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良知的意思

liáng zhī

良知

拼音liáng zhī

1.良知常用意思: 我国古代唯心主义者指人类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善恶的本能。

词性名词
近义词

2.良知常用意思: 良心。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天良 , 良心
例词良知未泯

例句 1.我们本着良知做事,才不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2.为了钱财,他竟昧着良知犯下此案,真是利令智昏。

良知引证解释

1. 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1.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尽心上》
2.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明 《传习录》卷中 王守仁
3. 民族主义,自大古原人之世,其根性固已潜在。远至今日,乃始发达,此生民之良知本能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章炳麟
4. 你们会从直接的接触中,用你们自己的智慧和良知来加以判断。 《接见美国青年代表团的谈话记录》 周恩来

2. 好友;知己。

1.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南朝 宋 《游南亭》诗 谢灵运
2. 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 唐 《秋日寄狄补阙》诗 罗隐


相关词 良知良能

良知是什么意思

拼音:liáng zhī

词性:名词

解释:指人内心对善恶、是非的正确判断和道德感,通常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

例句:在面对诱惑时,他听从了良知的指引,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近义词:良心、道德感

反义词:无

1. 良知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2. 良知在道德哲学中的地位如何?

3. 良知与道德判断的关系是什么?

4. 良知在不同文化中的理解有何差异?

5. 良知在个人决策中的作用是什么?

6. 良知如何影响社会行为?

良知是指个体内在的道德判断和责任感,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社会行为:

  1. 道德约束:良知促使个体在行为前考虑其道德后果,避免做出伤害他人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

  2. 责任感:良知增强了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

  3. 自我调节:良知帮助个体在面临道德困境时进行自我调节,选择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

  4. 社会和谐:良知促使个体尊重他人权利,遵守社会规则,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总的来说,良知通过内在的道德判断和责任感,引导个体做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7. 良知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8. 良知在心理学中的研究有哪些?

9. 良知的发展与教育有何关联?

良知的发展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在培养和塑造个人的良知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以下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关联:

  1. 道德教育:教育系统通常包含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对与错、正义与不公等概念。这种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人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促进良知的发展。

  2. 社会规范与价值观:通过教育,个人学习并内化社会规范与价值观。这些规范与价值观成为个人良知的一部分,指导其行为和决策。

  3. 批判性思维:教育鼓励批判性思维,使个人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信念。这种反思能力是良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促使个人不断评估和改进自己的道德标准。

  4. 同理心与情感教育:教育还通过培养同理心和情感理解,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强个人的道德敏感性和责任感,进而促进良知的发展。

  5. 榜样与引导:教育者(如教师和家长)作为榜样,通过他们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良知发展。他们的道德行为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了实际的道德参考。

总之,教育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良知的发展,帮助个人形成健全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10. 良知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