今年开春起,就跟我要打离婚。”……“他是不是有外心啦?”金丝瞅着她问。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 魏巍


外心是什么意思

“外心”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是其主要的几种解释:

  1. 情感或道德层面: 在汉语中,“外心”通常指对配偶不忠诚的念头,即一个人爱上了别人而对自己的伴侣不忠。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史记》中提到臣子对君主不忠而勾结外国的念头也被称作“外心”。

  2. 几何学中的外心: 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中,“外心”指的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这个点是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的交点。从这个点出发,可以画出三角形的外接圆,因此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根据三角形的类型,外心的位置会有所不同: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部。

  3. 哲学和宗教层面: 在佛教和其他哲学体系中,“外心”可能指一种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或心态。例如,佛教中提到的“外心”可能是指由外界刺激(如六尘)引发的心理变化。

“外心”这个词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具体解释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在日常生活中,它可能涉及情感不忠的问题;在几何学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三角形的几何特性;而在哲学和宗教中,它可能涉及心理状态的变化。

在古代文献中,“外心”一词是如何被使用的,特别是在《史记》中的具体例子是什么?

在古代文献中,“外心”一词的使用情况并未在我搜索到的资料中直接提及。而,我们可以从《史记》中的相关描述来推测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

《史记》是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所著。在这部作品中,司马迁详细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外心”一词,但我们可以参考类似的概念来理解其可能的含义。

例如,在《史记·乐书》中,司马迁提到了“外情”一词,它指的是受外界事物触动而产生的情感,即人们因外界因素而产生的感情波动。这表明在古代文献中,“外”通常用来表示与内部或内部情感相对外部因素或情感状态。

因此,“外心”一词可能指的是与内心情感相对的外部情感或情感状态,即人们因外界素而产生的感情波动。这种解释与“外情”的用法相似,都强调了外界因素对情感的影响。

几何学中三角形外心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有哪些详细解释?

三角形的外心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其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在多个文献中都有详细解释。以下是关于三角形外心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详细解析:

定与性质

  1. 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 性质

  3. 位置: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上,与斜边中点重合;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部。
  4. 距离: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 垂直平分线:过外心作一边的垂线分此边,外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垂直于此边。
  6. 角度关系:若O是△ABC的外心,则∠BOC=2∠A(当∠A为锐角或直角)或∠BOC=360°-2∠A(∠A为钝角)。

计算方法

计算外心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几种见的方法:

  1. 向量法: 设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x_1, y_1)$,$B(x_2, y_2)$,$C(x_3, y_3)$,则外P的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P\left(\frac{(y_2-y_3)x_1 + (y_3-y_1)x_2 + (y_1-y_2)x_3}{(y_2-y_3) + (y_3-y_1) + (y_1-y_2)}, \frac{(x_3-x_2)y_1 + (x_1-x_3)y_2 + (x_2-x_1)y_3}{(x_3-x_2) + (x_1-x_3) + (x_2-x_1)}\right) $$

这种方法基于向量的点乘和向量关系。

  1. 几何法: 通过计算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方程,然后求解这些方程的交点来确定心的位置。具体步骤如下:
  2. 计算AB、AC的中点坐标和斜率。
  3. 求出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4. 求出这些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外心坐标。

  5. 正弦定理法: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求得外接圆半径R,进而求得外心坐标。公式为: $$ R = \frac{a}{2\sin A} = \frac{b}{2\sin B} = \frac{c}{2\sin C} $$

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A、B、C为对应的内角。

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外心的计算方法。例如,对于一个具体的三角形ABC,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其外心坐标,并验证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总结

三角形外心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明确的定义和性质。其计算方法多样,包括向量法、几何法和正弦定理法等。

佛教中提到的“外心”是指什么心理状态或心态,与外界刺激(如六尘)的系如何?

在佛教中,“外心”是指当心向外攀缘六尘境界时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看似心已经“出”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离开色身,只是方便说法而已。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这些是外界的境界,与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对应。

当心向外攀缘六尘时,会引发各种妄想和分别,如好坏、美丑等,这些妄想和分别会导致内心的烦恼和执着。因此,外心与外界刺激(如六尘)的关系在于,外界的刺激通过六根进入,引发六识的活动,并最终影响到内心的状态。

此外,禅宗强调要清楚地认识到外境并不能真正影响我们,而是我们对这些外境的贪爱和执着导致了内心的扰乱。

在现代心理学或哲学研究中,“外心”这一概念是如何被理解和应用的?

在现代心理学和哲学研究中,“心”这一概念主要与外部主义(Externalism)相关联。外部主义是一种哲学立场,认为心智状态不仅由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决定,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种观点强调,心智的内容和过程不仅限于大脑内部,而是与外部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

外部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义外部主义,它主张意义和概念不完全存在于个体的头脑中,而是依赖于外部环境和情境。例如希尔利·普特南通过著名的“双地球”思想实验来支持这一观点,指出我们的思想和外部事物之间的意图性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此外,在心理学中,外部化(Externalization)也被用来描述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即个体将自己的内在特征投射到外部世界,尤其是他人身上。这种机制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论中被广泛讨论,并被视为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策略,但如果过度使用,则可能导致神经症的发展。

在更广泛的哲学讨论中,部主义挑战了传统的心身二元论,试图打破心灵与物质世界的分离。它强调外部因素对心智内容和行为的影响,从而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心智位置的理解。

不同文化或宗教体系中,对于“外心”的理解和表述有何异同?

在不同文化或宗教体系中,对于“外心”的理解和表述存在显著的异同。

在佛教中,“外心”通常指的是与内心对的外部现象或境界。根据《大智度论》中的解释,观内身名为内心,观外身名为外心。此外,佛教认为外境是心所创造的幻觉产物,强调内心世界的观察比外在现象更为重要。这种观点在大乘佛教中尤为明显,认为外境实际上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因此无需过多关注外在现象。

另一方面,在基督教中,“外心”则更多地与“内在崇拜”相对应。基督教强调信仰和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认为许多信徒虽然参与宗教仪式,但缺乏内在的精神连接和对灵魂的重视。这表明基督教中的“外心”更多地注于外在形式和仪式,而非内在的精神体验。

此外,在中国文化和汉传佛教中,“外心”也具有不同表现形式。汉传佛教更注重菩萨道,对出离心的讨论并不频繁,而南传佛教则因其讲解脱道的传统,对出离心的讨论更为频繁。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外心”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的不同。

不同文化或宗教体系中对于“外心”的理解存在著差异。佛教倾向于将外境视为内心世界的反映,强调内在观察的重要性;基督教则强调内在精神生活的必要性,并批评缺乏内在精神连接的外在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