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本原的意思

běn yuán

本原

拼音běn yuán

1.本原常用意思: 哲学上指万物的根源或构成世界的基本的、最初的元素。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词性名词
近义词 来源 , 根源 , 本源

例句 1.世界的本原是哲学和宗教等领域中一个广泛探讨的问题。

本原引证解释

1. 根源;根由。

1. 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左传·昭公九年》
2. 臣请为陛下推其本原,而极言其故。 宋 《御试制策》 苏辙
3. 说者谓东汉多名节之士,赖以久存。迹其本原,正在子陵钓竿上来。 金 《滹南诗话》卷上 王若虚
4. 今日诗道之弊,其本原尚不在此。 《胡寄尘诗序》 柳亚子

2. 根本;事物的最重要部分。

1.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管子·水地》
2. 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 《汉书·董仲舒传》
3. 文章跌宕忘绳墨,学问荒唐失本原。 宋 《自责》诗 陆游
4. 若夫娄师德都督丰州,亲衣皮裤率士屯田,积谷百万,无转饷和籴之费,此又裕饷之本原在于平日者。 清 《圣武记》卷十一 魏源
5. 还在汉昭帝时,有所谓贤良文学的儒生,代表下层豪强,力争盐铁私营权,以为这是致太平的本原。 《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七节 范文澜

3. 推究;推本溯源。

1.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然也。 《墨子·兼爱下》
2. 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史记·秦始皇本纪》
3. 六圣之德泽,覆露生养,斯其所以盛也。本原事实,其所繇致此,有自也哉! 宋 《太祖皇帝总序》 曾巩

4. 根底;基础。

1. 某行无锱磷,学有本原。材谞智谋,淑问惟旧。 宋 《制诰拟词·相制二》 曾巩
2. 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 明 《传习录》卷上 王守仁
3. 为山覆篑,当加进往之功;祭海先河,尤务本原之学。 清 《与周籀书书》 顾炎武
4. 君固卓有本原,非近日号为作新体诗者所敢重也。 《振素庵诗集序》 象升

5. 哲学上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本原是什么意思

“本原”一词在哲学上具有多重含义,主要指事物的最初根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实体。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1. 起源与基础:在《左传·昭公九年》中,“本原”被解释为事物的起源或基础,例如“木水之有本原”,即树木和水都有其起源。这种解释强调了事物的初始状态或构成要素。

  2. 哲学上的定义:在哲学领域,“本原”通常指万物的最初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根本实体。例如,古希腊哲学家米利都学派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认为万物由某种基本元素(如水、火、气)构成。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本原是事物的本性、极因等,内在地支配事物的运动。

  3.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在哲学的不同流派中,对本原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而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例如,恩格斯指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思维是第二性的。

  4. 历史与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学中,“本原”与“本体”没有截然的区别,表现为宇宙论与世界图式的内在统一。例如,《管子》中提到“地者万物之本原”,强调地是万物生长的基础。

  5. 现代应用:在现代语境中,“本原”也被用于描述设计和创新的出发点。如,vivo的OriginOS操作系统将“本原”理解为回到事物的本源、物理世界和人的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

“本原”一词在哲学和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涉及事物的起源和基础,还关系到对世界本质的理解和解释。无论是在古代哲学还是现代技术应用中,“本原”都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探讨和解释世界的根本问题。

本原在不同哲学流派中的具体定义和区别是什么?

在不同哲学流派中,本原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以下是一些主要哲学流派对本原的具体定义和区别:

  1. 古希腊自然哲学
  2. 伊奥尼亚学派: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如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赫拉克利特的“火”等。这些学派试图找到一种元素,这种元素在转化成万物时还能保持自身不变,从而解释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
  3.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如数本原说。他们追求的是逻辑上在先的本原,即事物的本质。
  4. 爱利亚学派: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如巴门尼德的“存在”。他们追求的是逻辑上在先的本原,即事物的本质。
  5. 元素派和原子论者: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如恩培多克勒的四说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他们认为宇宙是由多种元素或原子组成的。

  6. 唯物义与唯心主义

  7.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抽象概念。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界的本原。
  8.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例如,柏拉图认为存在的本原是理念世界中的理念,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和映像。

  9. 中国哲学

  10. 道家:认为“道”或“无”是世界的本原。《道德经》中的“道”被视为万物的根源。
  11. 儒家:强调“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理性和秩序。
  12. 佛教:认为“空”是世界的本原,强调一切现象都是的,没有实质。

  13. 现代哲学

  14. 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作为本原的表述,将在的本源放在了人的思维和意识之中。
  15. 康德:提出“自由意志”作为道德行为的本原。
  16. 尼采:倡导“意志到权力”的超人哲学,认为意志是不断超越和创造的本原。

  17. 科学视角

  18. 相对论:空间和时间被视为一个整体,相对论的本原是时空的曲率。
  19. 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挑战了经典物理学本原。

古希腊哲学家如何解释世界的本原,特别是米利都学派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特别是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对世界的本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释。米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之一,成立于公元前6世纪,因诞生地米利都而得名。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和恩培多克勒。

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4年—约公元前547年)是米利都学派创始人,被誉为“哲学之父”。他首次提出了“什么是万物本源”这一哲学问题,并尝试给出答案,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泰勒斯的观点标志着从神话思维向自然哲学的转变,他试图用自然之物来解释万物的起源,取代了之前的神话解释。他认为万物从水中产生,而后又复归于。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公元前610年—约公元前546年是泰勒斯的学生,被誉为“无限物质的探索者”。他进一步发展了本体论的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无限的、未分化的物质,被称为“无限者”或“不定者”。这种物质可以分化出所有的自然元素和生命形式,也可以吸收它们回到自身。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85年—约公元前525年)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万物的基质是气。他认为气可以被压缩或稀释,从而形成不同的物质状态。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约公前490年—约公元前430年)假定有四种基本元素——土、气、火、水,并且认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代表爱恨的吸力和斥力。他的观点为后来的原子论奠定了基础。

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具有以下特点:1. 形成一种朴素唯物论,探究变易世界的物质性本,主张这种本原是无定形、流变、可转化的。2. 认为世界是永恒运动变化的,试图在物质性本原所包含的“对立”中寻求运动变化的力量。3. 通过阐述无限的物质性本原的物态变化,提出一种无限的、运动变易的宇宙论。4. 注重从经验观察中得出科学思想与哲学结论,尽管它包含有许多还带着稚气的猜测,但是这种重经验观测是希腊科学思想发展的重要的认识动因。

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试图用物质性的本原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和变化,开启了人类理性认识世界的先河。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界本原的理解有何不同,具体体现在哪些哲学家的理论中?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的理解存在显著异,主要体现在它们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看法上。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并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唯物主义分为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朴素唯物主义试图从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源,而机械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观性和不彻底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主张“我思故我在”,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代表人物有孟子、庄子、陆九渊、王阳明、康德、笛卡尔、贝克莱、尼采、叔本华、杜威和马赫。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的本原,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代表人物有老子、程颐、朱熹和黑格尔。

具体到哲学家的理论,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观点认为,我们通过感觉材料感知外在客体的存在,而所有我们能认识的事物都存在于心灵之内,是精神性。黑格尔则认为现实世界是绝对理念的外化、对象化或异化,认识现实世界就是认识现实世界的思想内容即概念,概念的运动、推演就是绝对理念的逐步实现。

荀子和陆象山的世界观分歧也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荀子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陆象山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伽森狄的原子论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强调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但具有机械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局限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原”与“本体”的关系及其对宇宙论的影响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原”与“本体”的关系及其对宇宙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从“本原”与“本体”的定义和关系来看,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原”通常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根本原因。例如,《易传》中的“太极”概念,认为万物的产生始于“乾元”,生长于“坤元”,揭示了世界万物皆禀“阴阳”二气而生的宇宙论。老子将“道”视为哲学本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人生遵循的原理和原则。这些观点表明,“本原”在中国古代哲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也是理解宇宙和人生的根本依据。

其次,“本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则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方式。例如,庄子的本体论思想强调“道”的两面性:一为“本”(根源、历史性、时间性、内在性),二为“体”(整体、体系、空间、外在性)。这种观点表明,“本体”不仅关注事物的起源,还关注事物的存在和化过程。《周易》中的“道”作为本体,是超验的,形而上的,统摄万物,贯穿于“天道”、“地道”、“人道”。这表明,“本体”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超越时空的概念,关注生存世界的本质。

再次,从宇宙论的角度来看,“本原”与“本体”的关系对宇宙论的影响是显著的。例如,《易传》通过“太极”、“阴阳”等概念,构建了宇宙论模式,认为世界万物的生成源于阴阳的交合和天地的配合。这种观点表明,“本原”与“本体”的关系在宇宙论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解宇宙的起源和本质,可以更好地解释宇宙的生成和发展。

此外,儒家和道家对“本原”与“本体”的理解也所不同。儒家强调“生生”价值,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而道家则从“无”出发,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这种差异反映了儒道两家对宇宙起源的不同理解,也影响了他们对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构建。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原”与“本体”的关系及其对宇宙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不仅关注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本质,还关注事物的存在和变化过程。

现代技术应用中,如何将“本原”的概念应用于设计和创新?

在现代技术应用中,将“本原”的概念应用于设计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1. 回归事物的本质
  2. 维特鲁威的人本思想: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其著作《建筑十书》中提出了建筑的三大原则:坚固(Firmitas)、实用(Utilitas)和美观(Venustas)。这些原则强调以“人”为基点,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这种人本思想也被视为一种“本原设计”理念,即回到事物的本质,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
  3. OriginOS的设计哲学:vivo的OriginOS操作系统也借鉴了这种思想,其设计哲学是“设计为本原,本原做设计”。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回归到事物的本质,关注用户的最根本、最本质的需求,摒弃不必要的功能,简化操作,提供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

  4. 全方位人文关怀

  5. 建筑领域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本原设计”强调“全方位人文关怀”旨在实现“建筑服务于人”的理念。例如,在达实大厦项目中,设计师孟建民坚持“本原设计”的理念,关注建筑的健康高效和人文三大要素,确保建筑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6. 医疗建筑的实践:在医疗建筑的设计中,通过精细化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中国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展示了如何通过人性化设计强化医院的社区化功能,创造生动的景观空间。

  7. 简化操作与自然交互

  8. OriginOS的创新设计:OriginOS通过消除冗余的界面和简化操作,回归到最直观、最自的交互方式。例如,原子组件旨在实现“零层级操作”,即能在桌面完成的操作就不需再进入app操作,从而降低用户认知负荷,提升用户体验。
  9. AI技术的应用:通过AI技术感知用户所处的环境和状态,读懂他们的基本需求和真实意图,让反馈和服务更加接近物理世界。这种技术应用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进一步体现了“本原设计”的理念。

  10. 融合地域特色与文化意义

  11. 公共文化建筑的设计:在公共文化建筑的设计中,通过空间设计传达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例如,渡江战役纪念馆、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项目不仅体现了建筑的人文精神,还融入了地域特色和文化意义。
  12. 城市设计的实践:在城市设计中,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智慧、高效、生态的城市空间,通过交织的城市功能空间满足城市需求。例如,深圳湾超级城市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生命性、逻辑性和复杂性三个属性来满足城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