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告密的意思

gào

告密

拼音gào mì

1.告密常用意思: 告发别人私下的言论或活动(多含贬义)。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告发 , 密告 , 告讦
例词告密者

例句 1.他是一个喜欢告密的小人,大家都不愿意理他。
2.由于叛徒告密,他才被敌人逮捕了。

告密引证解释

1. 告发他人的秘密活动。

1. 顷年以来,伏见诸方告密,囚累百千辈,大抵所告皆以扬州为名。 唐 《谏用刑书》 陈子昂
2. 〔武后〕欲制以威,乃修后周告密之法,诏官司受讯,有言密事者,驰驿奏之。 《新唐书·刑法志》
3. 庄烈帝即位,忠贤伏诛,而王体乾……相继领厂事,告密之风未尝息也。 《明史·刑法志三》
4. 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 《三闲集·序言》 鲁迅


告密是什么意思

“告密”是指向有关部门或组织揭露他人的秘密活动或言论,通常带有贬义。其核心在于将他人的私密信息透露给外部的权威机构或团体,以达到某种目的,如泄私愤、邀功请赏等。告密行为在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都有广泛的存在,但往往被视为一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可能对被告密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实际伤害。

告密与举报有明显区别。举报通常出于正义,针对的是违法行为或公共利益受损的情况,而告密则多出于私欲,针对的是个人隐私或小团体内部的问题。例如,在古代中国,告密文化曾被统治者利用来强化权力,但也因此被批评为破坏伦理道德。

告密的动机多种多样,可能是为了报复、邀功、维护自身利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为了获取某种形式的奖励。然而,告密行为往往会对社会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因为它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

告密是一种将他人秘密透露给外部权威的行为,通常带有负面含义,与举有本质的区别。

告密历史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深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告密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1. 告密的起源

告密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周厉王姬在位期间,由于民怨沸腾,周厉王命令卫巫专司告密之职,监视众人,一旦有人胆敢说周厉王的不好,一经举报就抓起来砍头。这一事件标志着告密行为在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出现。

2. 告密制度的形成

告密行为逐渐被某些朝代制度化和系统化。例如,商鞅在秦国制定的严厉告密法律,要求民众互相揭发奸情,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种制度化的告密行为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高峰,他实施“告缗令”,鼓励民众互相揭发财产。

3. 告密文化的演变

告密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在汉武帝时期,告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武则天时期,设置铜匦鼓励告密,进一步加剧了告密文化的盛行。明清时期,告密之风横行,特务机构如锦衣卫、东西厂等成为专政机器,导致官场和民间的恐怖气氛。

4. 告密的影响

告密文化对社会伦理和人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它激发了人性中的邪恶面,导致社会信任的丧失和人性的扭曲。例,明清时期的文字狱与告密密切相关,大量知识分子因告密而遭受迫害。此外,告密文化还导致了政治迫害、家破人亡和社会伦理的丧失。

5. 反告密的尝试

尽管告密文化在历史上广泛存在,但也有识之士试图反对和禁止告密行为。例如,汉宣帝时期正式颁布禁止告密的诏令,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告密文化的反对。然而,告密文化仍然在各个朝代中反复出现,成为统治者维护权力和控制民众的手段。

6. 告密文化的现代反思

告密行为并非仅限于古代,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类似的现象。告密者往往为了一己之私,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现代社会中,告密行为然没有古代那么普遍,但仍然对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总结

告密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程,从西周时期的初步出现到秦汉时期的制度化,再到明清时期的极端化,告密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多次成为社会动荡和不公的催化剂。尽管有反告密的尝试,但告行为仍然在各个朝代中反复出现,反映了统治者为了维护权力和控制而发动的策略。

告密行为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差异?

告密行为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差:

  1. 文化背景的影响
  2. 中国:在中国,告密文化历史悠久,从古代到现代,告密行为在社会中扮演了复杂角色。告密一词在中国历史上常带有贬义,暗示背叛和叛逃,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检举揭发”等词汇来描述揭露他人过错或违规行为。告密文化在儒法之争中经历了不同态度,从孔子的直弓到韩非子和商鞅的告密合法化主张。商鞅的法律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导致告密之风盛行。明朝和清朝时期,专职机构如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设立,以及对告密者的恐惧,反映了告密文化的复杂性和社会对告密行为的盾态度。
  3. 西方:在西方,告密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例如,在美国,告密行为受到负面评价和道德谴责。英国政府制定出揭发恐怖分子的法律,但在下院被否决,理由是不能助长人民的告密之风。

  4. 历史时期的差异

  5. 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希腊王政时期,告密者主要负责向神王报告人民中的“异象”。斯巴达头政制建立了秘密警察,雅典鼓励公民告发违法现象,但告密者被视为宵小之徒。古罗马共和时期,告密者较少活跃,帝国时期则因元首对权力的迷恋而大量现。
  6. 苏联:苏联时期,告密制度盛行,成为独裁统治下的产物。告密者为两种:一种是十月革命前被招募潜伏党内的沙皇政府密探,另一种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出现的新现象,即向组织密告周围同事、同志的私下言行。告密行为往往经意识形态的包装,冠冕堂皇,既能心安理得,还能得到好处。

  7. 社会制度的影响

  8. 专制统治:在中国几千年的专制统治时期,告密者得到了最大的鼓励和用武之地,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就是典型的特务机构,它们利用告密者制造冤案,形成体制性的恶性循环。
  9. 民主社会:在民主社会中,告密行为通常受到限制和谴责。例如,在德国电影《窃听风暴》,告密风气盛行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10. 个人动机和后果

  11. 个人利益:在中国古代社会,告密文化尤其是亲属和师生之间的互相告密,对社会伦理和人性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儒家思想中,孔子曾谴责儿子告发父亲的行为,认为在古代社会中,父母为子女隐瞒罪行是可以理解的。
  12. 道德和社会信任:告密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声誉家庭,还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告密者往往没有好下场,即使在古代,商鞅也因自己制定的告密法而死于非命。

告密行为在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受到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告密文化历史悠久且复杂,而在西方,告密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如何区分告密和举报,以及它们在法律上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告密和举报在法律上的界定标准主要体现在动机、对象、结果及社会认知上。告密通常基于私利、恶意或报复的的,以泄私愤、诋毁他人、损害他人利益为动机,而举报则出于社会责任感或正义感,报告违法、不道德行为,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保护他人权益,促进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

在法律上,举报和告密的区别还体现在是否维护人民利益。举报是指将违反或侵犯人民根本利益的言行告知他人,而告密则是将符合和维护人民利益的言行告知他人。举报在法律与伦理上被认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而告密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破坏人关系与社会信任。

在行政诉讼中,投诉与举报的界定标准主要是看被诉违法行为所侵犯权益的主体。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认为第三人实施的违法行为侵犯自身合法权益,请求行政机关依法查处的,则属于投诉;如果认为违法行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则属于报。举报人原则上没有原告资格,除非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对举报的答复职责,行政机关未予答复。

总结来说,告密和举报在法律上的界定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动机:告密基于私利、恶意或报复,而举报于社会责任感或正义感。2. 对象:告密针对个人,可能泄露隐私,损害他人;举报则针对组织、机构或个人,涉及重大问题,如腐败、环境破坏等。3. 结果:告密结果多为破坏性,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破裂与个人形象受损;举报结果则更多关注社会利益与公共安全,揭示真相,制止违法行为,甚至拯救生命。4. 社会认知:举报在法律与伦理上被认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告密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破坏人际关系与社会信任。

举报作为促进社会正义与公平的行为,受到法律与道德持,而告密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破坏人际关系与社会信任。

告密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具体负面影响有哪些实例?

告密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具体负面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例:

  1. 个人层面的负面影响
  2. 名誉受损:告密者可能会因为告密行为而声名狼藉,失去工作和职位。例如,毕福剑因被东博书院秘书长张某告密而遭受舆论风暴,最终导致他在公众视野中淡出,生活变得低调。
  3. 心理健康问题:被告密者可会遭受心理压力和焦虑,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河南一名14岁女孩胡羽因同学告密而自杀。
  4. 人际关系破裂告密行为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导致人际关系破裂。例如,兰州大学某老师被学生恶意举报后,师生关系变得紧张。

  5. 社会层面的负面影响

  6. 社会信任危机:告密行为会破坏社会的基本信任,导致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社会变得非常畸形。例如,文革期间夫妻、父子之间都可能相互告密,最终导致了人们的信任崩溃、道德观念瓦解。
  7. 社会风气恶化:告密文化会毒化社会风气,破坏社会稳定。例如,兰州大学事件中,学生恶意举报老师,捏造事实,这种行为不仅毁掉了老师的职业生涯,也破坏了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8. 道德基础受损:告密行为会冲击人们的价值判断,毁掉社会的道德基础。例如,山东某高校的末考试中出现“翘课最多”的考题,湖北某大学的“盯人”管理办法,这些行为都鼓励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揭发和不信任。
  9. 社会氛围紧张:一个经常有人打小报告”的班级,气氛一定紧张不安,同学间、师生间一定疏远而戒备。

  10. 教育环境的负面影响

  11. 学生心理压力:告密行为会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影响学习和生活。例如,班主任培养班长当“告密者”会导致被告密学生“罐子破摔”,失去自尊和自爱。
  12. 师生关系紧张:告密行为会影响班级氛围,导致人心惶惶,师生关系紧张。

  13. 法律和伦理层面的负面影响

  14. 法律制裁:告密行为可能会导致告密者受到法律制裁。例如,张某因告密行为被判刑,遭受法律制裁和社会排斥。
  15. 伦理道德的背离:告密行为背离了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伦理和法律道德中备受争议的议题。

告密行为不仅对个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名誉受损、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破裂等,还会对社会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信任危机、社会风气恶化、道德基础受损、教育环境紧张等。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有效管理和减少告密行为的发生?

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管理和减少告密行为的发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综合措施。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立法机关需不断更新和完善关于信息安全及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密人员的行为规范做出明确规定,加大泄密犯罪的处罚力度。

  2. 提升公众意识:开展全方位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尤其针对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强调保密责任和义务,树立良好的保密文化氛围。例如,涉密单位应通过强化保密教育、员管理和技术监管来防范泄密风险。

  3. 技术创新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区块链、加密算法、生物识别、监控软件等,实施数据加密保护和访问权限管理,减少信息在流转过程中的风险。例如,使用长且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新,可以有效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破解。

  4. 企业与组织内部管理: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团队,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对涉密信息实行分等级管理和全程跟踪审计,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评估。例如,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泄密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5. 国际合作与联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合作,共享网络安全情报,共同打击跨国泄密行为,建立国际间统一的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

  6.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一旦发生泄密事件,能够迅速启动调查、止损并修复漏洞,同时加强对已泄露信息的追踪和处理。

  7. 持续改进与监督:防泄密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企业持续关注和改进。通过定期的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

  8. 加强保密意识:个人也要提高信息保护意识,避免在互联网平台上泄露过多的私人信息。例如,离开工位时关闭电脑屏幕和手机锁屏是至关重要的安全措施。

  9. 加强监管与审计: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例如,处理废旧涉保密资料时,须进行销毁,不得作废品转卖。

  10. 舆论引导与道德教育:社会应加强对敌特背叛行为的道德和法律教,培养公民的忠诚和责任感。例如,通过警示教育活动提升个人与社会的保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