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疏朗的眉目之间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英气。
例句
1.他性格疏朗、待人和善,大家十分愿意和他相处。
1. 开阔清亮。多形容眉目清秀。
引
1. 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望。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2. 邈哉崔生,体正心直。天骨疏朗,墙宇高嶷。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晋
《三国名臣序赞》
袁宏
3. 敦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鉴裁。
《晋书·王敦传》
4. 仪质瑰伟,眉目疏朗,晓于玄理,清介自守。
《旧唐书·良吏传下·张知謇》
5. 美人眉宇定疏朗,才许缥缈而娉姈。
清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
龚自珍
2. 俊爽;爽朗。
引
1. 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
《晋书·桓玄传》
2. 士之寥廓者语远……疏朗者语畅,沉着者语深。
明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
屠隆
3. 其论南宋词人,姜张并举……又论长公疏朗,稼轩沉雄。
《宋元词四十家序》
缪荃荪
3. 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引
1. 又有瑟瑟幕……轻明虚薄,无以为比,向空张之,则疏朗之纹,如碧丝之贯真珠,虽大雨暴降,不能湿溺,云以鲛人瑞香膏傅之故也。
唐
《杜阳杂编》卷下
苏鹗
2. 有堂三楹横其前,下临绝壁。其堂窗棂疏朗,如浮坐云端,可称幽爽。
明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
徐弘祖
4. 淡雅清朗。
引
1. 〔鲍楷〕画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润,得古人意。
清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李斗
“疏朗”一词有多种含义,主要用来形容开阔清亮、俊爽爽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和淡雅清朗等状态。它常用于描述人的外貌特征,如眉目清秀、风神俊爽,也可以用来形容艺术风格或个人性格。此外,“疏朗”还可以指文气豪放,以及自然景观中的稀疏而清晰的景象。
在古代文献中,“疏朗”一词用于形容人物的外貌和气质,如《晋书》中的“风神疏朗”。现代应用中,“疏朗”不仅限于描述人的外貌,还可以用于描述一种艺术风格或性格,例如云淡风轻、月明天高的清幽、舒缓、轻松等。
总结来说,“疏朗是一个多义词,涵盖了从外貌特征到艺术风格的广泛含义,常用来表达一种开阔、明亮、稀疏而清晰的状态。
在古代文学中,“疏朗”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和应用,主要涉及人物外貌、气质、文气以及自然景象的描述。
人物外貌:在《三国志》中,崔琰被描述为“眉目疏朗”,形容其眉目开阔清亮。类似地,《晋书》中提到王敦和桓玄的“眉目疏朗”,分别形容他们俊爽、爽朗的气质。
文豪放:在文学领域,“疏朗”常用来形容文气豪放。例如,缪荃荪在《宋元词四十家序》中提到南宋词人姜夔和张孝祥的风格分别为“疏朗”“沉雄”。
自然景象:在诗词中,“疏朗”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象。例如,唐杜牧的《长安夜月》诗中有“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描绘了树木枝叶扶疏、光影斑驳之景。宋代林的《山园小梅》也用“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表现梅花的疏朗树影和朦胧花香。
淡雅清朗的风格:在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鲍楷画山水被形容为“疏朗秀润”,体现了淡雅清朗的艺术风格。
在现代艺术风格中,“疏朗”一词被理解和使用为一种独特的美学概念,它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开阔清亮和简约清爽,还反映了艺术作品中的留白与空间感例如,在苏州园林中,竹子和松树在微风中摇曳,展现出一种简约而清爽的美感,这种“疏朗之美”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上,也渗透到艺术创作中。
在文学领域,如姜夔的词作中,“疏朗”被用来形容其清秀空灵的艺术风格,尽管王国维评价其“有格而无情”,认为缺乏情感深度,但这种风格依然体现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名胜与人物的深刻思考。此外,孙犁的小说文集也展现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种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书法艺术中,“疏朗”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米芾晚年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墨皇”,字态奇异超迈,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展了书法结体坚挺刚劲、浑厚秀拔的特点。而在现代环卫设备的设计中,“疏朗、大气、清爽”的城乡市容环境也体现了这一美学理念。
在绘画艺术中,如张明文的瓷雕作品《敦煌归真》,通过单线白描手法,群列的飞天舞姬轻盈中寓意着静穆、清朗,飘逸中透着雄强,展现了“疏朗之美”。这种美学理念不仅限于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艺术探索中,疏淡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审美情态,伴随着中国艺术精神和审美情趣,让人领略到一种单纯、本质的精神状态和人文境界。
将“疏朗”的概念应用于自然景观的述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景物数量与布局:在自然景观中,可以采用“疏朗”的手法,即减少景的数量,避免过多的堆砌和琐碎。例如,在一片森林中,可以只选择几棵高大的树木作为焦点,让它们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形成一种宁而开阔的氛围。
山体与水体的处理:在描述山脉时,可以强调山势平缓没有剧烈起伏,而是连绵起伏,给人一种柔和而深远的感觉。同时,水体可以采用大面积的设计,以增强空间的开朗感。
植物配置:在植物的选择上,可以使用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的方,但在林间留出空地,使虚实相衬托,于幽奥中见旷朗。例如,在一片竹林中,可以只保留几株高大的竹子作为视觉焦点,周围则是集的竹丛,形成一种层次分明的景观。
建筑与空间:如果涉及到建筑元素,可以降低建筑密度,少建筑数量,并且个体多于群体。这样可以使整个景观更加开阔,避免被建筑所围合或划分。
光影效果:利用自然光线的变化来增强“疏朗”的效果。例如,在晨或黄昏时分,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一道道耀眼的光斑,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疏朗”一词在描述人的性格特征时,通常指的是豁达开朗、风神疏朗的性格。这种性格特征表现为开阔清亮、明敞稀疏而清晰。具体来说,具有疏朗性格的人往往不拘小节、豁达开放,能够以大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此外,疏朗的性格也与个人的心理状和情感深度有关。例如,有些人在内心深处是敏感和善良的,但由于过去的创伤或伤害,他们选择保持低调和疏远。这种疏远并非简单的冷漠,而是源于对内心平静的保护。
在面相学中,眉毛清秀疏朗也被认为是兄弟姐妹多且团结的象征。这表明疏朗不仅影响个人的性格特征,还可能反映在面部特征上。
疏朗与人的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豁达开朗、不拘小节以及对内心平静的保护等方面。
“疏朗”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存在一定的异同。在中文语境中,“疏朗”通常用来形容事物分布不密集、清晰有序的状态,适用于空间描述,如建筑布局、园林设计等。例如,在宋代司马光的诗句中,“疏淡不满幅”即指文字稀疏而有致。此外,“疏朗”有时也用来形容性格开朗。
然而,在其他文化背景下,如波兰语中的“oswoić”,其含义与“疏朗”并不直接相关,而是指适应或习惯某种环境或行为。这表明“疏朗”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引申义。
总体而言,“疏朗”在中文中主要与空间分布和性格特征相关,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涉及更广泛的概念,如适应或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