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告发的意思

gào

告发

拼音gào fā

1.告发常用意思: 举报揭发。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揭发 , 检举 , 举报 , 举发 , 告密 , 密告
反义词 庇护 , 包庇

例句 1.我们决定写信告发他的违法行为,让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2.他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如今已被人告发。

告发引证解释

1. 告别出发。

1. 〔李蔚〕有布素之交孙处士,不远千里,迳来修谒。蔚浃月留连。一日告发,李敦旧分,游河祖送。 《太平广记》卷二百引《抒情诗·李蔚》

2. 向官府检举揭发。

1. 国家之法,除赃吏因民告发者乃行之,其他不材之人……皆明知而不问。 宋 《再论按察官吏状》 欧阳修
2. 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道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 元 《窦娥冤》第二折 关汉卿
3. 万一被这老子告发时,毕竟于我不利。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4. 他虽得罪于你,却无人告发,我怎好平白去拿他? 《平山冷燕》第七回
5. 不久就有人告发了我们,我和薇娜被捕了。 《利娜》 巴金


告发是什么意思

“告发”是指由被害人或犯罪人以外的人向司法机关(如警察、检察院等)报告某人的犯罪行为,并要求对其进行惩罚的行为。这一行为通常涉及揭发他人的违法行为,以促使司法机关采取行动。

在法律语境中,“告发”与“告诉”有所不同。“告诉”通常由犯罪的受害者或其法定代理人进行,而“告发”则可以由任何非犯罪者的人进行。此外,“告发也可以用于公益领域,鼓励个人揭露不法行为,以维护公共利益。

“告发”的主体可以是任何人,包普通公民、公务员等,但有些特定的犯罪行为只能由特定的主体(如受害者)进行告诉。告发的内容可以是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告发者可以通过书面或口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

“告发”是一种法律行为,通过向司法机关报告犯罪行为,帮助维护法律的公正和秩序。

告发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处理方式。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的告发制度及其特点:

  1. 美国
  2. 美国的公益告发制度起源于1863年的《虚假请求法》,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公益告发制度。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法》和《多德弗兰克案》是著名的公益告发立法,这些法律对告发者的定义、告发渠道设计、告发者奖励和保护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
  3. 美国的公益告发制度包括告发激励制度告发约束制度和告发保护制度。例如,《多德弗兰克法》和美国国税局奖励项目都为告发者提供了慷慨的激励措施,只要能够按照这些法律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告发,告发者一般都可以获得不菲的奖励。
  4. 美国的公益告发制度还提供了多种方式的保护,包括联邦环境法案提供的行政诉讼方式、州普通法提供的侵权诉讼方式以及州层面的告发者法案。

  5. 英国

  6. 英国的《公益披露法》规定了可以作为告发对象的事实,包括犯罪行为、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导致裁判错误的行为、危害个人健康与安全的行为、破坏环境的行为以及涉及隐前述行为信息的行为。
  7. 英国的告发诉讼是司法审查制度中的一种程序规定,用于申请阻止令和确认判决阻止令是一种私法救济手段,只有当事人比一般公众更有利益时才能向法院申请。

  8. 日本

  9. 日本的《公益告发者保护法》规定了告发事实的范围,包括直接违反法律规定的犯罪事实和间接违反法律规定的罪行为。日本的公益告发制度也分为内部告发和外部告发,内部告发是指告发者将公司内部的失当或违法行为依循公司内部程序、规则在公司之内予以揭露或者向应的行政管理部门予以举报;外部告发则是由内部员工向公司之外一定范围的社会公众予以揭露。

  10. 其他国家

  11. 新西兰和韩国也有类似的公益告发立法,如新西兰的《披露保护法》和韩国的《公益告发者保护法》。这些立法在对告发者的定义、告发渠道设计、告发者奖励、告发者保护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12. 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公益告制度,多将告发的对象限定为犯罪行为,对人的生命、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或者危害工作卫生、公共安全或环境等与公益有关的重大行为。

告发行为对个人隐私权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平衡告发与隐私权的关系?

告发行为对个人私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隐私权的侵犯:告发行为可能涉及揭露他人的私人信息,如家庭生活、健康状况、通信记录等。这些信息的公开披露可能对个人隐私造成严重侵犯,导致个人生活受到干扰,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2. 社会舆论的压力:在某些情况下,如社区告示中公开催款信息,借款人不仅会感到羞愧,还可能面临来自邻里的压力,甚至被孤立,心理负担加重。

  3. 法律风险:未经允许发布他人信息,即使事实准确,也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多数州有法律限制发布私人事实,保护个人隐私,防止对个人生活造成尴尬或破坏性的利用。

如何平衡告发与隐私权的关系

  1. 评估公共利益:在决定是否揭露个人隐私时,应评估其是否涉及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例如,涉及公共安全重大公共利益或重大公共辩论的案件,可能需要披露个人隐私以维护公共利益。

  2.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对于公众人物,其隐私权相对较小。公众对其隐私的关注程度较低,因此对其隐私的侵入将比涉及未知私人个体时受到更少的严格评估。

  3. 合法性和必要性:任何限制或制裁措施必须合法、必要且比例适当。这意味着措施或制裁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旨在保护他人隐私的合法目的,并且是必要的和适当的。

  4. 获取同意:在可能的情况下,从可能因特披露或使用而感到冒犯的个人那里获得同意,可以有效避免法律责任。

  5. 保护措施: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如签署保密议,确保在完成必要工作后删除个人信息,以保护个人隐私。

在际操作中,告发者通常会受到哪些保护措施,以防止报复或歧视?

在实际操作中,告发者通常会受到以下保措施,以防止报复或歧视:

  1. 法律保护
  2. 联邦法律: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八章第六节的规定,美国法律明确规定保护进行揭发的公司雇员。雇主不能因为雇员向调查部门提供信息、举报等合法行为而解雇、降职、停职、威胁、骚扰或以其他方式在雇佣系中歧视雇员。
  3. 州法律:许多州和联邦法律也保护举报人免受雇主的报复。例如,《加州员工保护法》和《加州国家警卫队举报者保护法》等法律禁止雇主在报复、歧视、骚扰或创造恶劣工作环境的情况下解雇或降职举报者。

  4. 救济程序

  5. 如果举报人遭受报复,他们可以向劳工部申诉,或者向法院起诉。打击报复者应当弥补“吹哨”的损失,具体包括伤害赔偿、欠薪及利息,恢复如果不是因为歧视,雇员能达到的职务等级,以及补偿由于歧视产生的特殊损害,包括司法费用、专家作证费用和合理的律师费。

  6. 具体保护措施

  7. 人身和财产安全: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检察机关应当采取禁止特定人员接触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8. 错误处纠正: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错误处理,检察机关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予以纠正。
  9. 严重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救助:如果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严重人身伤害或者重大财产损失,检察机关应当协调有关部门依照规定予以救助。

  10. 预防措施

  11. 明确政策:雇主应制定明确的就业政策,限制可能的报复指控风险。例如,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建议雇主定明确的就业政策,避免因报复行为而面临歧视指控。
  12. 培训和沟通:雇主应对主管进行培训,了解什么构成报复以及如何避免它,并在书面政策和口头讨论中明确表示,报复将不被容忍,并将受到纪律处分。

  13. 举报者权利

  14. 恢复原状和补偿:如果举报者因参与受保护活动而遭受不利就业行动,他们有权获得恢复原状、补偿金、律师费用和其他诉讼成本。一些法律还允许特殊损害赔偿、双倍补偿金、利息、福利,甚至惩罚性损害赔偿。
  15. 参与诉讼:举报者可以参与就业歧视诉讼或基于宗教或残疾的合理便利请求,并且这些活动也受到法律保护。

告发制度在打击腐败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如何?

告发制度在打击腐败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复杂且多面的。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来看,告发制度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积极作用

  1. 揭露腐败行为: 告发制度能够有效地揭露腐败行为,为反腐败斗争提供线索和证据。例如,实名举报仍是当前反腐的主渠道,通过群众的实名举报,一些腐败案件得以查处。群众的举报和发在反贪案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揭发线索和证据都是打击腐败的有力武器。

  2. 增强公众参与: 告发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反腐,增强了社会的监督力量。例如,网络举报通过发帖检举揭发,引起网民共鸣,扩大影响,受到职能部门重视。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公众对反腐工作的信心,还增强了社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制度保障: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告发制度与法律体系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公务员控告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从制度上防止权力被滥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保护人民利益和社会正义。

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1. 历史教训: 历史上的一些告发制度,如汉武帝时期的“告缗令”,虽然初衷是为了打击偷税漏税,但实效果却导致了社会中产阶级的集体破产,监狱人满为患,底层民众生活艰难。这种过度依赖告发的做法不仅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

  2. 诬告陷害的风险: 告发制度容易被滥用,导致诬告陷害现象频发。例如,清朝的告密制度被用于清除政敌、巩固统治,导致冤狱频发。这种情况下,告发制度不仅未能有效打击腐败,反而成为权力斗争的工具,损了无辜者的利益。

  3. 制度缺陷: 单纯依靠告发制度而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可能导致反腐效果佳。例如,朱元璋时期的严厉惩治贪污手段虽然有效,但缺乏制度保障,导致不少无辜者被牵连,甚至冤杀了好人。这表明,单纯的铁血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制度的完善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结论

告发制度在打击腐败和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揭露腐败行为、增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然而,告发制度也存在局限性负面影响,如历史上的“告缗令”和清朝的告密制度所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告发制度应与法律体系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保护措施,避免诬告陷害象的发生,确保告发制度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何区分“告发”与“检举”在法律上的差异及其应用?

我们可以区分“告发”与“检举”在法律上的差异及其应用。

  1. 主体不同
  2. 告发:通常由与案件无直接关系的第三人进行,这些人既不是同案人,也不是被害人。例如,中提到,“告发可以由被害人或第三人提出”,而中也指出,“检举人一般是与违纪违法案件没有直接关系的人”。
  3. 检举:通常由与案件有直接关系的人进行,如被害人、同案人或其他知情人。例如,中提到,“检举主要是指当事人以外的其他知情人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揭发党组织、党员以及监察对象涉嫌违纪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的行为”。

  4. 目的不同

  5. 告发:主要是为了揭露犯罪事实,可能出于义愤或维护公共利益。例如,中提到,“告发可以由被害人或第三人提出”,而中也指出,“检举一般是出于义愤或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6. 检举: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或维护公共利益。例如,中提到,“控告一般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中也指出,“检举般是出于义愤或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7. 法律后果不同

  8. 告发:告发通常不需要提供详细的证据,只需向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报告犯罪事实即可。例如,中提到,“报案者通常只知道犯罪事实存在,但不知具体犯罪嫌疑人。
  9. 检举:检举者需要提供详细的证据和事实,以便有关机关进行调查。例如,中提到,“控需详细说明受害情况并我搜索到的资料;检举则应客观陈述违法事实,可匿名进行”。

  10. 处理方式不同

  11. 告发:告发通常由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处理。例如,中提到,“报案、控告、举报和告发主体、知情程度和法律后果上存在差异”。
  12. 检举:检举通常由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例如,中提到,“举与控告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是不少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也是学习运用这部法规的一个基础知识”。

  13. 保护措施不同

  14. 告发:告发者通常需要保护其安全,防止被报复。例如,中提到,“《刑诉讼法》规定了公民的报案权利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强调了对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的保护”。
  15. 检举:检举者同样需要护其安全,防止被报复。例如,中提到,“对检举、控告不完全属实的,除对不属实的部分予以解释说明外,对属实的部分应予以处理;如属错告,党组织要及时为其澄清和正名,消除对被错告者造成的影响,并教育错告者”。

“告发”与检举”在法律上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主体、行为目的、法律后果、处理方式和保护措施。告发通常由第三人进行,目的是揭露犯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