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那昂扬悦耳的歌声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2.在学术报告会上,他旁征博引,博得了听众们的好评。
1. 换来;取得。
引
1. 长贫博得身强健,久矣无心咎化工。
宋
《春雨》诗之一
陆游
2. 到处努眼张牙,浩浩谈说,博得学道之名,招得泥犁之实,则何益矣。
明
《答友人》
袁宏道
3. 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采。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毛泽东
“博得”一词在汉语中主要表示“取得”或“赢得”,即通过某种努力或策略获得某种就或好处。例如,迷人的声音博得了听众的欢心,或者某人的表演博得了全场的喝彩。
具体来说,“博得”的拼音为bó dé,注音为ㄅㄛˊ ㄉㄜ。其基本释义包括“换取”和“取得”,如宋代陆游的诗句“长贫博得身强健,久矣无心咎化工”以及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到的关门主义导致的不良后果。
在现代汉语中“博得”常用于描述通过努力或策略获得某种资源、地位或成就的情况。例如,一个人的演讲博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或者他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的喝彩。此外,“博得”也可以用于形容通过某种手段获得好感或同情,如哗众取宠的行为。
在英语中,“博得”可以翻译为win、gain或draw,表示通过努力或策略获得成功或认可。而在法语中,“博得”则对应于arracher,表示通过努力获得。
“博得”是一个多义词,涵盖了赢得、获得、夺取、受益、增加、到达、得到等多种含义。在实际应用中,它常用于描述各种情境下的成功或认可。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博得”被用来形容通过努力或策略获得某种成就或好处,如《儒林外史》中的相关描述。
“博得”一词的历史演变以从汉字“博”的起源和演变中找到线索。根据,汉字“博”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通常指大,引申为丰富、宽广,如渊博、博览、博古今等。它还指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拿财物作注比输赢。然而,“博”很少用来表示打斗,现代汉语中,“博”不能与“搏”通用。
“博”字的结构为合体字,左右结构,由“十”和“尃”组成,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会意字,从“十”和“尃”,寓意四方中央齐备,分布广泛。另一种说法是形声字,与“搏”同源,本义是搏斗,后引为博弈、博得的意思。
“博”字在周代晚期才出现,有的构型与现代相同,有的与现代相反,左为“尃”,右为“十”。发展到小篆阶段,已把“十”移到了字的左旁。“博”的基本义指“大”,又引申为“广”、“多”、“丰富”。在后世,“博”还有“赌博”义,来源于“簙”,即古代的一种游戏,即“局戏”。
“博”字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使用,含义包括多、丰富、广泛、通晓、讨取、换取、扩大、争斗、博弈、博客、宽度等。此外,“博”字还是一个姓氏用字。
因此,“博得”一词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汉字“博”的起源和演变,其中“博”的本义为大、丰富、宽广,后引申为博弈、博得的意思。
在不同朝代,“博得”在文学中的应用和例子丰富多样,体现了其在古代文化和智慧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在先秦时期,孔子教导学生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强调学问与道德的结合。颜渊对孔子的敬仰以及孔子对弟子教导,都体现了君子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达到不偏不倚的境界。此外,屈原、宋玉等人的诗词中也展现了“博”的多重含义,包括知识、智慧、策略和艺术等。
在唐代,韩愈的《石鼓歌》中提到“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柳永的《尾犯·夜雨滴空阶》中提到“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这些诗句都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博学的追求和对智慧的赞美。唐代诗人如王维、杜甫、韩愈等人的诗词中,也展现了“博”字在文学中的广泛应用。
在魏晋时期,曹植的诗创作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曹植的《白马篇》与《短歌行》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它们的共同特点包括诗歌体裁的格律和韵律要求。向秀的《思旧赋》中提到“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展现了魏晋文人对博学和技艺的追求。
在两汉时期,东方朔的《答客难》中提到“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展现了汉文人对博学和智慧的追求。
在宋代,柳永的《尾犯·夜雨滴空阶》中提到“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宋代文人对博学和智慧的追求也体现在他们的诗词中。
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唐太宗李世民大力支持少林寺的发展,使其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并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明太祖朱元璋和武则天也深受佛教影响,体现了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熟悉《西厢记》和《牡丹亭》,但封建卫道者们指责汤显祖作《牡丹亭》,“误他多痴儿女,博得风流玉茗名”,体现了文学作品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争议。
在现代汉语中,“博得”的使用频率和场景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我们可以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一词汇的演变。
从词义上看,“博得”主要指通过某种行为或努力获得好感、同情或认可。例如,在电影评论中,一个迷人的声音可以博得观众的欢心;在学术报告会上,旁征博引的演讲也能博得听众的好评。这种用法强调了通过个人表现或成就来赢得他人的好感或尊重。
此外,“博得”还被用于描述通过努力获得某种荣誉或成就。例如,在古代文献中,“博得”常用于指通过军事功绩获得封赏,如《儒林外史》中的例子所示:“将来到疆场,刀一鎗,博得个封妻蔭子,也不枉了一個青史留名”。这表明“博得”在古代也具有获得荣誉的含义。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博得”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它不仅限于个人行为的表现,还可以用于比喻性的表达。例如,在俗语中“无奸不商”原意为“无尖不商”,意指商人通过精明的商业手段获得回头客。这种用法显示了“博得”在现代汉语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值得注意的是,“博得”的近义词包括“取得”、“赢得”、“获得”等,这些词汇在不同语境下都有相似的含义,但各有细微差别。例如,“取得”通常用于指具体的事物或成果的获得,“赢得”则多用于竞赛或竞争中的胜利,“获得”则更侧重于抽象事物的获取。
“博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已经从传统的荣誉获得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交和情感交流领域。它仅用于描述个人的努力和成就,还被用来表达对他人行为的认可和赞赏。
在中文中,“博得”、“赢得”和“获得”是三个常用于表示“得到”的词汇,但它们在使用上有细微的差别。
博得: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通过某种努力或表现而赢得某种认可或尊重。例如,在辩论会上,观众的声可以“博得”你的支持;或者在艺术表演中,艺术家的表演可以“博得”观众的好评。
赢得:这个词汇强调通过努力、竞争或比赛等方式获得胜利或优势。例如,“赢得比赛”、“我赢得了冠军”或“我赢得了这份礼物”。它特别适用于描述在竞争中获胜的情境。
获得:这个词汇则更广泛地用于示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某物,不一定需要经过特别的努力。例如,“获得了这本书”、“获得了荣誉”或“获得了好评”。它用于描述对抽象事物的取得,如荣誉、经验或成就。
“博得”在国际语言中的对应词汇及其文化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取得或得到:在英语中,“博得”可以翻译为“win”或“gain”,表示通过某种方式获得某种结果或利益。例如,“迷人的声音博得了听众的欢心”可以翻译为“The charming voice won the audience’s applause”。
获得应该得到的东西:在英语中,“博”还可以翻译为“draw”,表示获得应该得到的东西。例如,“博得全场喝彩”可以翻译为“Won the applause of the audience”。
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博得”不仅有取得或得到的意思,还常常与“博爱”、“博大”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体现一种广泛、包容文化态度。例如,“博爱”指广泛地爱一切人,特别是对朋友或同胞的爱;“博大”形容宽广、广大;“博得”意为取得或得到。
历史和现代应用:在古代文献中,“博得”也有赌博的意思,如《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中提到的“鲁句践与荆轲博”,这里的“博”就是赌博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博得”更多地用于描述通过某种方式获得某种结果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