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我与他的交情很深,可以上溯到二十年前读小学的时候。
2.在西方艺术史中,写实主义的传统可以上溯至古希腊时期的古典艺术。
1. 逆水上行。
引
1.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三国 魏
《洛神赋》
曹植
2. 雷然一舍之间,河之巨鱼,春则连群集其下,力而上溯,越其门者则化为龙,于是拿云拽雨焉。
《无能子·鱼说》
3. 上溯其脉,出于昆山。
清
《河赋》
江藩
2. 从现在往上推算。
引
1. 上溯三皇《坟》,旁采百家语。
宋
《献臣学士与余通书因成感咏》
宋庠
2. 禘礼上溯远祖,旁及毁庙,与今满洲所祀者殊多相似。
清
《啸亭杂录·满洲跳神仪合于禘祭》
昭梿
3.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毛泽东
“上溯”是一汉语词语,拼音为shàng sù,意为从当前向以往推,即逆流而上或追溯过去。该词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洛神赋》中:“冀灵体之復形御轻舟而上溯。”在古代文献中,“上溯”常用于描述逆水而上的行为,也可以指时间上的追溯,例如追溯历史事件的起源或原因。
“上溯”由“上”和“溯”两个字组成。“上”表示位置高处、次序或时间在前等意思;溯”则指逆着水流的方向走,追求根源或回想。因此,“上溯”可以理解为逆流而上,或者从现在往过去推算,探索事物的由来或历史的根源。
“上溯”的近义词包括溯源、追溯、回溯等,而反义词则是回溯。在不同的语境中,“上溯”可以用于描述历史事件的起源、科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探索,或者文学作品中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
“上溯”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当前向以往推:这一含义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得到了体现,例如“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表示从现在往过去追溯到特定的历史时期。
逆水而上:这一含义在《洛神赋》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描述了逆流而上的情景。
追溯历史根源:这一含义在宋代陆游的《杂书幽居事》中得到了体,例如“炎火下照海,黄河高泝源”,描述了寻找黄河发源地的过程。此外,清代方苞在《序》中提到“金沙王无量辑《学案》,以白鹿洞规为宗,而溯源于洙泗”,描述了追溯历史根源的过程。
从现在往上推算:这一义在宋庠的《南臣学士与余通书因成感咏》和昭槤的《啸亭杂录》中得到了体现,表示从现在往上推算历史事件或时间。
上溯、溯源、追溯和回溯这些词语在使用上既联系也有区别。
特点:上溯强调的是从现在往过去追溯,具有时间上的逆向性。
溯源:
特点:溯源强调的是探求事物的起源和根本,具有明确的起点。
追溯:
特点:追溯不仅限于时间维度,还可以应用于空间、逻辑、心理等多个领域。
回溯:
它们都可以用于描述对过去的追溯和探求。
区别:
总结来说,上溯、溯源、追溯和回溯在使用上有一定的重叠,但各自的侧重点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上溯”的用法和含义经历了显的变化和扩展。最初,“溯”字的基本含义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如“溯流而上”。这一含义在文言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过小孤山大孤山》中提到“实以四半日~流行七百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溯”字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物理上的逆流而上,还引申为追求根源或回想,如“回溯”、“追溯”、“上溯”等。这种扩展使得“溯”在现代汉语中有了更丰富的应用,例如“追本溯源”、“穷源溯流”、“推本溯源”等。这些词汇都体现了对事物根源的探求和对过去的回顾。
此外,“溯”字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也更加多样化。例如,“溯源”表示往上游寻找发源地,比喻探求本源;“倒溯”则表示顺着水流的方向走;“溯风”表示对着风;“洄溯”也是逆流而上的意思。这些用法不仅丰富了“溯”字的内涵,也使其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具体含义。
在法律领域,“溯及力”(succession)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法律只适用于施行后所发生的事项,不适用于施行前所发生的事项。这种用法体现了“溯”字在法律领域的特殊应用。
总之,在现代汉语中,“上溯”的用法和含义已经从最初的理意义上的逆流而上,扩展到了追求根源、回想过去以及法律领域的特殊应用等多个方面。
在科学研究和历史研究中,上溯(或称回溯、溯源)的具体应用案例广泛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在历史研中,回溯创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重新发现和利用过去的知识、产品或实践,为对象或其意义赋予新生命。例如,二战期间盟军和轴心国密码系统上的竞争,以及美国海军利用纳瓦霍语作为密码系统,这些都体现了回溯创新的应用。
基因组学在人类历史重建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通过DNA分析追踪人类祖先的遗传信息,揭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中人类迁徙和融合的轨迹。例如,科学家利用DNA技术绘制全球人类祖先的遗传图谱,展示了人类群体在历史上的迁徙路线,以及这些迁徙如何塑造了我们独特的遗传组成。
考古发现对历史时间线的修正:
考古学家在迈锡尼和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将古希腊文明史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一发现更具可信度。这表明通过考古发现可以修正和扩展我们对历史时间线的理解。
汉代玉器研究中的回溯:
在汉代玉器研究中,刘云辉教授通过对出土玉器的分析,提出了对某些玉器代的质疑,并认为某些玉器可能原属于战国晚期的楚国玉雕,后转运至关中地区,最终在汉长安城被发现。这种对文物年代的回溯有助于更准地理解汉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食品安全中的溯源技术:
在食品安全领域,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被用于食品产地溯源,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这种技术帮助消费者和监管机构了解食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
社会问题分析中的溯源性:
在文学作品中,上溯(或称为回溯、追溯)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用于表达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这种手法通过将故事的叙述时间点回到过去,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动机、背景以及事件的根源
施笃姆的小说中,回忆性叙事是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和抒发情怀的重要途径。回忆不仅是一种文体选择,也是作家对生活的一种选择,内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通过大量的回忆性文本,施笃姆的小说展现了世事无常的人生荒芜感和历史桑的虚无幻灭感。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怀旧与时空穿越的概念也常被用来表达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例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通过往事重现,引发人们对过去无限的遐想。这种怀旧情感不仅引起古今对比的慨叹,还反映了对当下格局的看法。
此外,古代文人常用“溯洄”来表达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怀。例如,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诗人通过“溯洄”来反思过往的爱情故事,抒发离愁别绪。这种手法不仅表达了对逝去月的追忆,还象征着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的精神。
在现代文学中,回溯手法被广泛运用,为读者提供了丰的叙事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杀死一只知更鸟》通过成人视角的回溯叙述,揭示了斯嘉丽的童年经历;《麦田里的守望者则通过霍尔顿在疗养院中的视角,从回溯形式讲述他的成长经历。
总之,上溯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