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件事情要等我告禀家里长辈后再决定。
1. 禀告。
引
1. 上下请坐,容老汉告禀。
《水浒传》第二二回
2. 二人当厅去告禀,龙图见了便生嗔。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白虎精传》
拼音:gào bǐng
词性:动词
解释:古代指下级向上级或晚辈向长辈报告、陈述事情。现代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恭敬地报告或告知。
例句:他恭敬地向父亲告禀了自己的学习情况。
近义词:报告、禀告
反义词:无
告禀通常指下级向上级或晚辈向长辈报告情况、陈述意见或请求指示的行为。这种行为常见于正式场合或传统礼仪中,表达对上级或长辈的尊重和服从。
告禀在古代社会中主要用于向上级或权威机构报告情况、请求指示或表达意见。它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正式文书,常见于官府、军队和宗族等组织中。告禀的内容通常包括事件描述、请求事项或建议,目的是让上级了解情况并作出决策。通过告禀,下级可以及时传递信息,维护组织秩序,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告禀和现代法律中的申诉在目的和形式上存在一些异同。
相同点:
目的:两者都是为了向权威机构或个人表达不满或请求纠正某种不公正的行为或决定。
形式:通常都需要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提出,并且需要提供相关的事实和证据。
不同点:
历史背景:告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申诉方式,通常用于向皇帝或地方官员表达不满或请求帮助。而现代法律中的申诉则是基于现代法律体系,向法院或其他法律机构提出。
法律依据:告禀的依据通常是当时的法律或皇帝的旨意,而现代申诉则是基于明确的法律条文和程序。
处理方式:告禀的处理通常依赖于皇帝或官员的个人判断,而现代申诉则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司法审查。
适用范围:告禀通常适用于个人或小团体的特定问题,而现代申诉可以适用于更广泛的法律问题,包括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
总的来说,告禀和现代申诉在目的上相似,但在法律依据、处理方式和适用范围上有显著差异。
告禀是一种古代文书形式,通常用于下级向上级或臣子向君主汇报情况、请求指示或表达意见。其典型格式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通常以“告禀”或“禀”开头,标明文书的性质。
称呼:开头部分会写明收件人的身份和称谓,如“臣某某谨禀”或“某某谨禀”。
正文:这是告禀的核心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背景说明:简要说明事情的背景或缘由。
具体内容:详细描述需要汇报或请求的事项,可能包括事实陈述、问题分析、建议或请求等。
结论或请求:明确表达希望上级或君主采取的行动或给予的指示。
结尾:通常以谦辞结束,如“伏乞圣鉴”或“谨禀”,表示对收件人的尊重。
署名和日期:最后会署上发件人的姓名和日期,有时还会注明官职或身份。
告禀的内容通常严谨、正式,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对上级的尊重和服从。
在历史上,告禀(即告发或举报)有许多著名的案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水门事件(1972年):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丑闻之一。由《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通过告发和调查揭露,最终导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辞职。
爱德华·斯诺登事件(2013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泄露了大量关于美国政府大规模监控计划的机密文件,引发了全球对隐私和安全的广泛讨论。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与五角大楼文件(1971年):前美国军事分析师丹尼尔·埃尔斯伯格泄露了关于越南战争的机密文件,揭示了美国政府在该战争中的误导行为,促使公众对战争的反对情绪高涨。
凯伦·西尔克伍德事件(1974年):凯伦·西尔克伍德是一名核工厂工人,她揭露了工厂在核安全方面的严重问题。她的告发引发了公众对核工业安全标准的关注,尽管她在调查过程中不幸去世。
谢尔盖·马格尼茨基案(2009年):俄罗斯律师谢尔盖·马格尼茨基揭露了俄罗斯政府内部的腐败行为,最终导致他被捕并在狱中死亡。他的案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促使一些国家通过了针对俄罗斯官员的制裁法案。
这些案例展示了告禀在揭露不公、腐败和滥用权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告发者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