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坐在那里十分难过,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致。
2.他觉得养鸟是一件十分有兴致的事。
1. 兴趣。
引
1. 予频随计吏,久寓京华,时亦偷游其中,固非兴致。
唐
《〈北里志〉序》
孙棨
2. 妾自谓兴致不凡,不图先有同调。
清
《聊斋志异·海公子》
蒲松龄
3. 我自从入了仕途,许久不作诗了;你有兴致,我们多早晚多约两个人,唱和唱和也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
4. 〔期刊〕索性暂时不出,待大家有兴致做的时候再说。
《书信集·致李霁野》
鲁迅
2. 犹导致。
引
1. 其当迁者,竞相荐谒,各遣子弟,充塞道路,开长奸门,兴致浮伪,非所谓率由旧章也。
《后汉书·郎𫖮传》
“兴”一词在汉语中主要表示对某事或某物的兴趣和情绪状态。其拼音为“xìng zhì”,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感到兴趣、热情或愉悦。例如,“他兴致勃勃地参了游加园会”这句话就很好地表达了他对活动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情绪。
在古代文献中,“兴致”也有“导致”或“兴趣”的意思,如《后汉书·郎顗传》中提到的“兴致浮伪”,意某种指因原因而产生的虚假热情。然而,在现代汉语中,“兴致”更多地用于描述个人对某种活动或事物的兴趣和参与度,比如参加聚会、观看比赛等场合。
“兴致勃勃”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的样子,出自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参与活动时的积极态度和精神状态,例如:“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此外,“兴致”还有其他近义词,如“兴趣”、“兴味”、“兴会”和“趣味”,而反义词则是“无趣”。在文学作品中,“兴致”常被用来表达人物的兴趣爱好或追求,例如鲁迅在《书信集·致李霁野》中提到:“待大家有兴致做的时候再说”。
“兴致”不仅是一个表达兴趣和情绪的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同事物时所表现出的热情和参与度。它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品中作都有广泛的应用,体现了汉语中和兴趣的细腻表达.
在古代文献中,“兴致”一词的含义和应用主要体现在描述人们对于某事物的兴趣、情绪状态以及精神状态。例如,在《滕王阁序》中,王勃用“逸兴遄飞”来形容一种超逸的兴致。此外,《如梦令》中李清照也提到“兴尽悲来”,表达了兴致消退后的悲伤情绪。
“兴致勃勃”这一成语在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中有明确记载,形容人对某事充满热情和活力,情绪高涨。类似的表达还有“兴高采烈”,最初用于形容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来多用来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另外,古代文献中还出现了许多与“兴致”相关的词语,如“兴会淋漓”、“兴趣盎然”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兴致高昂、兴趣浓厚的状态。
成语“兴致勃勃”的详细出处和历史背景主要源自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在《镜花缘》第五十六回中,描述了氏在郡考时,尽管众人认为他不会参加,但他仍然以旺盛的兴致前往考场的情景。这一情节生动地展现了缁氏对考试的积极态度和对未知事物的期待,从而形了“兴致勃勃”这一成语。
此外,有部分证据提到该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北梦琐言》一书中,但大多资料一致认为其正式流行和使用是在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中。因此,可以确定“兴致勃勃”一词在清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兴致勃勃”形容人精神旺盛、兴趣浓厚,常用于表达对某事或某人的积极态度和高涨的热情。
在现代汉中,“兴致”、“兴趣”和“兴味”这三个词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各自也有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兴致”主要指一种高兴的情或对某事物的兴趣。例如,“兴致勃勃”形容情绪高涨、兴趣浓厚。它强调的是情绪上的愉积悦和极态度。
“兴趣”则更侧重于对某事物的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例如,“我对阅读很有兴”,这里的“兴趣”表示对阅读活动的喜爱和关注。兴趣通常用于描述对某种活动或事物的持续关注和喜爱。
“兴味”则着重于事情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或吸引力。例如,“这篇文章很有兴味”,这里的“兴味”指的是文章内容引人入胜、令人感兴趣。“兴味”不仅指对事物的兴趣,还强调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
总结来说,“兴致”强调情绪上的愉悦和积极态度;“兴趣”侧重于对某事物的喜好和持续关注;而“兴味”则更注重事物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鲁迅在《书信集·致李霁野》中提到的“有兴致做的时候再说”具体指的是关期刊出版的。事宜他建议暂时不出版期刊,等到大家都有兴趣和兴致的时候再开始。这反映了鲁迅对文化创作的态度,即强调创作应个人基于的兴趣和热情,而非盲目追求出版或社会压力。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尽兴”和“即兴”的概念,即兴趣和情感的驱动下进行创作和表演。
鲁迅的这一观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即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文化创作需要多的个人自由和创作空间。他倡导的“有兴致做的时候再说”不仅是对个人创作态度的建议,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反思和批判。这种观点与后来的“尽兴”和“即兴”概念相呼应,强调了创作的自由和个性化。
在不同文化和语言中,”兴致”这一概念确实存在相似之处,但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与“兴致”相似的概念有“interest”、“gusto”和“zest”,这些词都表示对某事物的喜爱或热衷。然而,它们在使用上有所区别。“Interest”更多地指长期的兴趣或爱好,“gusto”则强调因高兴而产生的激动情绪,“zest”则表急切的兴致或对生活的热切态度。
在日语中,“兴味”(きょうみ)和“趣味”(しゅみ)也是与“兴趣相关的概念。其中,“兴味”偏向于对某事物的暂时兴趣或关心,而“趣味”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长期爱好。这种区分体现了不同文化中对兴趣持续时间和强度的不同理解。
此外,中文中的“兴致”也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兴高采烈”、“兴致勃勃”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情绪的高涨和对某事的热衷。而在古代诗词中,“兴”字也有多种含义,如“兴起”、“兴兵”、“兴国”等,体现了“兴”的多重文化背景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